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我有個朋友,和我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前幾天,朋友在小區(qū)的微信群里抱怨:“有些鄰居就是沒有素質(zhì),這么晚了還讓小孩子玩玩具,大人就不能管管嗎……”大概是因為群里沒人回應(yīng),這朋友又和我私聊訴苦,說樓上住著一個二孩之家,大的七八歲,小的兩三歲。孩子吵鬧得很,玩具汽車滑動的聲音、玩具掉在地上的聲音,吵得她不堪其擾。
我問她以前溝通過沒有。她說溝通過,可是沒效果,除了抱怨,她也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辦才好。
說實話,這類鄰里矛盾在生活中并不少見。確實,有些人是不太顧忌別人的感覺,我行我素,很是讓人討厭。不過,抱怨總歸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有些稍有自知之明的人,或許還會因為別人的抱怨而做出一些反思和改變,但即使如此,心里也會留下一些積怨。最可怕的是,若真碰上一些“死豬不怕開水燙”的野蠻人,你越抱怨他越放縱,你也沒辦法治他。
在這方面,我是有一些經(jīng)驗的。我家樓上也住著一個二孩之家,也是成天發(fā)出一些擾人的聲音。我也曾和樓上溝通過,也是收獲甚微。第二次,我沒有再用“提要求的方式”去溝通,而是用“贊美的方式”去肯定他們。
那天,我在電梯里遇上樓上鄰居一家,我贊美他們說:“你們小兩口真的很不錯,自從我們上次和你們溝通過以后,聲音就明顯輕了很多,少了很多,和你們這樣會替別人考慮的小夫妻做鄰居,真是幸運……”
那對小夫妻聽后很高興,他們頻頻點頭說:“沒什么的,這是應(yīng)該的,鄰里之間就應(yīng)該相互考慮的嘛!”
我始終相信,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一個人受到贊美,他就會順著別人所贊美的方向去做或做得更好。果然,從那以后,樓上的聲音真的就很明顯變少變輕了。當然,偶爾也會有吵鬧甚至嚇我一跳的時候,但我也不再往心里去了。
生活里,特別是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又哪能真的不發(fā)出半點聲音呢?孩子們又哪能時刻像在幼兒園里午睡時那樣安靜呢?
我建議我的朋友,可以考慮用贊美的方式去溝通。不管從上次溝通過后有沒有改善,你就這樣去贊美他們。同時,我們自己也要給自己多一些寬慰,畢竟都是鄰居,畢竟人家是小孩子,不可能家里一點聲音也沒有,一般不是太嚴重的話咱也包容一下。這樣雙管齊下,一邊是贊美別人,一邊是釋懷自己,生活就會舒心很多。
這樣聊過后,我也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大概過了一兩個月后,有一次我在小區(qū)門口遇上我那朋友,她很開心地對我說,她按我說的去贊美樓上那戶人家。從那以后,樓上的吵鬧聲真的輕了很多很多?,F(xiàn)在,兩戶人家偶有碰面,也都是客客氣氣。
我很欣慰我的建議能幫上她。真的,世間諸事皆學問,鄰里關(guān)系也是一樣。多一些理解和溝通,甚至多一些贊美,往往比抱怨更有意義,也更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