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前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做好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銜接,為進入中學及終身學習打下堅厚的基礎也是小學外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習慣;催化劑;英語
英語學科的新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培養(yǎng)學習英語語言的情感,養(yǎng)成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英語學習方法?!币虼耍己玫挠⒄Z學習習慣是提高小學生英語成績的重要因素。
一、 良好的聽的習慣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范發(fā)音,就急于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fā)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采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范發(fā)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fā)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fā)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于“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二、 良好的說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fā)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古人曰:“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苯處熞谩皫煇邸比ペA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chuàng)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
其次,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chuàng)設情景,寓教于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最后,教師要從課內到課外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機會。如:組織語言游戲、競賽,開辟英語角,舉辦英語興趣小組,排演英語文娛節(jié)目,強調師生間同學間用英語問候,要求學生把所學英語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小紅花”“小紅星”獎勵等等。以此造成說英語的氛圍,激勵學生多開口說英語。
三、 良好的讀的習慣
“讀”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朗讀”。要求:正確拼讀單詞,響亮地、流利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等基本正確。拼讀單詞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積累詞匯。朗讀英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音、語調、節(jié)奏、語感等。也有助于“說”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朗讀英語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內容之一?!罢f”英語與“讀”英語有相通之處,關系密切,兩者相輔相成。學生朗讀英語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示范。這是給學生“先入為主”的朗讀音調印象。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重范讀和領讀。授課前,教師最好先自身整音,盡量與標準音帶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帶)范讀、領讀時,教師可配以手勢以示升調、降調、重讀等,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后還可指導學生在課文上標音調符號。一般來說,新課之時,不宜請學生領讀課文,以免一個錯,錯一片,給糾正增添麻煩。在朗讀語言材料時,須要求學生切勿操之過急,拿來便朗讀,要先通閱,了解內容,理解含義,揣摩音調,然后再朗讀。這樣,朗讀效果好。
四、 良好的寫的習慣
“寫”對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指“書寫”。要求:書寫姿勢、方法正確,斜體行書規(guī)范書寫,大小寫、筆順、標點符號和格式正確。
在書寫教學一開始,學寫字母時,教師就必須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按照規(guī)范筆順書寫,在四線三格中位置正確。值得一提的是,要強調每個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中國學生由于寫漢字的習慣,豎直橫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書寫英文時,常出現(xiàn)直、方、角現(xiàn)象。對此教師要運用“比較法”教學,及時指正。隨著學習的進展,教師要繼續(xù)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實做到英文書寫規(guī)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的習慣。
五、 培養(yǎng)更高級的英語學習習慣
時代的發(fā)展對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課為主,書本為主要工具的英語教育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小學英語教育必須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講,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性學習習慣,比背會了多少英語單詞,句子更重要。簡單地說,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利用課外資源和生活資源的習慣。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培養(yǎng)都是源于生活也服務與生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脫離于實踐生活。當今的教師要利用一切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料來教育學生,讓善于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二要培養(yǎng)學生手口結合,注重動起來的習慣。一切思維都是從動作開始的。語言包括口語、書面語和肢體語言。很多時候肢體語言也就是英語中所謂的body language容易被忽視。而事實上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已經決定了動手摸一摸、做一做、動一動的方式更有利于他們的記憶,處于這一年齡的學生對于動起來是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真正興趣和熱情。從有意注意轉為無意,使記憶效果更大更持久。畢業(yè)論文網http://www.lw54.com
三要培養(yǎng)合作性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合作觀念,更重要的是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課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共同說唱、聽讀,課中合作交談模仿、表演,小組討論采訪等形式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要有價值,不要拘泥于形式,而且對于學生的有益做法要給予及時且適宜的表揚與肯定。對于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學會表達自己,傾聽別人,并學會接受他人的糾正意見。每一次的合作學習,都要積極參與,逐漸養(yǎng)成習慣。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yǎng)形成的。小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
作者簡介:
劉娟,河北省石家莊市,石家莊市建勝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