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師學院的實習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實習期間是學生向職業(yè)人、社會人轉變的過渡期、關鍵期,是學院教育的延續(xù)。心理學和教育學是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我們在了解技師學院實習學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礎上,要運用教育學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適應實習生活,適應社會。
關鍵詞:實習生;心理 ;適時教育
技師學院現(xiàn)階段規(guī)模龐大、專業(yè)繁多。學生選擇專業(yè)自由。經過一段時間的在校學習,相繼要走入實習企業(yè)。這些實習企業(yè)分門別類、五花八門。學生們分別要實習半年以上。由于實習的時間比較長,學員比較分散,學院也只能從宏觀上控制實習計劃以及實習安排,微觀上借助于學生所在的實習單位以及學生的自我管理。這些實習學生走進企業(yè)后,會重新認識個人、社會,重新思考人生價值。產生心理和認知的改變。
一、實習學生主要心理特征
(一)、愈加強烈的情感——獨立性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tài)度體驗。
正確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基本條件。
人們認識決定了情感的產生極其性質。實習學生從學院跨入社會,融進工廠、公司及形形色色的商業(yè)團體,他們首先油然而生的是無比的自豪感。面對所實習的行業(yè)、崗位,會有一種主人翁、儼然成為社會的一份子的內心感受。同時也渴望在實踐中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他們除了好奇,把企業(yè)、社會想象的過于單純、美好,也希望社會和企業(yè)盡快地對自己的認可,體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
目前,學生已經認識到,當今社會大量需要藍領產業(yè)工人,他們的職業(yè)在社會上是“香餑餑”。實習企業(yè)是社會的窗口,匯集著各種人情、世故。社會上的敏感話題自然也成為學生熱衷問題。他們在工作上的獨立性還表現(xiàn)在腳踏實地訓練技能,技術日臻成熟,工作上逐步獨擋一面;饒有興趣地應酬人際,積極地觀察社會、探索未來,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高心理發(fā)展水平。嘗試著將自己的人生理想付諸實現(xiàn)。
但也有少數(shù)實習生得過且過、不求進取、最后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甚至釀成悲劇。
(二)、個人需要的有所改變
需要是人對客觀事物或對象的要求在腦中的反映,是人腦對人的生理和社會要求的反映。
學生們在實習期間,他們在社會需要方面的要求有所增加。技師學院學生入學無門檻,還能獲得國家的補助。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將來的工作有保障,完全忽視了文化課甚至專業(yè)課的學習。當他們走進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時,會意識到專業(yè)知識的薄弱,因此會萌發(fā)出利用業(yè)余時間鉆研技術、狂補書本知識的念頭并落實在行動中。他們會加倍付出,以獲得領導或老板的賞識。
現(xiàn)在,信息化高度覆蓋,學生們思維開闊、想法奇特,網絡鋪天蓋地地沖擊著每一個人,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對本職以外的事情也充滿了好奇,甚至利用業(yè)余時間兼職賺取額外收入,用自己賺取的報酬進行再學習、再創(chuàng)業(yè)。由于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人的需要與情感的復雜性。他們尋找機遇、平臺,追尋各種刺激,希望嘗試、體驗從未經歷的事情,他們接收到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的信息資訊。
(三)、意志的不斷錘煉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調節(jié)行動,客服困難,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實習學生進入企業(yè)后,十分清楚自己未來從事的工作是怎樣。若無堅硬的基本功是無法在社會中找到理想位置。因此大多數(shù)實習生非常珍惜工作的機會,抓住這個契機,從主觀上不斷努力,刻苦鉆研。在實踐中使自己的意志得到錘煉。
技師學院的學生所從事的行業(yè)的多樣化,決定了學生們自主選擇機會的多樣化。他們中有從事會計、平面設計、速記、營銷等相對偏文職的工作;也有從事美容、美發(fā)、廚師、制藥、酒店管理等相對比較需要動手能力的專業(yè);更有大批學習汽車維修、數(shù)控、電梯維修等動手能力極強、工作勞累、專業(yè)性要求比較高的專業(yè)。他們走上實習單位后無不需要吃苦耐勞、虛心請教。很多孩子在企業(yè)迅速成長,獲得了領導和老板的賞識,在技術水平上取得極大的提升,錘煉了意志,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
但也有些學生由于多方面原因,如自律性差、性格封閉、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對挫折、壓力束手無策,只知逃避,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多線條的擇業(yè)興趣
技師學院學生在校期間選擇了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專業(yè),畢業(yè)去向基本定格。但是從目前實習生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來看,我認為,由于在校期間思想和心理的變化,社會大趨勢的飛速發(fā)展,使他們的擇業(yè)選擇性多維化,多渠道,造成了他們擇業(yè)的不同心態(tài)。
