藺俐仲,徐春志,張 海,劉 霞,楊 峰,方 英
(1.貴陽市草地站,貴州 貴陽 550081;2.貴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81;3.貴州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81)
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種以高熱、出血等為特征的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1-2]。該病急性病例以高熱、神經癥狀、全身性出血為主要特征,并引起妊娠母豬流產、產死胎等癥狀;慢性病例因繼發(fā)或并發(fā)細菌或其他病毒感染使癥狀復雜化。該病是嚴重危害我國乃至全球養(yǎng)豬業(yè)的重大疫病之一,每年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3]。
我國目前主要采取以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控策略,養(yǎng)豬業(yè)也十分重視該病的免疫。但近年來由于非典型豬瘟、溫和性豬瘟造成的持續(xù)隱性感染,以及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的影響常常導致豬瘟疫苗免疫失敗,給養(yǎng)豬場帶來極大的風險[4-5]。為有效控制豬瘟在貴陽市的發(fā)生與流行,確保豬瘟疫苗免疫效果,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規(guī)?;i場主要病毒性疫病綜合防控與凈化研究項目課題組開展了豬瘟母源抗體消長規(guī)律測定及其豬瘟細胞源活疫苗免疫效果評價,旨在探索一套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指導全市規(guī)模豬場豬瘟的防控工作,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1.1 試驗動物 分別選取貴陽富之源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A豬場)和貴陽臺農種養(yǎng)殖有限公司(B豬場)同一欄舍剛分娩的仔豬各100頭,分成4個組A1、B1、A2、B2,每組 50 頭。A1 和 B1 組用于測定母源抗體,A2和B2組用于測定疫苗免疫抗體,每次試驗每組各隨機選取40頭采集樣本待檢。
1.1.2 疫苗 豬瘟活疫苗(細胞源)購自哈藥集團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22。
1.1.3 檢測試劑盒 豬瘟病毒阻斷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科前動物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170501、171108。
1.2.1 豬瘟母源抗體消長動態(tài)測定 新生仔豬出生后未吃初乳前進行第1次采血,以后7、14、21、28、35、42日齡采血分離血清進行豬瘟抗體檢測,結果判定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2 豬群首次免疫抗體水平消長動態(tài)測定 試驗豬群首次免疫豬瘟細胞源活疫苗后7、14、21、28、35、42 d采血分離血清進行豬瘟抗體檢測,疫苗免疫劑量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1.2.3 豬群二次免疫抗體水平消長動態(tài)測定 試驗豬群二次免疫豬瘟細胞源活疫苗后7、14、21、28、40、60、90、120 d采血分離血清進行豬瘟抗體檢測,疫苗免疫劑量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
表1檢測結果表明,新生仔豬出生后未吃初乳前具有一定的豬瘟抗體保護水平,但抗體保護率較低,遠遠達不到保護水平;而吃初乳后抗體水平迅速上升,7日齡達到高峰,平均為75.0%,隨后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一直持續(xù)到14日齡,21日齡后抗體水平迅速降低,至28日齡回落近臨界值。
表1 豬瘟母源抗體消長動態(tài)檢測結果 %
由于母源抗體水平過高會干擾疫苗免疫效果,因此,應該在母源抗體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對豬群進行首次免疫。根據上述對仔豬母源抗體水平的測定,28日齡時平均抗體水平接近臨界值,本試驗選擇30日齡時進行首次免疫,首次免疫后抗體水平消長動態(tài)檢測結果見表2。表2檢測結果表明,仔豬群30日齡首免后抗體保護水平有所上升,首免后21 d抗體水平達到高峰,但抗體保護水平不高,平均抗體保護率為77.5%,首免后35~42 d抗體水平下降至臨界值。
表2 豬群首次免疫抗體水平消長動態(tài)檢測結果 %
經分析豬群首次免疫抗體水平消長動態(tài)檢測結果,將豬群二次免疫時間確定為首免后40 d進行,二次免疫后抗體水平消長動態(tài)檢測結果見表3。表3檢測結果表明,豬群70日齡二次免疫后抗體保護水平迅速上升,二次免疫后14~21 d抗體保護水平達到高峰,隨后緩慢下降,但一直能夠達到保護水平,直至二免后120 d抗體保護水平回落近臨界值。
表3 豬群二次免疫抗體水平消長動態(tài)檢測結果 %
3.1 通過對豬場仔豬豬瘟母源抗體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新生仔豬未吃初乳前具有較低的抗體保護水平,這說明在妊娠期間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了部分母源抗體。吃初乳后抗體迅速上升,7日齡達到高峰,隨后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一直持續(xù)到14日齡,21日齡后抗體水平迅速降低,至28日齡回落近臨界值,這說明母乳是仔豬獲得高質量母源抗體的主要途徑。
3.2 仔豬群首次免疫后抗體保護水平雖有上升,但平均抗體保護水平不高,而二次免疫后抗體保護水平迅速上升,并長時間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這是由于首免后機體產生的抗體以IgM為主,能在短期內中和大量抗原,但與抗原的結合力較弱,在體內維持時間較短,因此建議首免后40 d進行加強免疫。
3.3 規(guī)?;i場主要病毒性疫病綜合防控與凈化研究項目課題組考慮到不同豬場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有所不同,因此選擇了2個規(guī)模化程度較高豬場的豬群作為本次研究的試驗動物,通過對2個試驗豬場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其差異不顯著,確保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4 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是預防豬瘟的有效途徑。因此,為了探索一套適合于我市規(guī)模豬場豬瘟細胞源活疫苗免疫程序,以指導全市規(guī)模豬場豬瘟的防控工作,規(guī)?;i場主要病毒性疫病綜合防控與凈化研究項目課題組開展了上述試驗研究,通過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建議規(guī)模豬場免疫程序如下:仔豬30日齡首免豬瘟細胞源活疫苗,70日齡進行二免,以后每4個月加強免疫1次。此外,豬瘟的防控還應該加強豬群的飼養(yǎng)與管理、疫苗的質量與操作以及嚴格引種檢疫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豬場豬瘟的發(fā)生,從而減少養(yǎng)豬業(yè)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