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留,劉秀玲,王向國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商丘 476100)
斷奶仔豬腹瀉是造成仔豬死亡的主要原因,仔豬斷奶前后腹瀉率高達40%~50%,死亡率20%[1-2]。斷奶仔豬腹瀉與斷奶應激、細菌與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腸道炎癥和腸道屏障功能損傷直接相關。腸道炎癥的分子細胞學特征是腸道細胞分泌炎性細胞因子,參與炎癥反應過程。因此,通過調(diào)節(jié)腸道炎癥的反應過程可以控制仔豬的腹瀉。近年來,中草藥提取物替代抗生素應用于動物飼養(yǎng)以緩解腸道應激和感染引發(fā)的腸道炎癥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蒲公英是清熱解毒類中草藥,含有總黃酮、綠原酸、咖啡酸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抗應激、免疫調(diào)節(jié)等多種生物學效應[3-5]。本試驗在斷奶仔豬飲水中分別添加3、6 g/L蒲公英水提物,通過測定斷奶仔豬的臨床腹瀉率和血清中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22(IL-22)、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含量,評價蒲公英水提物對斷奶仔豬腹瀉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為蒲公英水提物在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應用提供參考。
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22、α腫瘤壞死因子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試劑盒,購于上海研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蒲公英水提物,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動物藥理實驗室制備,詳見參考文獻[6]。
將健康、體重相近的35日齡三元雜種仔豬30頭隨機分成3組,每組10頭,各組均飼喂基礎飼糧。1、2組為試驗組,試驗期間仔豬飲水中分別添加終濃度為3、6 g/L蒲公英水提物,自由飲水;3組為空白對照組,仔豬正常飲水。試驗期35 d。試驗于2018年7月10日至8月14日在商丘宏鑫養(yǎng)豬場進行,斷奶仔豬采用高架保育床飼養(yǎng),按該場年度保健計劃與免疫程序進行保健與免疫。
試驗結束時,用不含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每頭豬耳靜脈采血5 mL,室溫靜置3 h自然凝固,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20℃凍存,用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測定。
1.4.1 仔豬腹瀉率的測定 在試驗期內(nèi),每天觀察仔豬糞便,對糞便進行評分。0分:糞便正常;1分:軟糞;2分:中度腹瀉;3分:重度腹瀉[7]。根據(jù)評分結果計算試驗期內(nèi)仔豬腹瀉率。
腹瀉率(%)=試驗期內(nèi)每組仔豬腹瀉頭次/(試驗天數(shù)×每組仔豬頭數(shù))×100%
1.4.2 血清炎性因子檢測 血清IL-8、IL-10、IL-22、TNF-α采用ELISA檢測試劑盒測定,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試驗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試驗數(shù)據(jù)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性判定標準。
斷奶仔豬腹瀉率檢測結果見表1,試驗顯示,飲水中添加蒲公英水提物的斷奶仔豬試驗期間的腹瀉率比空白對照組呈整體下降趨勢。試驗1組仔豬腹瀉率比空白對照組降低0.66個百分點(P>0.05),試驗2組仔豬腹瀉率比空白對照組降低3.37個百分點(P<0.05)。
表1 蒲公英水提物對斷奶仔豬腹瀉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
試驗表明,飲水中添加蒲公英水提物能夠相對提高斷奶仔豬血清中抗炎性細胞因子IL-10的水平和降低斷奶仔豬血清中促炎性細胞因子IL-8、IL-22、TNF-α的水平。試驗1、2組仔豬血清中IL-8的含量整體呈下降趨勢,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差異均不顯著(P>0.05);試驗 1、2 組仔豬血清中 IL-22、TNF-α的含量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均顯著降低(P<0.05)。
