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奐
無數(shù)次在瓷器上、油畫上、銅版畫上,見過那處千帆云集,洋樓林立,還有彩旗飄飄的廣州十三行,也總會遙想兩個世紀前它的繁華盛景:車水馬龍的街道里夾雜著廣府鄉(xiāng)音與洋腔洋調,鱗次櫛比的商鋪里陳列著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當然,還少不了那數(shù)之不盡的工藝品,廣繡、壁紙、銀器、牙雕、貝雕……在這些專售給西方人的東方奢侈品中,唯有外銷扇最讓人眼前一亮,作為多種工藝存于一扇的集大成者,方寸之間凝聚著十三行匠人的整體智慧。所謂一葉知秋,而一扇,不僅能窺探當年盛景,更銘記著一段艷驚西方的中國風尚。
扇動西方,風從東來
不難想象,在一個18世紀的歐洲莊園里,一位大家閨秀在閑逸的午后收到一個精美木盒,是情人贈予的禮物,盒子開啟的一瞬,她微笑中帶著驚喜。那是把由象牙雕刻的折扇,激動與期待驅使她緩緩打開扇子,只見每一片都雕滿了精美的圖案,無與倫比的奢華感。當目光掃過木盒時,發(fā)現(xiàn)上面清晰刻印著“Canton”字樣,說明折扇來自遙遠的中國,那個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國度,也不由感嘆只有那里的匠人能把扇子做出人間極致。
東西方的相遇,很多時候就從這些小物件開始。追本溯源,歐洲第一批工藝扇于16世紀初出現(xiàn),是葡萄牙商人和傳教士從中國運回的“海外稀奇之物”。中國扇工藝精湛、裝飾華美,帶著濃郁而神秘的東方風情,讓西方貴族趨之若鶩。很快,一股空前的中國風被“扇”動起來。中國扇子風靡西方上流社會,并成為名媛淑女的標配,甚至英國王室赫赫有名的瑪麗女王、維多利亞女王都被中國扇“圈粉”,巧合的是,粉絲的英文“fan”也正好是扇子的意思。在當時,贈送扇子也是最體面的禮物。法國作家伏爾泰曾說:“不拿扇子的女士猶如不拿劍的男子?!笨梢姰敃r扇子的風行之盛。
那時,中國扇是優(yōu)雅、時尚與高貴的象征,西方貴婦們在社交場合或手持折扇半遮面,或緩緩揮起秀發(fā),含羞答答地以扇傳情,也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扇語”,即扇子社交暗號如:
扇柄放在唇上請你吻我
左手拿著扇子來跟我談
手指掃過扇面想親近你
右手執(zhí)扇置臉前請跟隨我
左手執(zhí)扇置臉前想認識你……
(沐文堂收藏全集《中國扇具》)
廣州十三行作為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窗口,西方巨大的需求自然也促進了外銷扇制作工藝的發(fā)展。從18—19世紀,十三行制作的外銷扇大量遠銷歐美。中國扇子不僅精美絕倫,而價格又相對低廉,極大滿足了西方人的需求。這一時期外銷扇的制作工藝精益求精,各種材質、款式層出不窮,做工之細、裝飾之巧讓人驚嘆,并在創(chuàng)新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一門極盡奢華的綜合藝術
當年出自十三行的外銷扇主要有折扇和團扇兩大類。而觀賞外銷扇,主要從扇面、扇骨(扇柄)兩方面入手。
團扇不可開合,一般只有一支扇柄,雕刻工藝也主要集中于此。而折扇的扇骨較多,裝飾手法多樣。一般分為九檔,也有十一檔、十二檔、十八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三十檔乃至四十檔不等。折扇扇骨又分為大骨與小骨,大骨最長,為扇子合起時的兩側,故裝飾上與小骨相比,往往更繁復,常采用高浮雕工藝裝飾,給人更強的視覺沖擊。小扇骨的裝飾則更為靈巧、多變,與扇面既可截然分開,也有合二為一,即每一檔扇骨為扇面的一部分,通過絲帶相連疊加構成扇面(這種扇在西方稱“卜瑞斯”扇,也是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外銷扇形制)。
在清代,外銷扇需要迎合西方人的審美需求,故在材質、造型設計上與中國傳統(tǒng)文人扇那種簡潔、淡雅的風格大相徑庭,西方的貴婦們要的是標新立異、高貴奢華,以此彰顯自己的身份與品位。
