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散漫的人,一生中都會做無數(shù)的計劃,我們都向往一個更自律、更完美的自己。然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大多數(shù)人的大多數(shù)計劃,會周而復始地開始,又周而復始地停擺?;仡^看時,你甚至都記不起來這個計劃什么時候、為什么就半途而廢了。其實,這都是因為你開啟了自己的“破窗效應”。所謂破窗效應,是指一件事情、一個東西一旦有了裂痕,人們就會有意無意地任其變得更壞。一座房子的窗戶破了沒人修,隔不久,房子其他的窗戶也會被打破;原本干凈的地方一旦有了垃圾,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在這里繼續(xù)丟棄垃圾。一個計劃一旦中止了一次,就極有可能有第二第三次,直至完全放棄。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我們的失敗,往往就是對最初的那個小誘惑、小妥協(xié)沒有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第一扇破窗”演變成擊垮我們的罪魁禍首。破窗效應是人性中赤裸裸的黑暗力量,我們?nèi)松械暮芏嗍《紒碜运?。但他作為一種有規(guī)律可循的心理現(xiàn)象,我們只要對其有足夠的認識,就能以毒攻毒,將他化作我們?nèi)松械恼芰俊?/p>
20世紀80年代,紐約的地鐵治安非常差,車廂臟亂,四處涂滿了穢句,地鐵站的犯罪率也在不斷增加。布拉頓任紐約交通警察局長后,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不打擊犯罪,反而去整治環(huán)境。布拉頓從維護地鐵車廂干凈入手,清理地鐵各處的環(huán)境,把逃票的人銬住,列成一排站在月臺上。
他的理論依據(jù)是:人們比較不會在干凈的場合犯罪,逃票的人往往會攜帶武器,他的措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就這樣,紐約從整治環(huán)境這些微小的地方著手,大大地減少了刑事犯罪,打破了犯罪環(huán)結(jié)的惡性循環(huán)。小到一個沒能完成的計劃,大到茫然無緒的整個人生,之所以變成這樣,都來自于最初的“那扇破窗”,只要找出了源頭上的破窗,就能將問題連根拔起。
年輕時的曾國藩,脾氣暴躁、做事無毅力、郁郁不得志,他想改變自己的處境,但幾經(jīng)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后來他想到一個辦法,不再試圖從宏觀上對自己的人生作出改變,而是只堅持做一件事:早起。他在床邊放個銅盆,盆上用繩拴個秤砣,再把香系繩上,香盡繩斷,秤砣砸盆就會發(fā)出聲響,曾國藩就翻身起床,開始點燈讀書了。當他長時間堅持早起時,變化也開始了:他能堅持每天讀書、寫日記了,因此學問大有長進;他戒了煙癮,此后30年再沒吸過一口;他的人生走上開掛模式,屢次都考不中秀才的他,中秀才的第二年,就中了舉人,中舉人后四年,又高中進士。他用早起的方式,修復了自己人生的“破窗”。
對應到每個人,那扇“破窗”也許是不愿意吃垃圾食品的壞習慣;也許是每天總會遲到五分鐘上班的拖延;也許是壓力一大就想瘋狂購物的沖動。從“破窗”著手,去改善,去堅持,你就能啟動一個自律、自強的突破口,進而全方位地整頓生活。
前段時間,韓雪拒絕何炅飯局的事刷爆朋友圈。兩人錄完節(jié)目后,何炅約韓雪一起吃個飯,韓雪拒絕了,說要回家寫作業(yè)。何炅以為這就是韓雪不愿去吃飯的一個借口,但沒想到她真的是要回家學習。每天學習英語兩三個小時,韓雪堅持這個習慣已經(jīng)有四年了。而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她的策略是,一次偷懶的機會都不給自己。不只是推掉不必要的飯局,就連手游軟件她也卸載掉。她甚至會帶著作業(yè)本進劇組,即便半夜兩點才能收工,她也堅持做完作業(yè)再睡覺。她深知“破窗”的危害,只要給自己一個借口,那無數(shù)借口和松懈都會紛至沓來。
作家唐家三少,日更8000到10000字,一寫就是十四年。十四年來,除了妻子去世那幾天,他從來沒有斷更過。因為他不會給人生留下“破窗”的漏洞,絕不給怠惰任何鉆空的機會。洞房花燭夜,送完客人,老婆休息了,他還在更新《生肖守護神》;女兒出生老婆待產(chǎn)那天,他在更新《斗羅大陸》;生日當天高燒40度,依然堅持更新《天珠變》。他的好友陸琪說,每次幾個作家朋友一起出去玩,高鐵上,大家都在聊天,唐家三少卻拿出電腦開始寫作。
2018 年唐家三少以1.1億的版稅位居作家富豪榜第一。他不是最有才華的,也不是寫得最好的,他的成功來自于,十幾年如一日地堵住了自己的那扇“最小的破窗”。
堅持跑步幾十年的村上春樹說:因為不想跑步,所以要去跑步。
要想把一件事堅持下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給自己一次懈怠的機會,不要讓自己有放棄第一次的想法,因為一旦放棄第一次,第二次就變得很容易。人的廢掉,都是從對自己小小的縱容開始的。晚上睡覺前,你拿起手機對自己說,就玩幾分鐘,結(jié)果成了幾小時。因為有點不舒服,你跟自己說,今天晚上就不鍛煉了,容許不舒服的自己休息下,于是后來再也沒拾起來。人,一旦放任自己一次,就會有以后的無數(shù)次,開始了破罐子破摔。
破窗效應告訴我們,所有現(xiàn)在的困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由最初的那扇破窗引起的連鎖反應。但如果面對困境,卻找不到那扇破窗,不知該從哪里著手改善怎么辦?美國知名極簡主義寫作者約書亞·貝克爾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約書亞·貝克爾在28歲時就掌管150家店鋪,拿著7位數(shù)薪水,住的是豪宅,開的是名車,過著人人羨慕的高富帥生活。但他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卻很差。因為長期熬夜,他每天都需要服藥入睡;母親去世時,也沒有時間照料她;因為沒時間照顧家庭,妻子也向他提出了離婚。
他的人生看起來光鮮亮麗,內(nèi)里卻開始腐敗不堪。他想改變自己的處境,卻不知道怎么做。在這個迷茫的時候,他想靠整理房間來改變一下心情。沒穿過的衣服、沒用過的器皿、可要可不要的雜物……一番整理后,他丟掉了家中90%的物品。在清理房間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他除掉的不只是物品,還有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他身上的“磁場”也開始變得簡約。后來,他終于下定決心辭掉了工作,有了大把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作家,現(xiàn)在,我終于拾起了那支筆?!眱赡旰螅s書亞成了暢銷書作家,并與朋友一起創(chuàng)建了極簡生活網(wǎng)站——The Minimalists。
面對生命的困境,你無力面對或解決時,不妨先放一放,干點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解鎖重大困境的那把鑰匙,也許就藏在生活的細節(jié)里。生活中打敗你的,往往不是那些重大的挫折,而是一些小事情,一次放縱、一次放棄、一次對自己降低了要求……
讓一件原本很好的東西變壞,往往是由一個看起來很小的行為引發(fā)的連鎖反應。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利用這股 “暗黑力量”,為自己帶來曙光。生活一馬平川時,不要給自己第一次放任的機會,生活陷入低谷時,就去找到最初的那扇破窗,重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