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傳統(tǒng)的說教解惑和滿堂灌不能在政治教學中體現(xiàn)人文性,缺乏生命力。新課改要求政治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課本間互動交流,重視教學主體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應成為學生思維碰撞、師生心靈交流共同參與探求創(chuàng)造的過程。新課改注重人的發(fā)展,倡導教學改革,要求培養(yǎng)知識型,創(chuàng)新型全面發(fā)展的健全人才。如何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是每一位政治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
提倡實踐育人的理念,擺正教師位置。新型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演繹的一場教與學的話劇。要求“傳道、授業(yè)、解惑”時,擺正教師位置,凸顯學生主體,讓學生獲取書本之外的能力。比如,講到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時,老師可以拿具體的時事政治,具體的政治事件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傳統(tǒng)教學重知識內容和結論,輕情感、意志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新課改要求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關注個性發(fā)展,落實素質教育和學生終身發(fā)展教育,體現(xiàn)人文思想。新課改倡導開放性教法和學法,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極致發(fā)揮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結合新教材內容,挖掘素材,有針對性地分析現(xiàn)實社會及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現(xiàn)象或事例,結合當今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相結合,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說,講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等內容時,老師講述具體的政治事件,如:文革十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等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教學中鼓勵學生談自己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尋找解決的辦法。
將時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新鮮感和趣味性,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鼓勵和引導學生展開分析,使生活和政治教學實現(xiàn)完美的結合。例如:教學“和平與發(fā)展”時,列舉“伊拉克戰(zhàn)爭”“敘利亞危機”等事件,理解強權政治對世界和平的危害,教育學生熱愛和平。注重課堂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創(chuàng)設情景,增加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問題設計要掌握跨度,注重綜合內容,注意挖掘深層內涵。結合課程實際和進度,設置跨度合適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如運用圖畫演示、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多媒體教學法,同時嘗試運用研討教學法、參觀法、實際演練法、及情感體驗教學法等。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善于應用小組合作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中問題的設置要有啟發(fā)性、開放性,多關注對那些平時不發(fā)言的同學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合作學習。教師在學生討論的時親自走下講臺,融入學生的討論,學生遇到問題時適當引導,確保小組討論順利進行。學生討論后,聽取各組匯報,教師最后對結果進行點評。新版教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課前教師布置預習,設置問題,要求學生調查各自家庭的生活消費情況。教學時先列出幾個家庭消費的清單,通過對比,讓學生區(qū)分不同的消費類型,通過討論評價,找出幾個家庭消費中的合理之處和不當之處,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情景的設置,學生既理解了比較枯燥的消費這一知識點,又在討論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設計問題要緊扣教學內容,結合現(xiàn)實生活,確保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求興趣,引發(fā)自主思考和小組激烈討論。
政治課堂充滿鮮活的生命活力,具有時代精神。設置合理的開放性課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鞏固課堂知識,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乃季S能力。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設計啟發(fā)性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和聯(lián)想,將課本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生活中,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課堂教學內容不局限于課本,應該走向社會生活。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需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例如:教學《經濟生活》時,生活中的油鹽柴米醬醋茶成了政治課中的素材,鼓勵學生了解經濟發(fā)展的趨勢,體會經濟發(fā)展的魅力。如到當?shù)氐牡矸蹚S,養(yǎng)雞場去參觀考察,去新農村調查農民脫貧致富的情況等。要求學生利用周末去菜市場調查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實地調查和訪問,學生能更深刻體會經濟對生活的影響。教學《生活與哲學》時,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與學生交流哲學思想。教學《政治與生活》時,讓學生了解政治生活,懂得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引導參與政治生活。教學《文化與生活》時,唐詩、宋詞、元曲成了政治課的點綴,通過對文化的學習和感悟,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并體驗生活。生活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充實,開放性的課堂,使教學緊扣時代脈搏和時代精神。
高中政治課程是理論性哲學性較強的學科,概念抽象苦澀,學生學習興致低。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學藝術,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吸引學生,將政治知識講得趣味橫生,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時代在召喚,高中政治課應該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