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chuàng)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诖?,本文從幾個方面闡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解放;創(chuàng)造力
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離不開人的創(chuàng)造力,而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掘與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認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
一、 敢于提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老師一味地問,壓制了學生提問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所以教師應該走下講臺,作為一個引導者來調動起學生提問的主動性,只有提出問題,才能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例如講解《蝸牛的獎杯》這一課,在學生讀完題目之后,我就引導學生圍繞題目來提問,學生們提出了“蝸牛哪里來的獎杯”“蝸牛得到獎杯時心情怎么樣”“蝸牛的獎杯是什么樣子的”等問題,進而教師可以順利地導入課文內容,學習到蝸牛在參加飛行比賽時贏得的獎杯,變得得意洋洋,整天睡在獎杯里,最終使得獎杯變成堅硬的外殼。如此一來,學習的過程便是解答學生問題的過程,讓學生有撥開云霧見日出的感覺,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有效地掌握課文內容。
二、 學會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時,我們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動手去解決課堂上所遇到的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此外,小孩子的創(chuàng)造潛力是無窮的,我們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解放學習空間去探索解決學習中或是生活中相關問題。
三、 課前獲取豐富知識,直接應對學生質疑
課前教師只有充分地備課、備教材、備學生,把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現(xiàn)有的學習能力充分估計,才能在學生提出問題后給予較好的引導與解答。如我在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按照五個小標題,一一進行不同方式的表演。當表演很順利地進行到第三個小故事后,一位學生忽然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魯迅先生為什么說四周黑洞洞的,到處碰壁呢?”幸好課前我做了大量的預習準備工作,查閱了關于魯迅的各種資料,在問題提出時才能感到不慌張,從容應對?!棒斞赶壬傅暮诙炊吹氖钦f國民黨眼線時刻監(jiān)視著他,他外出講演,都是隨身帶著家里的鑰匙,生怕他不在家時敵人去家里查找到有關黨組織的機密……”學生喜歡聽課外的一些小插曲,也可以對魯迅這個人物有更多的了解。這樣其他學生在學習中也體驗到質疑、解惑的樂趣,形成了愛思考的學習習慣。
四、 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積極探索質疑解惑
有時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趕快把答案“奉送”給了學生,把教學僅僅看成是一種“告訴”。殊不知學生表面上似乎弄懂了,而實際上還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如果當學生對文中一些語言或者知識產(chǎn)生疑問時,不妨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提問的對象,把教師的角色順利轉移到另一位同學身上。那么,課堂上涌動的就是學生稚嫩的好奇和探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而且也有效地鍛煉了大多數(shù)同學的思維能力與問題挖掘能力,小孩子的出發(fā)點其實都是想難住對方嘛!
五、 避免課上回避問題,正面解答學生質疑
學生滿懷激情提的問題,難道就被我們以課后解答的方式處理掉嗎?學生如果在百思不得其解后想出的問題總是被我們無情地回避,那么他們思考問題的熱情也就隨之泯滅。如我在執(zhí)教《看雪》一課時,課前準備好了當?shù)氐貐^(qū)氣溫的課件,這相比直接講述文中小朋友看不到雪更加清晰明白。這時就有學生問到:“老師,冰是在什么溫度下形成的呢?”假如我回答:“這篇課文是講雪的形成的,冰的形成我們課下在討論!”學生的質疑熱情肯定會打折,也許他也不會再認真聽下面的內容,腦子里一直都是探索冰的形成溫度。于是我就找到剛才的課件圖片,給他們講解溫度的概念,讓學生認識0度。再聯(lián)系最后一個單元課文《我是什么》中雪的形成,對冰和雪的形成做了一個正面的比較。雖然課上耽誤了一些授新時間,但是學生感受到了獲取知識的快樂,也體會到了受到尊重的喜悅。在每一堂語文課中想要質疑的學生越來越多,而且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問題,課外的疑惑有時他們也會提出幾個,讓我也不得不課下多做準備,多下工夫,雖然有點應接不暇,但是很有樂趣!
六、 杜絕盲目生成討論,正確看待學生質疑
許多教師通過學習新課標精神,體會到教學應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于是開始盲目追求或者苛求自己的課堂中出現(xiàn)生成的場面。這樣的即時“生成”,表面看似熱熱鬧鬧,卻常會因為缺乏目標,屢屢出現(xiàn)放而失度的局面。對于學生一些子虛烏有的問題,可以給予一個鼓勵的態(tài)度,嘗試課下去查閱相關資料,而后和同學分享。這樣既贏得了課堂時間,也不會打消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發(fā)表的意見,教師應該冷靜地對待和思考,特別是對于那些跟教科書、跟老師設定的不一致的意見,教師更應該慎重地給予解答。
七、 通過閱讀教學
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小等原因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比較好動,缺乏一定耐心。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靜下心來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另外,小學語文老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加強指導,教師除了對學生傳授課本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上要注重加強,指導學生如何提高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對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策略有很多,老師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根據(jù)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為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邵建剛.學本課堂從“問”開始[J].基礎教育參考,2015(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胡紹芳,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蓬溪縣天福鎮(zhèn)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