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在金桂飄香的瘦西湖畔,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揚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儀征市人民政府、揚州市園林管理局、揚州市園林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guī)劃設計院承辦,深圳原道都市風景園林規(guī)劃研究所協(xié)辦的第十屆江蘇省園博會“繼承與發(fā)展”科技論壇——園冶論壇成功召開?!吨袊鴪@林》《風景園林》為支持媒體。
出席本次高規(guī)格研討會的領導有:揚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總工會主席何金發(fā),住建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成員、江蘇省揚州市園林管理局局長趙御龍,揚州市園林管理局副局長周超。參與演講的國內外嘉賓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林業(yè)大學博士生導師孟兆禎教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深圳媚道風景園林與城市規(guī)劃設計院主持規(guī)劃設計師、《風景園林》雜志社社長、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何昉教授,日本人與自然博物館館長、兵庫縣立淡路景觀園藝學校校長中瀨勲教授,兵庫縣立淡路景觀園藝學校研究生院風景園林設計系主任沈悅教授,英國建筑聯(lián)盟(AA)三大方向景觀都市主義負責人、歐洲景觀都市主義領軍人物、當代著名規(guī)劃設計師、英國PLASMA STUDIO合伙人、主持建筑師Eva Castro教授,英國建筑聯(lián)盟(AA)客座顧問、英國PLASMA STUDIO合伙人、PMA普瑪建筑設計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主持設計師王川,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秘書長賈建中,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育帆,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江蘇省設計大師賀風春,浙江大學園林研究所副所長、博士陳云文,揚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建筑師季文彬,揚州意匠軒園林古建筑營造有限公司董事長、主持建造師、高級工程師梁寶富,中國花卉協(xié)會月季分會常務副會長趙世偉,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兵,南京市園林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研究員高級工程師李浩年,揚州大學植物與保護學院園林系主任陶俊教授。
論壇開幕式由揚州市市政府副秘書長林寶榮主持,何金發(fā)副市長在致辭中代表揚州市人民政府,對國際、國內的園林專家學者相聚于揚州,共同研究、探討中國園林園藝“繼承與發(fā)展”問題,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
他表示揚州儀征是園林藝術理論專著《園冶》成書之地,揚州還有世界文化遺產瘦西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揚派盆景、揚州園林營造技藝和包括個園、何園在內的60余處傳統(tǒng)私家園林留存,具有深厚的園林園藝發(fā)展根基。揚州市政府將落實“公園城市”建設的指示精神,以本屆省園藝博覽會為契機,發(fā)揚和繼承“園冶”精神,推進揚州城市園林園藝化改造,將揚州建設成為一個城在園中、人在畫中的大公園。
隨后,孟兆禎院士工作室、何昉大師工作室揭牌儀式隆重舉行。由孟兆禎院士和何金發(fā)副市長為孟兆禎院士工作室揭牌。由何金發(fā)副市長和何昉教授為何昉大師工作室揭牌。據悉,揚州市政府成立了孟兆禎院士工作室、何昉大師工作室等12個揚州市園林行業(yè)名師工作室。
主旨報告環(huán)節(jié)由何昉教授主持。孟兆禎院士以《傳統(tǒng)園林融入美麗中國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題,從“化意為象,布局有章” “因山就水,安榭起閣” “兵不厭詐,景不厭精” “山水敷綠,萬綠叢中一點紅”“放眼美麗中國,創(chuàng)新必在其中”幾個方面,闡釋了“園冶園”的設計如何詩化定性定位,完成從意到象的飛躍,如何利用地宜確立山水間架,在造園中體現(xiàn)“起承轉合”的造園章法,做到山水相映,景面文心。他提出創(chuàng)新不是憑空而起,而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可將中國傳統(tǒng)園林作為美麗中國的組成因素,做出生生不息的中國園林。
年過八旬的孟兆禎院士在報告結束后專門接受了揚州當地媒體的訪問,耐心回答了媒體記者的問題。他闡述了對揚州的整體印象,認為揚州“景物因人成勝概”,瘦西湖、小金山代表了揚州獨有的地方特色,如小金山的對聯(lián)“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揚州的地理因素也構成了詩人、畫家共同欣賞的名園造園條件。他評價因揚州地處于南北方之間,揚州園林以南方之秀為主,并兼有北方之雄的特點。揚州園林需要保護其全面性和原真性。設計人員更要笨鳥先飛,結合揚州的地方風格和儀征的鄉(xiāng)情做出“園冶園”。對未來世界先進園博會的打造,也要用《園冶》來指導建設。事物隨時代遷移進步,建議下一屆的南京園博會建也要汲取南京的地方風格。園博會成為廣大人民休閑游覽的去處,其建設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設計好園博會是設計師的職責所在。
來自兵庫縣立淡路景觀園藝學校的校長中瀬勲教授和兵庫縣立淡路景觀園藝學校研究生院風景園林設計系主任沈悅教授為大家?guī)眍}為《東方園林與世界》的報告。中瀬勲教授首先以鑒真、東山魁夷、兵庫縣立大學對揚州庭院的研究引出了日本與揚州的緣分,進而以“東方園林的進化和傳播” “日本庭院的進化和變革”“日本庭院如何走向世界”三部分開展了具體匯報。
中瀬勲教授介紹東方園林的進化和傳播是通過造園技術的書籍、庭院造園的技法等方式,列舉了中國杭州西湖、曲水流觴、假山對日本園林乃至東方園林產生的影響。而日本庭院的進化歷經了回游式、枯山水式和借景式三個階段,近代日本庭院的變革主要是從具象到抽象的變化,最后發(fā)展為完全依靠借景的表現(xiàn)手法。強調了借景和縮景、時間變化、五感體驗和景觀與人的互動這些具體手法在日本庭院中的運用。西方對東方庭院的興趣促進了日本庭院走向世界。中瀬勲教授最后介紹了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各地完成的景觀項目。
