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接手的班級都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但初三年馬上就要面臨中考,時間相當緊迫,在這短短的一年中,既要傳授初三數學的新課程,又要騰出時間對初中數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復習,提高,更要對癥下藥進行補缺補漏。如何提高這一年的工作效率,搞好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是我這幾年來探討的一個主題,現(xiàn)結合自己在這幾年中的教學實踐,談些體會與做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新課程;教學工作
一、 在最短的時間里,“吃透”學生
接手一個班級,首要任務是了解、分析班級的學生情況。初一、二年的學習情況及知識缺漏,個別較突出的學生的性格特點等,才能定下教學基調,有的放矢,爭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上好第一節(jié)課
在教師了解學生的同時,學生也正悄悄地觀察著新來的老師,此時,獲得學生的信任是教師追求的最大目標。初三學生的年齡大多數在十四至十六歲之間,思想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階段,直觀感覺是他們接受問題的固守方式,由于中考腳步的日趨逼近,猛然意識到將面臨的人生轉折,上進心在此時空前高漲,面對新老師的出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會在第一課新老師的一舉一動中尋求答案。第一節(jié)課老師留念給學生的印象,能否取得學生的信任,甚至可以影響到學生后面的學習,所以,這一節(jié)課,我要求自己做到:1. 務必使每個學生聽懂、學會。2. 給優(yōu)生留下發(fā)展的空間。為此,我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幾何第六章第一節(jié)的“三角函數”的概念的引入,因此這部分教材的地位較為特殊,它屬于《三角學》的基礎部分,涉及的舊知識相對較少,學生感覺比較新鮮,只要認真聽講基本能掌握。一般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很關鍵,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對今后提高教學技師至關重要,所以對新接手的班級應把握好這一機會,上好第一節(jié)課,打響這第一炮。
三、 切實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
一般來說:在初三年更換數學教師班級,其數學成績都不太理想,最突出的困難是:中差生面積大,如何有效地轉化中差生將是一年教學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對此我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 及時表揚差生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真誠地對差生抱有積極的期待,教育學上說:“表揚是教師激勵學生上進的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要改變過去那種只盯住差生的缺點和不足之處的做法,要將觀察點移到處處去尋找他們的優(yōu)勝點和長處上來,并在挖掘長處的基礎上,不斷地鼓勵,以達到調動差生的心理機制,有效地促進差生學習的內驅力。
2. 改變作業(yè)的批改方法:變傳統(tǒng)的打“√”和“×”為只打“√”,不打“×”,對于做錯的作業(yè),只在錯誤之處用波浪線畫出來,并要求學生更改,對更改正解的再次給予肯定。這樣做的好處在于:(1)敦促差生及時糾正錯誤,堵塞漏洞。(2)滿足差生的成功欲,當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許多“√”,差生心理便油然產生一種成功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性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p>
四、 開展課外活動,營造一個濃厚的學數學氛圍
在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的數學活動,營造一個學數學的扭轉。如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制作一些直觀教具,比方說:制作可活動的對對稱圓形、折疊圖形等。還可主辦數學墻報,介紹同學之間的一些巧思妙想,傳遞中考的最新動態(tài),特別是開設“數學診所”,把學生平時作業(yè)、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刊登出來,讓學生尋找“病因”,“診斷病性”,并開好“處方”,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糾正錯誤,收到了課堂教學難以收到的效果。班級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所以課堂教學不能使部分優(yōu)生的求知欲得到滿足,開展數學競賽輔導,可以“治療”部分優(yōu)生課堂上的“半饑餓”的現(xiàn)象,同時,也是為高中輸送數學尖子的有效途徑,所以必須堅持開展數學競賽活動。
五、 用分層推進法進行初中數學總復習
在總復習階段,為使差生“能吃上”,中等生“吃好”,尖子生“吃飽”,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和發(fā)展,這幾年我嘗試使用分層推進的教學方法進行復習,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體做法如下:
(一) 目標分層推進
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與高、中、低層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在備課中,把教學目標分層化解于教學內容的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布置、學習方法的指導之中,各層次學生的推進。
如“函數及其圖象”一本的教學目標分層要求:低層目標: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會正確地畫出直角坐標系;理解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概念。中層目標:會根據坐標確定點的位置和由點求得坐標;理解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和函數值的意義,并能確定解析式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理解正、反比例函數及一次函數的性質,會畫出它們的圖象,能用配方法確定拋物線的頂點坐標和對稱軸方程。高層目標:能根據圖象提出函數值隨自變量的增加或減少而變化的情況,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了解“三個二次”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能根據不同的條件,確定二次函數的解析式。
(二) 測試分層推進
分層測試是依據教學目標,從學生不同層次出發(fā),對學生進行不同要求的教學的小結。分層測試的內容:一是量和難度要形成梯度,二是體現(xiàn)“推進”的要求,激發(fā)學生向更高的學習目標挑戰(zhàn)的欲生。測試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體觀大綱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選做題體觀大綱及教材的較高要求,供學生選做,這樣,既減輕了低層學生因考試常常不及格的心理負擔,又為中層、高層學生提供能發(fā)揮水平的機會。
一年的時間是短暫的,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那么接手的初三年與跟班的初三年就沒有太大差別了。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葉瀾.課程改革與課堂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廖永宗,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學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