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宇,韓 偉,王 佳,孫留根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口腔干燥綜合征是以自我感覺口干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綜合性疾病,發(fā)生原因可能與唾液腺病變等因素有關。腺體功能減退,每分鐘唾液流量減少,唾液流率降低,進而發(fā)生免疫球蛋白改變[1]。本研究用養(yǎng)陰潤燥活血解毒湯治療口腔干燥綜合征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72例,均為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我院治療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6例。對照組男10例,女76例;年齡30~65歲,平均(47.86±3.22)歲;病程9~70個月,平均(39.93±5.62)個月。觀察組男12例,女74例;年齡31~65歲,平均(48.03±3.27)歲;病程10~70個月,平均(40.02±5.6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干燥綜合征診治指南(草案)》[2]診斷標準。①吞咽干性食物需借助水;②成人后腮腺反復或持續(xù)腫大;③每日存在口干表現(xiàn),且持續(xù)時間3個月以上。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診斷學》[3]診斷標準,為陰虛燥熱血瘀證。臨床表現(xiàn)為口燥咽干,口角干裂,多發(fā)齲齒,口腔常見潰瘍,大便干燥,小便黃赤,舌紅質(zhì)暗、無苔或少苔,弦細澀或脈細數(shù)。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唾液腺受損;③對羥氯喹等藥物無過敏史。
排除標準:①丙肝病毒感染;②凝血功能障礙;③結節(jié)??;④嚴重器官功能衰竭;⑤淋巴瘤;⑥既往存在乙酰膽堿藥物治療史;⑦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⑧繼發(fā)性干燥綜合征。
對照組:羥氯喹(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63)0.1g、日2次,谷維素20mg、日3次,維生素C0.1g、日3次,維生素E30mg、日1次,復合維生素B2片、日3次。均口服,連續(xù)治療1個月。
觀察組:用養(yǎng)陰潤燥活血解毒湯。藥用丹皮12g,知母、生地、黃柏、玉竹、天冬、麥冬、丹皮、石斛、百合、山藥各15g。血瘀重加川芎、熟地、當歸。日1劑,水煎,棄渣留汁200mL,早晚各溫服100mL,連續(xù)治療1個月。
測量唾液流率,即平靜休息后,經(jīng)清水漱口,將第1次分泌的唾液吐至容器內(nèi),計時,15min后測量唾液總量。
采集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3mL,用上??道噬锟萍加邢薰咎峁┑脑噭┖袦y定免疫球蛋白G(IgG),并用普利生血沉測定儀測定血沉(ESR)。
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愈:口干消失,停止治療后6個月以上未復發(fā)。顯效:口干消失,口腔分泌唾液增加,可以吃下干性食物,3個月以上未復發(fā)。好轉:口干有所改善,咀嚼、進食干性食物時吞咽困難有所緩解,停藥后1個月復發(fā)。無效:口干無任何改善。
兩組治療前后唾液流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唾液流率比較 (mL/15min,±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唾液流率比較 (mL/15min,±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 t P對照組 86 0.55±0.23 3.19±1.47 16.455 0.000觀察組 86 0.51±0.21 4.03±1.52 21.274 0.000 t 1.191 3.684 - -P 0.235 0.000 - -
兩組治療前后IgG、ESR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gG、ESR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gG、ESR指標比較 (±s)
ESR(mm/h)治療前 治療后 t P 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 86 17.85±6.51 15.91±4.81 2.223 0.028 30.95±19.03 26.81±8.12 1.856 0.065觀察組 86 17.76±5.44 13.96±4.53 4.978 0.000 25.84±15.76 21.48±9.77 2.181 0.031 t 0.098 2.737 - - 1.918 3.891 - -P 0.922 0.007 - - 0.057 0.000 - -組別 例 IgG(g/L)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干燥綜合征屬中醫(yī)“燥證”“燥痹”等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臟腑不榮、津枯液涸、陰液虧損,標實為燥、瘀、毒互結。治療應補脾益腎,滋陰潤燥,活血解毒[4]。養(yǎng)陰潤燥活血解毒湯方中丹皮活血散瘀、清熱涼血,知母滋陰潤燥、清熱瀉火,生地涼血補血、滋陰清熱,黃柏清熱燥濕、解毒療瘡,玉竹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天冬潤腸通便、養(yǎng)陰生津,麥冬潤肺清心、養(yǎng)陰生津,石斛養(yǎng)胃生津、滋陰清熱,百合養(yǎng)陰消熱、清心安神,山藥補益脾肺、益氣養(yǎng)陰。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潤燥、活血解毒之效[5]。藥理研究表明,丹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抗炎效果明顯。麥冬可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huán)。知母可抗病原微生物,保護腎上腺皮質(zhì)。山藥可提高免疫功能,消炎抑菌、抗刺激[6]。
養(yǎng)陰潤燥活血解毒湯治療口腔干燥綜合征可改善唾液流率,調(diào)節(jié)ESR,提高機體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