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闖,張君幸,程遠明
(廣東省肇慶市中醫(y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廣東 肇慶 526200)
我院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取得一定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我院針灸推拿科門診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6~61歲,平均(38.0±1.56)歲;病程1個月~2年,平均(11.8±0.3)個月。治療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4~58歲,平均(36.0±1.13)歲;病程1.5個月~2年,平均(12.5±0.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的診斷》[1]:①骨骼肌中有明顯的緊張帶(條索狀,較硬);②刺激其緊張帶,有較強的銳痛或鈍痛感(MTrp點);③彈撥肌緊張帶有局部的抽搐反應;④有自發(fā)性牽涉痛。
排除標準:發(fā)育畸形、腫瘤、結核、風濕等引起的疼痛,接受其他治療方法。
治療組:按枝川注射療法進行藥物注射。將0.3mg地塞米松(上海現(xiàn)代哈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860)溶入10mL生理鹽水,部分患者另加小于0.3%的利多卡因(北京四環(huán)科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166)。在相關肌群尋找肌觸痛點、硬結點,把溶液浸潤注射到有壓痛的肌觸點、硬結點或者肌緊張帶的四周,一般每個點注射藥液l~2mL,每次注射5~7個部位,1周3次。注射后3~5min再施以手法推拿療法,主穴取風池、大椎、膈俞、肩井,配穴取局部阿是穴,推拿手法:局部施以滾法,頸部,由風池穴至肩井穴,放松頸部肌肉,風池穴、大椎穴、膈俞穴及阿是穴采用點揉法和拿法,以局部酸脹為宜,手法力度以能忍受度為限,每個穴位操作1min。沿阿是穴周圍肌肉走向,按照“輕、重、輕”的順序推拿以松解粘連,操作5min,根據(jù)具體的肌肉走向及肌肉痙攣情況,指導患者進行牽拉放松活動,關節(jié)活動幅度以生理極限為限,操作時間5min,治療隔日1次。
對照組:單用手法推拿療法,方法同治療組。
兩組均2周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烈疼痛(難以忍受),刻度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
痊愈:疼痛消失,無局部壓痛,無晨間痛,無肌緊張,各項功能指標正常,臨床癥狀指數(shù)總積分降為0或積分至少下降7~8分。顯效:肌緊張酸脹、觸痛點及活動功能受限明顯減輕或部分癥狀消失,局部壓痛感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指數(shù)總積分至少下降5~6分。有效:肌緊張酸脹、觸痛點及活動功能受限減輕,癥狀指數(shù)總積分比治療前下降3~4分。無效:臨床癥狀指數(shù)總積分不變,或僅下降1~2分。
用SPSS20.0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見表1。
表1 治療組治療前后VAS評分 例(%)
對照組治療前后VAS評分見表2。
表2 對照組治療前后VAS評分 例(%)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屬中醫(yī)“筋痹”范疇?!端貑枴らL刺節(jié)論》言:“病在筋,筋攣節(jié)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薄鹅`樞·經筋》謂:“其病足下轉筋,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逼洹敖Y者皆痛”與MPS觸發(fā)點理論吻合,“轉筋”的描述又與肌緊張帶符合。治療一般用針刺、放血、艾法、手法按摩等[2],現(xiàn)代醫(yī)學多采用局部封閉、藥物、局部熱、光、電等理療[3]。枝川注射療法類似中醫(yī)穴位注射、水針療法、浮針療法。枝川注射療法是用“枝川液”對肌筋膜疼痛觸發(fā)點即肌硬結,和部分穴位、肌肉群進行不同方向的注射,但不同于局部封閉。
枝川注射療法主要是對相應部位注射低濃度(微量)的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及生理鹽水混合溶液,達到減輕或消除疼痛的目的。在注射點(觸發(fā)點)予按、揉 、點、彈撥類法可理筋活血、通絡止痛,解除肌觸點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滲出物的吸收,松解組織粘連,促進病變肌腱及韌帶的修復。增強生理鹽水對肌筋膜疼痛激惹點的刺激,從而增強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