Eva Castro教授和設計師王川共同做了題為《景觀都市主義》的報告。Eva Castro教授團隊在中國有近十年項目實踐經歷。在對景觀都市主義的研究中,他們堅持城市和環(huán)境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人和景觀起初是有機共生的整體,但在隨后的發(fā)展中,人將景觀放在了對立面,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景觀逐漸被邊緣化。因此引起他們的思考,景觀在城市發(fā)展中應該起到怎樣一個角色。
Eva Castro教授團隊認為景觀更像是一個場地的DNA,這樣的內核心元素來指導最后整個城市的發(fā)展。它應是一個包括規(guī)劃、景觀、建筑、環(huán)境工程多學科化的復合型體系,具備可持續(xù)的生態(tài)性,能夠對應可變性與適應性的開放度,同時也具備一定功能性。隨后,Eva Castro教授和設計師王川分別結合西安園博會、深圳前海、北京園博會等項目對景觀都市主義研究的實踐進行了具體而深入的介紹。
下午為圓桌討論環(huán)節(jié),由沈悅教授主持,共分為“中國園林走向世界”“花卉創(chuàng)造美麗世界”兩個專題。
在“中國園林走向世界”的圓桌討論中,江蘇省揚州市園林管理局局長趙御龍以論壇主題為切入點,講述了揚州園林、中國園林今后的走向,并分析了中國園林走向世界的重要性。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秘書長賈建中認為中國園林中無論是江南園林還是北方園林,依然具有很多值得研究之處。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去研究中國園林,在前人總結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才有利于中國園林更好走出國門。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朱育帆教授認為文化的影響力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發(fā)展密不可分,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是一個文化能否深刻影響到異域文化的演進過程。當下更加需要馬可波羅這樣的人物,持續(xù)把文化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世界,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江蘇省設計大師賀風春向與會者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園林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在世界各地所做的項目,這些項目的核心目的就是把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精髓傳播出去。她認為走出國門需要秉承文化交流的基礎,致力于西方文化互促融合,還要利用新技術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在國際化的語境下闡述東方園林。
浙江大學園林研究所副所長陳云文認為中國園林走向世界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國園林的理論體系,還需要有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不僅體現(xiàn)在對過去的認識上,也體現(xiàn)在技術的實施和使用上,傳承則需要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園林產業(yè)體系,讓中國文人山水園的理論、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和使用。
揚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建筑師季文彬認為隨著市場審美的提高,與中國園林相關的產品市場在逐步擴大,需要重視培養(yǎng)更多與園林相關的技術性人才,使文化的自我繁殖能力增強,文化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得以自我發(fā)展。
揚州意匠軒園林古建筑營造有限公司董事長、主持建造師、高級工程師梁寶富談及揚州園林如何像蘇州園林一樣走出去時,認為當今揚州公共園林的建設需要加強研究和宣傳兩方面,政府的推動和企業(yè)的努力必不可少。
在“花卉創(chuàng)造美麗世界”的圓桌討論中,中國花卉協(xié)會月季分會常務副會長趙世偉認為,園林中的花草樹木都應該得到重視,植物的養(yǎng)護與管理是園林保持美麗和生命力的重要部分,植物也應該成為園林的主角之一。
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兵認為花卉不僅創(chuàng)造了美麗世界,也創(chuàng)造了美好生活,花卉自古以來都是生活的重要需求,為創(chuàng)造較好的花卉文化環(huán)境,學界要堅守風景園林的核心領域,業(yè)界要堅持花卉行業(yè)的發(fā)展,政府要引導社會對花卉的熱愛。
南京市園林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李浩年認為,植物品種的延續(xù)和使用要得當。想成為花園城市,自然條件是第一要素,在使用花卉時應加強相關研究,注重因地制宜。揚州這一帶可盡量減少常綠樹種,以促進花卉的發(fā)展。
江蘇省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相西如認為花卉自古以來就是大眾的追求,留傳下來眾多的山水花鳥畫和詩詞歌賦曲。她建議在更多的建筑屋頂平臺、墻面等區(qū)域為花卉留出更多的栽植空間,讓花卉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世界。
揚州大學植物與保護學院園林系教授、主任陶俊列舉了瓊花的歷史、發(fā)展及現(xiàn)狀,提出揚州也需要做大花卉產業(yè)。
何副市長會后發(fā)表感慨說受到國內國外各位大師啟發(fā),受益匪淺。園冶論壇今年只是第一屆,由于準備時間較倉促,雖然請來了日本和英國的相關專家,但因報備時間來不及未能冠名“國際”二字。今后揚州市政府將下決心將本研討會冠名國際,提升為國際研討會,以期烘托出實際已存在的“園冶熱”,并一屆屆地發(fā)揚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