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淡鵬
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已成為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廣東省印發(fā)的《廣東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一支數(shù)量充足、結(jié)構(gòu)合理、素質(zhì)優(yōu)良、富有愛心的特教教師隊伍,并基本建成特殊教育學校國家課程教材體系和校本課程,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質(zhì)量。我市特殊教育學校發(fā)展起步較慢,2016年10月份開始面對全市招生,到現(xiàn)在為止,才有三個年級,學校暫時沒有聾啞班,都是培智班級。建校時間短,教學經(jīng)驗有限,老師面對的教育對象在智力、語言、思維、動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如何提升我校特殊教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顯得非常重要。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提升特殊教育學校課堂教學質(zhì)量方法。
智力殘疾兒童由于智能障礙,發(fā)展遲滯,在認知、情緒、意志行為與人格特征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兒童之處。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分配與轉(zhuǎn)移困難;情感不穩(wěn)定,體驗不深刻等。因此,特殊教育學校在選擇和編寫校本教材時,首先要照顧到智力殘疾學生的總體特征,除了滿足中度智力殘疾的學生需要之外,還要適當照顧輕度和重度殘疾的學生需要,課程目標要體現(xiàn)出難易層次,教材內(nèi)容要體現(xiàn)出靈活性,給老師一定的發(fā)揮空間,以便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情況,照顧到輕度和重度學生的需要。我校特殊需要兒童類型主要有:注意缺陷/多動癥,自閉癥、唐氏綜合癥,精神障礙、智力障礙、多重殘疾等。他們在課堂中共同特征有:(1)情緒不穩(wěn)定;例如表現(xiàn)出焦慮、恐懼、依戀等;(2)對學習沒興趣;(3)與老師溝通存在障礙;(4)意志力差等四個明顯特征。結(jié)合學校實際,我校選用佛山市順德啟智學校教材-中度智障兒童人性化課程系列教材,課程設有:服從課程、互動課程、體能和形體訓練課程等。通過教材的有效選擇,我校三年級進行互動課程、體能和形體訓練課程教學后,同學們基本學會以下內(nèi)容:(1)互動,包括:稱謂與應答、基本情緒應答、需求表達等;(2)生活化體能,包括抬頭、低頭、轉(zhuǎn)身、蹲下并能保持一段時間等大運動(行走跑跳等)和精細動作(手的動作)。課程系列教材主編、華南師范大學王志超教授指出:使用這套教材的畢業(yè)學生(14周歲)的智力水平一般相當于7周歲正常兒童水平。作為特殊教育的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到特殊需要兒童的學情。備教材,備學情,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是提升特殊學校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核心途徑之一。
特殊需要兒童在課堂上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加上情緒不穩(wěn)定,往往不配合教師教學工作,例如,不服教師指令、發(fā)脾氣的、擊打他人的。這時需要教師給予恰當?shù)墓芾怼2还苣姆N類型的特殊需要兒童,教師應抓住其生理或精神方面需求。
1.特殊需要兒童有需求的 就抓住特殊需要兒童的需求,找出特殊需要兒童最喜歡什么東西或最討厭什么東西,然后進行懲戒。例如,特殊需要兒童喜歡代幣,那么當他在違反課堂紀律時,教師當面指出他的錯誤,然后沒收其的代幣。
2.特殊需要兒童對東西無欲無求的 在課堂上先讓他處在兩邊用桌子圍成的一個角落,讓他自由發(fā)泄脾氣。特別注意角落地面鋪設一層塑料墊子,桌子角不能露出。以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這類學生除了在課堂懲戒之外,教師也積極尋求特殊需要學生的家長配合、支持,在家里由家長適當懲戒。
除此之外,教師需對特殊需要兒童之間座位間距進行適當調(diào)整,大約2個手臂長距離(比較大的特殊兒童手臂為準)。營造一個安全、愉悅的環(huán)境,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zhì)量。
教師是課堂的實施者,是素質(zhì)教育的執(zhí)行人。課堂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是教師與特殊需要學生的雙邊活動。特殊需要兒童獲取知識,主要是從視覺、聽覺、味覺、觸摸覺、空間知覺、顏色感知等方式。這對教學內(nèi)容有比較高要求:指令短、簡單;引導語簡潔;游戲活動貼近生活。因此,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時,應從注重以下幾點:
1.富有激情 在課堂上,一些需要特殊需要兒童表演活動中,教師激情能迅速激起他們興奮,讓特殊需要兒童盡情的表演。
2.保持親和力 課堂上需要關注的是特殊需要學生的一舉一動,親和力不是那么就容易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時候我們要多多注意特殊需要學生的舉動,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去來自己的行動。特殊需要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弱,肢體語言也具有個體特征。例如,體能課上,某一特殊需要學生,突然間單手捂住肚子,額頭冒汗。通過詢問,排除肚子疼這一情況,而是他的身體出現(xiàn)暫時體能反應。多觀察每個特殊需要學生的動作,盡量多聽其言語表達,接觸多了,就能知道特殊需要兒童的一些心理、身體上需求?!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特殊需要兒童的信任。
3.以游戲教學為主 例如,在體能課中“蹲下并能保持一段時間”,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游戲:讓特殊需要兒童“蹲下”,在地板上找出畫有各種水果的卡牌。游戲是特殊需要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趣味性的活動,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將這種活動引入課堂,不僅可以發(fā)展特殊需要兒童的感知運動,而且可以愉悅特殊需要兒童心情,讓他們快樂學習。
4.開展個案研究 對于特殊需要兒童身上出現(xiàn)問題,最好運用個案研究。對于強化物能起作用的特殊需要兒童,一般采用正向行為支持方法[2]。對于無欲無求的特殊需要學生,只能從生理需求入手,配合其它方法。
一個安全、充滿愉悅感的課堂是特殊需要兒童在特殊教育學校接受教育的基礎。教學中,教師根據(jù)特殊需要兒童心理發(fā)展與身體生理發(fā)展差距大的特點、適當選擇教材,注重加強教師自身能力教學手段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多途徑多方位提升特殊教育學校課堂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