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教育、經(jīng)濟、政治、科技、外交等諸多方面的發(fā)展日益成熟,因此相關(guān)的對外漢語教學也在整體的教育中漸漸占據(jù)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實際地位。語言作為一種實用性科學,作為一種文化和藝術(shù),相關(guān)的語言知識更是一種技能。然而在進行學習和教學的過程中,對外漢語初級階段自身是具備著一定的特殊性和教學困難的,在這一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的文化因素影響。本文就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過程中文化因素做簡單的分析和探討。
關(guān)鍵詞: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文化因素
引言:
語言是一門實際應用技能,同時也是一門藝術(shù)。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人文背景,孕育出了不同的文明。誠如季羨林大家所說,“凡人類在歷史上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物質(zhì)兩個方面,并且對于人類有用的東西,就稱之為文化”。一門語言除了自身的技能和藝術(shù)之外,更是一種文化和文明的載體,換言之,雖然他本質(zhì)意義上是一種文化,但不意味著他不能承載其他文化。恰恰相反,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失去語言則失去了文化載體。由此可見,二者之間聯(lián)系密切。
一、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過程中文化因素的影響作用分析
(一)語言與文化因素之間的關(guān)系分析
語言本質(zhì)意義上是一種文化,同時更是文化與文明的載體和信使,憑借語言的傳播,文化、信仰、風俗等方面才有了進一步的體現(xiàn)[1]。由此可見,語言自身是文化與文明的產(chǎn)物,而文化的使用者,自身又是具備著一定的特點的,正因這樣的實際性內(nèi)容,所以語言與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尤其對于對外漢語初級階段的教學來說,相關(guān)的教學工作與文化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語言和文化是具備著很大程度的聯(lián)系的,但二者并不是一個并列的關(guān)系,文化是包含語言的,所以語言與文化之間是一個從屬關(guān)系。語言中體現(xiàn)著文化,同時語言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但它本質(zhì)上仍是文化的一種,是從屬于文化的。正因這樣的關(guān)系,涉及到語言,就要深入到文化中。不同的文化、習俗、風俗和信仰,利用語言來體現(xiàn),利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對外漢語初階段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導入的重要性分析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涉及到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和語言教學,就必須要和文化因素進行掛鉤,只有這樣的語言教學,才是完整的、一體的,才是最為實際的語言教學[2]。根據(jù)這樣的理論我們可以得知,文化因素是語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失去文化因素則失去了語言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整個部分就變得十分空洞。同理,文化因素是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一個因素,失去這個因素,就猶如人體失去了肢體或某個器官一樣。雖然看起來這不怎么重要,但如果失去,就會導致整體功能失調(diào)。語言因為文化因素的不同產(chǎn)生了一定的差異,所以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到文化因素差異對于語言教學的影響。只有考慮到這樣的內(nèi)容,才可以進一步有效的提升整體教學工作的實際性。初級階段教學中,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和理解相關(guān)的文化因素內(nèi)容,另外一方面也要將這些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滲透與深入,從而更好的提升相關(guān)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因文化的影響因素是無處不在的,不管是語言還是非語言,處處都有著文化因素的影響。所以,語言教學方面應該注重文化因素的全方位滲透、全角度了解。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文化因素和語言教學進行全方面的融合。這樣的融合,促使整體的教學工作漸漸完整,漸漸通暢,提升初階段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二、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過程中文化因素跨文化交際障礙分析
(一)社會文化差異
社會文化差異是最明顯的一個差異,因為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語言文化、人文社會,所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差異也成為語言教學中文化因素差異的重要部分。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都是離不開社會的,社會就像一個文化的集合,這樣的集合中,每一個元素都體現(xiàn)在語言中。所以在語言教學中,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障礙的第一個原因就是社會文化的差異。
(二)個人心理因素差異
學生自身心理因素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同和差異,這樣的差異進一步促使個人心理應對著相同事情,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體會。面對另外一種語言、另外一種文化,進行交際中難免會產(chǎn)生不同文化差異的不適應感,有的學生適應能力較好,應對自如。而有的學生,由于個人心理因素的差異,就會導致語言學習、跨文化交際等方面面臨諸多問題。
三、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文化因素導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分析
(一)文化因素與語言融合的教學模式
要將文化因素和語言教學融為一體,從而進一步確保語言教學的實際有效性。因二者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所以在教學工作中,必須要認識到二者融合的價值和意義,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的語言學習有效性和語言交際的綜合能力[3]。每一種語言都是有著自己的獨特性的,相應的一系列教學工作也應該針對這些獨特性,有效地開展相關(guān)的教學工作。一方面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盡可能的了解更多跨文化交際知識,將語言知識變成一種技能。另外一方面,這樣的教學也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實際角度來說,因二者之間彼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在教學工作方面,需要將二者進行有機結(jié)合,從而更好的提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在初級階段教學方面養(yǎng)成文化和語言全方位發(fā)展的有效性。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除了學習語言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將語言知識、文化因素變成了自身的語言技能,進一步提升語言學習和應用的有效性。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可以分為語言跨文化交際能力和非語言跨文化交際能力[4]。這兩部分內(nèi)容,進一步形成了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跨文化交際是兩種文化的一種交流、溝通,其自身的交流溝通的能力,都會進一步影響到交流的有效性。作為一種綜合和實際性較強的能力,其自身的特殊性較強,所以在教學和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不是培養(yǎng)一種能力,而是培養(yǎng)一種綜合能力。這就要求了文化因素的不斷加強導入,不斷滲透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從而有效地提升整體教學的實際意義。由此可見,開展有效的培養(yǎng)策略,將語言和文化進行有效的連接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學生的影響意義非凡,必須要給予高度的關(guān)注和重視,從而提升培養(yǎng)的有效性。
四、結(jié)束語
如上所述,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教學過程中,文化因素的影響意義非凡,需要給予高度的關(guān)注和重視,進一步將二者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提升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有效性。要注重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錫曉靜.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中關(guān)于文化因素的調(diào)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0007-00008.
[2]汪婉露,許蔚.在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導入問題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16(9):00089-00093.
[3]劉鑫.對外漢語初級聽力中文化因素教學初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z2):00038-00039.
[4]林許洋.對外漢語文化教學與體育文化融合的研究*——對外漢語教材中體育元素呈現(xiàn)方式的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2):00051-00054.
作者簡介:
徐蔚(1975-)女,漢族,江蘇鹽城,教育碩士,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
*江蘇省高校哲社課題:2018SJA1570 《高職院校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