斷奶仔豬腹瀉是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非常普遍的疾病,導致斷奶仔豬腹瀉的病因比較復雜,既有飼養(yǎng)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原因?,F(xiàn)代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普遍采用早期斷奶技術,使仔豬的斷奶日齡從70日齡提前到35日齡左右,極易引發(fā)斷奶仔豬應激綜合征,造成腸道應激損傷和腸道炎癥,從而引起斷奶仔豬消化功能紊亂,出現(xiàn)腹瀉[8]。產(chǎn)腸毒素性大腸桿菌、魏氏梭菌、豬痢疾密螺旋體、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也是引發(fā)斷奶仔豬腹瀉的原因之一,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仔豬后寄生于腸道黏膜細胞內(nèi),損傷腸道黏膜,破壞腸胃結構的完整性和腸道黏膜的先天性屏障機能,造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紊亂,最終引發(fā)腹瀉。
通過在斷奶仔豬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藥物以降低仔豬的斷奶應激和控制腸道病原體的炎性損傷,降低斷奶仔豬的腸道炎癥反應過程,從而降低斷奶仔豬的臨床腹瀉率。平偉強等試驗顯示在斷奶仔豬飼糧中添加0.3%丙氨酰-谷氨酰胺和0.2%甘露寡糖能顯著抑制斷奶仔豬腹瀉的發(fā)生[9]。袁衛(wèi)東研究表明在斷奶仔豬飼糧中添加1%~2%的復方中藥制劑能顯著降低斷奶仔豬的腹瀉率[10]。本試驗通過對斷奶仔豬糞便評分并計算仔豬腹瀉率以評價蒲公英水提物對斷奶仔豬腹瀉的影響,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相比,飲水中添加6 g/L蒲公英水提物能夠顯著降低斷奶仔豬的腹瀉率,說明蒲公英水提物能夠調(diào)節(jié)斷奶仔豬的腸道功能狀態(tài),降低腸道應激反應,保護腸道健康。
斷奶仔豬在斷奶應激和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雙重作用下,造成腸道炎癥損傷和腸道屏障機能的破壞,引起消化紊亂、腹瀉等一系列的臨床表現(xiàn)。腸道細胞分泌炎性細胞因子參與炎癥反應過程是腸道炎癥的分子細胞學特征[8]。IL-1β、IL-8、IL-22、TNF-α等是促炎性細胞因子,參與炎癥反應的過程,促進和調(diào)控急性炎癥的發(fā)生發(fā)展;IL-4、IL-10等是抗炎性細胞因子,抑制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產(chǎn)生,通過負反饋調(diào)節(jié),拮抗炎性介質(zhì),發(fā)揮下調(diào)炎癥反應的作用。通過檢測血清和腸道組織內(nèi)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可以反映出腸道炎癥的變化狀況。張邑帆等采用經(jīng)口灌服產(chǎn)腸毒素大腸桿菌K88菌液的方法人工感染榮昌斷奶仔豬,建立斷奶仔豬腹瀉模型,檢測外周血清內(nèi)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結果顯示IL-1β、IL-4、TNF-α的含量均比健康對照組有所升高,并且TNF-α含量差異極顯著[11]。
通過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中草藥能夠降低斷奶仔豬的腸道炎癥反應過程,并且能夠在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上有所反映。賴濤等研究發(fā)現(xiàn),補飼發(fā)酵蘆筍下腳料的母豬所產(chǎn)仔豬在斷奶時血清IL-6、TNF-α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12]。本試驗通過檢測斷奶仔豬血清中 IL-8、IL-10、IL-22、TNF-α 等炎性因子的水平以評價蒲公英水提物對斷奶仔豬腸道炎癥的影響,結果顯示,與空白對照組相比,飲水中添加6 g/L蒲公英水提物能夠顯著提高血清中抗炎性細胞因子IL-10的水平和降低血清內(nèi)促炎性細胞因子IL-8、IL-22、TNF-α的水平,說明蒲公英水提物能夠調(diào)控斷奶仔豬腸道炎癥反應的過程,減輕腸道炎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