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亮
我們村有一個小伙子,村民們叫他“二孩”。今天,二孩家迎來一件大喜事。
二孩大名叫范恩武,今年30歲,身強力壯,能外出打工掙錢。二孩小時候,父親因喝大酒去世并欠下不少外債,母親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二孩從此便成了孤兒。留給二孩的二坰多地也流轉(zhuǎn)給了別人,二十多年都收不回來。二孩至今沒有住房,未娶媳婦,成了村里的“特殊貧困戶”?!拔蚁胗袀€家”,也就成了二孩的夢想。
針對二孩的特殊情況,我們工作隊的“三個臭皮匠”絞盡腦汁尋求破解之道,但因為二孩沒有宅基地,無法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兩不愁、三保障”在他這兒也不能落地。雖然二孩的夢想似乎遙不可及,但工作隊并未就此放棄。最后,我們仨經(jīng)過商量決定,自掏腰包湊了一萬元助二孩“圓夢”,幫他購置宅基地、簽合同、辦手續(xù)……說干就干,我們的舉動也感染了村民,只要大伙兒有空,老少爺們兒都來幫工。
今天是給二孩新房上房蓋的日子,村民都來祝賀。二孩激動地說:“感謝全村父老鄉(xiāng)親對我的照顧,更感謝黨派來的好干部給了我一個‘家?!闭f著,二孩哽咽了。
一年多來,奔波在扶貧攻堅一線,忙碌的日子如白駒過隙。回頭望去,新村村已變了模樣——村里的“斷頭路”通了,村民的心氣順了,大伙兒的腰包鼓了,足不出戶便能享受城里人的全身體檢……面對這些變化,村民豎著大拇指說:“這都是駐村工作隊用實際行動結(jié)出的累累碩果?!?/p>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看著二孩幸福的笑容,我們的內(nèi)心也無比喜悅。我們常說,“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biāo)”,但如何實現(xiàn)奮斗目標(biāo)?答案很明確:“村民一天不脫貧,我們就一天不收隊!”
(作者系鶴崗市公安局駐綏濱縣新富鄉(xiāng)新村村工作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