學生們基本上是初中畢業(yè),未考上高中;早已輟學,出來打工一段時間;年齡太小,在家恐耽誤了前程,找一個受約束、學技術的地方;以技師學院的文憑為跳板,畢業(yè)后另謀高就。因此,實習學生其中有一些學生體驗到某些行業(yè)的艱苦、重復、簡單、不容易短時成才,或者收入的微薄等現(xiàn)狀時,萌發(fā)出重新?lián)駱I(yè)的愿望,開始重新規(guī)劃人生。有的去當兵,有的去深造,有的自我創(chuàng)業(yè),比如開公司、開網店等,以至于完全背離自己的專業(yè)。
心理學和教育學是有機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我們在了解了實習學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礎上,要運用教育學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
(五)、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
這些十七、十八歲的年輕學生,思想還不成熟,考慮事情片面,在實習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急躁、盲目、自我感覺良好,但專業(yè)技術欠缺很多等問題。實際結果往往與現(xiàn)實相悖,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從而一蹶不振,打起退堂鼓。
二、如何調動實習學生的積極因素
(一)抓住時機進行“適時教育”
技師學院培養(yǎng)目標是有文化、有技術的新時代的產業(yè)工人。在學生剛剛邁進校園時,學院應該組織學生開展“愛?!?、“愛專業(yè)”“愛學習”等活動。在校期間,組織他們走進企業(yè)、熟悉專業(yè)、了解勞模,與技術骨干零距離接觸,堅定“愛崗敬業(yè)”的信念,從感性到理性幫助學生奠定正確的擇業(yè)觀。
實習期間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小組之間定期學習、觀摩、競賽,學院跟蹤報道,及時肯定、表彰,讓學生自我得到充分的認可。
(二)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適時施教
正確地認識自己、接受自己,是一個健康人格的基本條件。教師既要尊重學生們的獨立性,對他們的行為給予肯定,又要根據(jù)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對其消極因素給予引導。
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種染有感情色彩的探索事物的認識傾向需要,也是使學生思索問題、更好地進行實習的內部動力,是可貴的心理品質。
教育者的任務是保證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就“意志”而言,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生克服困難、鉆研技術的重要條件。因此,教育者更應該重視實習學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學生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偉大的中國夢”同眼前的工作相結合。讓學生懂得,任何工作都不能不勞而獲,任何機會、報酬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鼓勵他們磨練意志,樹立遠大理想,并付諸行動。
由于社會、家庭、個人等方面的影響,實習學生存在擇業(yè)觀點的不同心態(tài)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可以抓住其中熱愛專業(yè)、立志獻身的主流趨勢,穩(wěn)定它、發(fā)展它,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三)對實習生進行有效的、有的放矢的心理輔導
技師學院的學生的實習階段,通常經過適應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實習生在每個階段往往會出現(xiàn)相同的心理困惑,因此,作為教育者應該做到在問題出現(xiàn)之前進行前期干預、心理疏導,從而杜絕實習期間性格、行為的偏差。
在學生實習前進行思想動員,提前組織實習生學習行業(yè)規(guī)章制度、企業(yè)文化,學習貼近實習單位的各項內容,以便于讓他們愉快接受,欣然前往單位,圓滿完成使命。
綜上所述,技師學院學生是中國未來的產業(yè)大軍,肩負著中國國家建設的長遠使命,也是實現(xiàn)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偉大中國夢”主力軍,他們是國家未來建設的締造者、參與者、圓夢者。
技師學院的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研究專業(yè),對在校生傾注關愛,也應同樣重視即將走出校園的實習生,對其定期跟蹤教育及回訪。研究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把握契機,有效施教。實習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能夠改變實習學生對客觀存在做出新的反映。我們一定要把握住這個關鍵期。
總之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更好地開展實習教學,在技師學院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
參考文獻:
[1]楊翠,鄭玉紅.中職學生頂崗實習的心理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0).
[2]蔣正芳.中職頂崗實習生的心理輔導策略[J].人生十六七(中旬刊), 2017(10).
作者簡介:
陳巖(1965.11-),女,漢族,原籍山東省掖縣。哈爾濱技師學院(哈爾濱勞動技師學院)語文高級講師。1987年6月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茖W校,中文系。1994年6月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教育學學士。2004年7月畢業(yè)于黑龍江大學英語專業(yè),文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