于是,扇骨由文人鐘情的竹子變?yōu)楦@奢華感的象牙、玳瑁、檀香木、金銀、硨磲等名貴材質;扇面的詩書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庭院仕女、花鳥風景甚至西方神話、家族徽章等,材質也不限于紙質,還有結合廣繡的緞質扇面、結合彩繪的羽毛扇面等;裝飾工藝也更為繁復、精巧,象牙要劈絲、拉絲后再鏤空雕刻,才會薄如蟬翼;貴重的金銀也要用累絲手法編織,才有玲瓏剔透的美感,還有黑漆描金、描藍填銀、燒藍、點翠、刺繡……更多時候是數(shù)種工藝集于一扇,雕、繪、繡、嵌齊聚,極盡裝飾之能事。
如雜骨牙片貼面群仙會圖扇的扇骨就由多種材質排列組合而成,乳白的象牙、亮白的硨磲、淺赭的檀香木、深褐的戴帽、淺灰的累絲銀等,色調、質感各不相同,但經(jīng)過匠人的精心編排又有機融為一體。不僅如此,此扇面還有雙面彩繪通景畫,再配上流蘇,奢華至極。
除了各種貴重材質制作的外銷扇,以羽毛制作的各式羽扇則顯得更為輕盈?,F(xiàn)存的外銷羽毛扇多為鵝羽、鶴羽、孔雀羽等材質,并常常結合彩繪、雕刻、編織等多樣手法,如象牙柄鵝毛彩繪花卉執(zhí)扇,白銫的羽毛被精心繪上隨形彩繪花鳥、花蝶紋飾,并環(huán)繞一周,同時結合牙雕、編織、鑲嵌手法,更添華美貴氣。甚至為討西方佳人的歡心,原本不可折疊的羽毛扇還被設計為羽折扇,又是一種創(chuàng)新。
一把小小的扇,就凝聚了多門技藝,已儼然是一門綜合藝術,如果不是當時十三行這樣的商貿中心匯集各路頂尖能手,讓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參與到外銷扇的制作,顯然是難以做到的。
造型流變折射的中西融合
外銷扇的中西合璧無外乎西式造型加中式題材,或中式造型加西式題材,或兩者兼而有之。當年產(chǎn)自十三行的外銷扇在造型創(chuàng)新上可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東方的工藝與西方的構思不斷碰撞、融合,各種新穎的造型被設計出來,充滿了奇思妙想。如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由象牙折扇發(fā)展出一種更名貴的“帽章扇”,它的扇骨達到六十二檔之多,全部打開后圍成團扇般的圓形,這類象牙扇因生產(chǎn)成本高昂,工藝繁復,且費時費工,故傳世量極少,多為歐洲皇室舊藏。這一名貴的品種僅曇花一現(xiàn)于乾隆末嘉慶初年間,在中國本土甚至是清代宮廷都未曾流傳。
此外,各類“來樣加工”的品種也不斷涌現(xiàn)。如一些折扇的扇骨被故意設計成長短不一的形狀,打開扇子后與扇面的弧度形成一種不對稱之美,這與當時歐洲流行的洛可可藝術風潮有關,追求不規(guī)則之美。還有一種帶有雙層扇面的折扇,則源自于歐洲扇的形制。這類折扇在扇骨中間加入一層小扇面,如玳瑁骨牙片貼面人物花鳥扇,玳瑁雕刻的扇骨結合彩繪扇面,扇中有扇,內有乾坤,細細觀賞其中的圖案紋飾,則妙趣橫生。
是扇,也是東方文化的窗口
在中國扇子以及一同外銷的中國藝術品的影響下,西方的“中國熱”風行多時。人們對那個遙遠的東方國度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并渴望了解中國人的生活以及風俗人情。而折扇的扇面便猶如一扇打開中國的窗口,通過扇面上描繪、雕刻、鑲嵌的圖案,拉近西方與中國的時空距離與文化隔閡。十三行的外銷扇中,有很大一部分描繪中國典故、庭院生活、嶺南風情的外銷扇。如專門描繪清代官邸庭園人物的,被稱呼為“官扇”,也叫“滿大人”扇。此外,還有大量描繪十三行風光的折扇,當時十三行外銷畫行業(yè)高手云集,畫師們不厭其煩、事無巨細地描繪著嶺南的本土風情,中西方的交流與融合就在他們筆下一點點地譜寫出來。
在構圖上,描繪通景人物、民俗風情的折扇往往吸收彩瓷裝飾的開光式構圖。如檀香木骨牙片貼面人物開光彩繪嶺南風光扇,一面三海棠形開光,居中彩繪嶺南山水西洋人物,兩邊對稱繪制庭院人物故事,四周輔以葡萄、八寶、紅蝠、金瓜、花卉為飾,繁密而細膩。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細看人物的面部,還會發(fā)現(xiàn)象牙貼繪帶來的立體感,還有人物服飾用織錦剪裁而成,這樣追求立體的裝飾手法,在當時的外銷刺繡的彩繪裝飾盒上也常??梢?。所以外銷扇不僅為西方人管窺中國的窗口,也無形中成為多元藝術交流與碰撞的實證。
如今,留存下來的扇子依舊無比驚艷,只是斗轉星移之間已漸被當今世人所遺忘,當年它曾經(jīng)歷過怎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