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東,鄭慧敏,趙臣來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北京 100144)
肩背肌筋膜炎又稱肩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是常見的慢性軟組織疼痛病癥[1]。主要是由于與職業(yè)及習慣性姿勢相關的積累性勞損、寒冷刺激等損傷于肩背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使局部形成非特異性炎癥,具有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的特點[2]。表現(xiàn)多以肩背部廣泛疼痛、肌肉僵硬板滯,自覺發(fā)涼等為特點。西醫(yī)主要以非甾體類消炎藥、肌松劑以及皮質醇類局部注射治療為主[3]。中醫(yī)治療有針刺、艾灸、針刀、推拿按摩、中藥熏洗等方法[4]。我科用火針加拔罐治療肩背肌筋膜炎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我科門診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55.3±6.70)歲,病程(57.3±39.4)天。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53.7±7.64)歲,病程(57.0±44.2)天。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①多有外傷、勞損或風寒濕侵襲史,常見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項背部長期單一姿勢者;②項背肩部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板滯,感覺發(fā)涼或有重壓感,向一側或兩側背部與肩胛之間放射,晨起或天氣變化及受涼后癥狀加重,活動后則疼痛減輕,常反復發(fā)作;③查體項背部肌肉起止點處常有壓痛,可觸摸到疼痛性筋膜條索或硬結節(jié),并可觸及筋膜摩擦音,急性發(fā)作時局部肌肉緊張、痙攣、腫脹、項背部活動受限;④X線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納入標準:①符合項背肌筋膜炎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病程大于等于半個月;③無重大疾病及精神類疾病,且能按照計劃完成本研究并自愿參加;④就診前曾用過其他口服藥物或外敷藥膏治療療效不顯,停止治療1個月以上,且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方法。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和納入標準;②年齡小于18或大于65歲;③妊娠、哺乳期婦女,中重度糖尿病,出血性疾病以及有皮膚病;④不配合針灸治療;⑤依從性差;⑥局部皮膚破潰或有膿胞,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腫瘤等疾病,精神病及生活不能自理。
終止試驗標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嚴重不良反應或病情惡化。
兩組均取肩中俞、肩井、膏肓、天宗、秉風、頸3~胸12夾脊穴、阿是穴、后溪、中渚,針刺,每日1次,療程2周。
治療組取阿是穴或腫脹處、或條索硬結明顯處(最多選3處),用75%酒精消毒,細火針燒紅,快速點刺1~2下,間隔0.5~1.0cm。然后加拔火罐于點刺部位之上,留置5~10min。取罐時火針點刺處會有白色或黃色液體或血液滲出,以消毒干棉球拭凈。當日禁止洗浴和主被動按摩施治部位,禁止涂抹藥膏和外敷膏藥。每周2次,療程2周。
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痊愈:局部疼痛消失,無壓痛,無痛性結節(jié)及纖維條索,肢體活動自如,VAS評分減少大于90%。顯效:局部疼痛明顯緩解,無明顯壓痛,少許痛性結節(jié)及纖維條索,肢體活動稍欠佳,VAS評分減少70%~90%。有效:局部疼痛緩解,輕微壓痛,痛性結節(jié)及纖維條索減少,肢體活動欠佳,VAS評分減少20%~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VAS評分減少不足20%。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后差值對照組 30 6.00±1.313 2.90±2.155 3.10±1.954治療組 30 5.93±1.596 1.33±1.269 4.60±1.734 P>0.05 <0.05 <0.0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肩背肌筋膜炎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岡上肌和岡下肌等,其發(fā)作多與受涼、慢性勞損和不良體位有關[6]。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肩背部的疼痛不適、僵硬板滯、頸肩關節(jié)活動的不靈活,畏寒喜暖喜按。查體時可在項背部肌肉附麗點發(fā)現(xiàn)明確壓痛點及周圍的泛壓痛,有時可觸及疼痛性筋膜條索或硬結,筋膜摩擦音。
肌筋膜炎屬中醫(yī)“痹證”范疇?!端貑柋哉摗吩唬骸帮L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7]。病機為陰陽臟腑功能失調,情志不遂,年邁體衰,脈絡瘀阻、氣血運行不暢,氣機阻滯。治療當溫通經脈,活絡止痛。
《靈樞?官針》謂:“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被馂闇責嶂畼O,可溫陽助陽、逐寒散寒,又能消瘀散結、祛除陰邪,軟化條索,如破堅冰。針體帶著火熱之力將成形之陰邪化解消散。再通過拔罐將治療過程中形成白色黃色液體或血液吸出體外,防止邪氣稽留體內出現(xiàn)感染?;鸸抻屑ぐl(fā)經氣、通達脈絡的作用,使痹阻之瘀得除,陽氣得以通達敷布,寒邪消散、經脈溫通、氣血和暢,達到通則不痛的作用。
火針刺激較毫針為重,相同療程內治療次數(shù)少,溫通力量強,療效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