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連超
摘? 要:在我國的水利專業(yè)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當中,水利工程測量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可以說很多其他理論性課程都是以該課程作為基礎的,同時在實際工作當中也有很多工作內容都和該課程的理論密切相關。借助于校企合作來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全面夯實,將學和用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能力。本文總結了中職學校當中水利工程測量教學中的問題,之后說明了一些可行的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技能型人才;改革措施
現(xiàn)在水利工程對于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的建設工作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相應地,國家和社會對于該專業(yè)的人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F(xiàn)在我國職業(yè)院校也越來越著重于培養(yǎng)水利領域的人才,所以相關教學體系也越來越完善,在有限的學時之內,需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且可以順利運用就顯得非常重要。水利工程測量是其中一門相當重要的基礎課程,所以需要我們重視起來,探索一套可行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工作。
1 當前水利工程測量課程中的問題
1.1 課程學時的不斷壓縮
水利工程測量這門課程是很多其他課程教學的基礎,所以有著很強的系統(tǒng)性,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我們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讓學生了解當前投入應用的各種設備和技術,如全站儀、rtk技術、gps等等?,F(xiàn)在我國的高職學校的水利工程測量課程所采用的學制是6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各30學時,并且有為時3周的測量實習。測繪學的理論知識包括了基本理論、水準測量和角度、距離測量,并且也包括了誤差分析和直線定向等等內容,在看圖繪圖上則有大比例尺測繪、地形圖基本知識等等,不難看出在基礎理論方面,教學內容是非常多的,教學任務也很重,所以在施工測量方向只能有選擇地進行講解。為了可以進一步讓學生熟悉施工測量的技能,就需要系統(tǒng)地講解測量系統(tǒng)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實現(xiàn)這些內容的講解就成為了教學中的重要問題。
1.2 實踐教學條件的落后性
測量技術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技術性和應用性。現(xiàn)在我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工程測量工作中應用著越來越多的新設備,很多老舊設備也在不斷淘汰。舉例來說,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國應用的測量設備以光學經緯儀為主,之后隨著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電子經緯儀開始得到的推廣,同時測量技術也在推陳出新。九十年代以后,數(shù)碼技術的應用和衛(wèi)星技術水平的推廣也給工程測量提供了新的可能,空間定位技術迅速成為了主流。每次技術進步都會帶來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的提高,但相應地,設備也越來越昂貴。現(xiàn)在很多學校所應用的設備和教學內容已經十分陳舊,沒有經過更新。所以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及設備。
1.3 教學內容的落后性
現(xiàn)在職業(yè)院校中的水利工程專業(yè)測量實習的主要內容一直以來都是以測量水平角和兩點間距以及高差。這樣的實訓僅僅是在強化學生的基本操作。但實際在水利的工程測量工作當中,其包括的內容還有很多,所以這些實訓內容并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的實踐。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也不會講解工程測量部分,這種理論教學和實訓開展的方式都是無法讓學生適應于實際工作開展的需要的,教學和應用之間的矛盾明顯。
2 如何改革水利工程測量的教學方法
2.1 結合課程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
理順教學思路:課堂教學、校內實習與校外實習基地教學、秉持“理實融合、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共同承擔學生測量能力的培養(yǎng)。構建面向生產一線“產學聯(lián)動、實境育人”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通過實訓基地訓練和工學交替實習,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有效解決龐大的知識體系與不斷壓縮學時的矛盾,并能成功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際測量技術應用能力。課堂教學以模塊一“普通測量”為主,安排30學時。課內實驗安排16課時:測角4學時、測距2學時、測量高差4學時、導線4學時,主要強調普通測量的基本操作。3周測量實訓中用1周時間安排基本測量工作,強化測量基本技能與應用。模塊二:“水利工程施工測量”部分,在教學中安排8學時課堂講解,6學時在校內進行各項施工訓練。在實習中安排2周進行訓練,學生利用“實習基地”在老師帶領下,并在“實境育人”實習中不斷加強。模塊三:“測量新技術”思想貫穿教學始終,強調全站儀等新設備的使用,學生通過“工學交替”實習,在水利工程實際中學習測量的新技術、新方法。通過各類實習進行課堂教學有效延伸,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課程定位和教學設計,加強課堂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相互融合,在學時縮減的大環(huán)境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學時,可以有效解決龐大的測量知識體系與不斷壓縮學時的矛盾。
2.2 校企合作的開展
首先以校內實訓基地必須滿足基本專業(yè)課程要求為宗旨,購置基本的測量儀器如經緯儀、水準儀、GPS等,滿足平時課內實訓的基本要求。同時建設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生產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通過生產創(chuàng)收,不斷更新最新的測量設備,讓學生在校內能接觸到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新設備,如全站儀、RTK、測深儀等。此外,應進一步加強與企業(yè)的聯(lián)系,學校為企業(yè)提供培訓、科研、人才服務,而企業(yè)為學校提供校外實訓場地、配備實訓指導教師,并提供學生的工作報酬,實現(xiàn)校企共贏,保證校外實訓基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融入到真正的生產中,學會并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技術與方法??梢钥闯觥肮W交替”是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3 增強實驗與實習的針對性
隨著現(xiàn)代水利工程建設和測量技術的發(fā)展,水利工程類專業(yè)對測量課的要求是:理解與工程密切相關的地形圖;初步掌握施工測量及典型水利建筑物變形觀測的理論和方法;正確應用和分析測量成果為水利工程服務。可見,測量實踐中不能太多地重復測量基本操作技能,而應當將他們從事各種工程設計和施工時所需用各種測量方法列為實踐教學內容。況且,隨著測量儀器的更新?lián)Q代,現(xiàn)代測繪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基本的測量手段在不斷變化。一般工程部門的水利建筑技術人員,不可能僅只會某幾種測量儀器的基本操作,而是從事與他們專業(yè)密切相關的地形圖分析、應用和施工測量的機會卻非常多。
3 總結
經過前文總結,不難發(fā)現(xiàn),水利工程測量這門課程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如果僅僅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則必然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當中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對課程重點內容進行改革、實現(xiàn)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基礎以及將理論和實踐內容結合起來,實現(xiàn)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保證人才素質。本文結合這些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希望可以給水利工程測量課程的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徐云哲.中職學?!端こ虦y量》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外企業(yè)家,2015(5).
[2]龔劍鋼.對中職學校“水利工程測量”教學模式的探討[J].江西測繪,2011(2):57-58.
[3]楊淑芬.《水利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實施方法探索[J].科技風,2010(15):33.
[4]龔振文,王慶.農科院校水利工程測量課程案例教學法探討[J].山西建筑,2015,41(4):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