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念玲,劉桂勇*,梁 芳,沈春蓮,古 萍,何 瑋,申君輝,覃雨軒
(桂林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10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各類人群面臨的社會壓力和挑戰(zhàn)在不斷增加。其中中青年人群作為社會及家庭的中堅力量承擔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近年來,心、腦血管意外事件在中青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使中青年的健康面臨嚴峻考驗。國內外普遍認為原發(fā)性高血壓,特別是非杓型高血壓對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fā)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2]。本文旨在分析中青年非杓型高血壓與性別、心率的關系,探討其臨床意義,以期為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壓治療方案提供參考,更好的保障中青年人群的健康。
隨機選取2015年~2018年于我院行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年齡18~39歲的高血壓患者19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3]高血壓診斷標準(24小時≥130/80 mmHg,白天≥135/85 mmHg,夜間≥120/70 mmHg)的患者(除外繼發(fā)性高血壓、安裝心臟起搏器、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肝腎功能衰竭、嚴重失眠、長期飲茶、咖啡的患者)進入本研究。其中,男134例,女58例。將其分為兩組,非杓型高血壓112例(占58.33%),男72例、女40例;杓型高血壓80例(占41.67%),男62例、女18例。
1.2.1 血壓及心率監(jiān)測:全部患者采用日本愛安德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行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檢查。測量左上臂血壓及心率,心率為血壓采樣點同步測出。7:00~22:00每30分鐘自動測量計算白天血壓及平均值、22:00~7:00每1小時自動測量計算夜間血壓及心率平均值,檢查期間保持正常作息。全天有效血壓及心率讀數(shù)>80%,每小時區(qū)間有效血壓及心率讀數(shù)無缺失。
1.2.2 血壓晝夜節(jié)律的確定:根據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定義,夜間血壓下降百分率:(白天血壓平均值-夜間血壓平均值)/白天血壓平均值;10%~20%:杓型血壓;<10%:非杓型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不一致時,以收縮壓為準。
1.2.3 杓型心率與非杓型心率的劃分方法:(白天心率平均值-夜間心率平均值)/白天心率平均值;>10%:杓型心率;<10%:非杓型心率。
①非杓型高血壓在中青年男女性別中的分布。②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合并非杓型心率在中青年男女性別中的分布。
采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中青年高血壓共192例。男性高血壓134例,其中男性非杓型高血壓72例(53.73%),男性杓型高血壓62例(46.27%);女性高血壓58例,其中女性非杓型高血壓40例(68.97%),女性杓型高血壓18例(31.03%)。中青年女性非杓型高血壓發(fā)生率高中青年于男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中青年非杓型高血壓與性別的關系 [n(%)]
中青年非杓型高血壓共112例。其中男性非杓型高血壓合并非杓型心率14例(19.44%),男性非杓型高血壓合并杓型心率58例(80.56%);女性非杓型高血壓合并非杓型心率15例(37.50%),女性非杓型高血壓合并杓型心率25例(62.50%)。中青年女性非杓型高血壓合并非杓型心率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男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中青年非杓型高血壓合并非杓型心率與性別的關系 [n(%)]
近年來,高血壓已成為危害中青年健康的一大疾病,尤其是非杓型高血壓有著嚴重的靶器官損害傾向,特別是對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fā)生有較高的危險性。隨著腦卒中、冠心病在中青年人群中發(fā)病率的逐年增高,中青年非杓型高血壓在臨床工作中也日益受到重視。在本研究中,中青年男性高血壓患者人數(shù)高于中青年女性高血壓患者,這與中青年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高有關,雌激素通過調節(jié)血脂代謝、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蛋白誘發(fā)的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及血管內膜增生、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活性來減少中青年女性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雖然中青年女性高血壓發(fā)病率低于男性,但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中女性非杓型高血壓發(fā)生率高于男性,且中青年女性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合并非杓型心率的比例也高于中青年男性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研究表明,血壓與心率均受自主神經影響。血壓晝夜節(jié)律受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平衡影響,高血壓晝夜節(jié)律消失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明顯相關,尤其是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受損更為明顯[4-5]。交感神經的病理性激活是誘發(fā)、加重高血壓及造成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的重要原因[6]。而心率作為交感神經激活的一種生物標記,被視為評價交感神經活性的有效指標,可以評估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興奮性及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平衡狀態(tài)[7]。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合并非杓型心率表明患者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存在雙重受損。
本研究相關分析結果提示: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中青年女性由于同時處于育齡期及事業(yè)重要階段,可能較中青年男性面臨更多來自家庭及社會競爭的雙重壓力,長期的精神緊張及心理適應不良加上女性交感神經系統(tǒng)敏感性較男性高,加重了中青年女性高血壓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使非杓型高血壓及非杓型心率的發(fā)生率較中青年男性高血壓患者高。
綜上所述,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自主神經功能受損可能增加非杓型高血壓及非杓型心率的發(fā)生率,加重靶器官損害[8],在中青年非杓型高血壓的診療過程中,應充分重視24 h~48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項目[9-11],特別是中青年女性患者,在合理使用降壓藥物的同時,還應重視改善自主神經功能。定期監(jiān)測血壓、心率的晝夜節(jié)律,對提高降壓質量、改善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