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摘要:劉慈欣是中國當代科幻小說作家中的代表人物,2008年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在連載之后就引起了中國科幻小說界的關注,具有深刻的社會影響。這部作品也被人們稱為中國科幻文學的代表作。敘事是科幻小說的一個重點,為此,文章就科幻小說《三體》中的空間敘事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劉慈欣;《三體》;空間敘事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品,在出版之后就得到了科幻愛好者的關注,并在之后獲得了一系列的文學獎項?!度w》主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在和三體文明產生聯(lián)系之后生死決斗的漫長過程,以及宇宙變化。其中,敘事是解讀這部小說的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對文本的敘事解讀,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
從當前對《三體》作品的研究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者都是緊緊圍繞作品主題、現(xiàn)實意義、影響力等方面進行研究,針對作品的敘事研究較少。《三體》作為一個科幻類小說,在小說的整體構造和表達上來看,需要應用空間敘事理論,為能更好地幫助讀者了解這部小說的內容,本文結合空間虛實學基本理論,就《三體》的敘事藝術問題進行探究。
一、空間敘事基本理論來源
敘事是緊緊圍繞在人們實際生活中的一項活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擁有長久的歷史。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敘事學正式進入學者的研究范圍,發(fā)展成為一種學科。敘事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后,從傳統(tǒng)敘事學逐漸轉變?yōu)榻浀鋽⑹聦W,發(fā)展為一門成熟的學科。
空間敘事主要是指從空間角度來考察和分析各類敘事現(xiàn)象,是和時間共同構成的一種敘事范疇。從發(fā)展實際情況來看,空間敘事具體可被分為三個層面的內容,分別是語言空間形式、故事物理空間、讀者的心理空間等。
二、《三體》的敘事空間形式
1.空間形式基本理論
小說創(chuàng)作的空間形式是將文本敘事結構設計為一種空間的形式,在故事的敘述上,和傳統(tǒng)因果線性敘事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小說的創(chuàng)作依賴文字,受文本排列和閱讀方式的限制,小說的敘述一般會存在時間邏輯,因而傳統(tǒng)的敘事作品大多是遵循時間順序進行的。在人們對小說敘事結構要求不斷提升的前提下,一些作家發(fā)現(xiàn),文本空間結構對小說表達有重要意義,復雜的空間形式會使敘事更加完整、更具深度,也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為多樣的敘事模式。
空間形式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不拋棄時間的鏈條,反而依托于時間的鏈條來進行空間結構的安排。因為,基于空間形式的小說創(chuàng)作,既是一種空間藝術,也是一種時間藝術。空間形式中的理論空間,不僅僅是由生活中所看到的具體物體或者場所組成,還由文本、抽象空間組成。從當前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作來看,常見的空間形式包含套盒形式、圓圈結構、鏈條式結構、拼圖結構。
2.《三體》的空間形式
第一,嵌套結構。這種結構是故事套故事的一種小說敘述模式,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套細節(jié)——在這種層層嵌套下,打造層次清晰分明的敘事層。在這樣層層嵌套的故事模式下會出現(xiàn)多個敘述者,每個敘述者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三體》的嵌套故事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汪淼對三體文明的探索、葉文潔在文革和紅岸這兩個時期的生活經歷、葉文潔對伊文思講述個人年少保護物種的回憶。這三個敘事內容從大到小,層層遞進,在深入發(fā)展中幫助讀者了解《三體》創(chuàng)作的本源。
第二,并置敘事結構。這類敘事結構將主題作為作品故事展開的基本紐帶,在結構上呈現(xiàn)出多個情節(jié)和線索的形式,而這些線索不具備因果順序、時間順序。在《三體黑暗森林》中出現(xiàn)了多條敘事模式,每個敘事線索中的主人公不同,且彼此不存在交集,但故事的核心都指向主題,即地球人對三體文明入侵的一種抵抗。
第三,分形敘事結構。這類敘事結構建立在因果關系的基礎上。在《三體》敘事中出現(xiàn)了“一對多”的未來敘事模式,作者對故事的未來發(fā)展走向提供了多個選擇供讀者聯(lián)想。在基于“三體文明入侵地球,地球人抵抗三體文明”這一明線之后,故事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聯(lián)合國實施的面壁計劃。面壁計劃是根據(jù)三體人思維弱點提出的一種對抗計劃,具體由四個人計劃,為未來世界的發(fā)展提供了四個構想。
三、《三體》空間和時間辯證法
時間和空間是小說敘事表達的重要元素,也是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礎?!度w》中運用了大量的非線性敘事方法,采取了大量拼接的敘事節(jié)奏。
1.從時間維度看敘事
《三體》的故事敘述應用了獨特的敘事方法——通過打亂正常的時間模式,運用蒙太奇的敘事手法,給讀者營造了一個讓人感到驚奇的世界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敘事相比,非線性敘事的表現(xiàn)能力更加強大,能向讀者展現(xiàn)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和交錯的時空,給讀者帶來別樣的閱讀體驗。
第一,時間順序的變化?!度w》故事內容設定在未來,在故事講解的過程中打斷了敘事的時間順序,形成一種時間回溯。比如通過對羅輯之前的一次愛情幻想經歷的回溯性描述,解釋了他成為面壁者的原因。
第二,多視角敘事?!度w》中描繪了三個主人公,分別是汪淼、羅輯、程心。在時間推進下,小說的主人公不斷變化,各自的責任也不同:汪淼的任務是查清楚三體的由來,羅輯的任務是地球和三體之間的制衡力量,程心的任務是在前兩個人的任務基礎上為末日的地球尋找出路。在確立主人公后,作者的敘事沒有完全放在這三個人身上,而是額外刻畫了多個敘述視角,并在故事的演進中穿插了畫外音。
2.從空間維度看敘事
第一,空間安排。《三體》中動靜空間的安排,為故事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比如汪淼為了查找真相,不斷穿梭在不同空間,空間的變動和汪淼的行動密切關聯(lián),且隨著人物行動的變化而不斷轉變。除了動態(tài)空間,《三體》中也描述了靜態(tài)空間,比如“楊冬的墓”,在對墓地的靜態(tài)化刻畫中引出了羅輯在墓碑前的沉思,為之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了支持。
第二,陌生空間。①未來地球空間。作者構造的未來地區(qū)不為人們所熟悉,營造出一種陌生的感覺。但本質上也暗示了,在人類不懂得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地球的情況下,未來社會的一種糟糕必然。②地外宇宙空間。在《三體》中,地外宇宙空間被人們進一步探索,人們開始跟著作者去看從不曾了解的外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結合《三體》的故事內容,在闡述空間敘事理論的基礎上,從空間形式、時間和空間辯證法三個角度具體分析了這部作品的空間敘事手法,旨在進一步增強這部作品的文學意蘊和藝術特點,強化人們對《三體》的文學價值的關注。
參考文獻:
[1]譚永利.《三體》中的危機敘事研究[J].當代文壇,2017(6):98-101.
[2]王璐.后發(fā)國家科幻小說現(xiàn)敘事架構分析——以《三體》為中心的論證[J].赤子,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