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滿族作為我國東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滿族文化。生活在東北亞的滿州人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民族藝術豐富,圖案絢麗多姿。在滿洲人民的生活中,服飾,家具,日用品等都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民族圖案。因為毗鄰蒙古族,漢族,圖案又吸收了蒙古,漢族特色,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民族圖案風格,它是滿洲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和辛勤的藝術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了滿洲民族獨特的漁獵藝術風格和鮮明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滿族圖案;地毯設計;傳統(tǒng)文化
1滿族圖案造型的語言特征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孕育出多種多樣的民間藝術,滿族圖案是其中的獨具特色的一種,主要形成于狩獵和游牧等歷史演變過程中,在滿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滿族傳統(tǒng)圖案造型語言來說,屬于本民族文化的視覺顯現(xiàn)的物化符號,也是情感體驗對象。在滿族傳統(tǒng)圖案文化的形象中,繪畫、建筑以及服飾、頭冠以及銅器等都是其傳統(tǒng)圖案文化的重要載體,在表達內涵的時候依靠民族藝術語言。這些圖案造型語言相對華麗和莊重,具備很強的裝飾性,圖案的不對稱性強,造型裝飾手法自由、均衡,視覺藝術感染力比較強。就滿族的民間美術作品來說,在造型修飾方面注重整體性體現(xiàn),力求完美。比如,滿族傳統(tǒng)圖案紋樣語言的主要特點就是自成系統(tǒng),為了突出其完整性,表現(xiàn)在自然元素方面,風雨雷電等都是他們敬畏的存在,滿族人們會把這些他們敬畏的神靈通過水、云等姿態(tài)表現(xiàn),這就是水紋、云紋等特色化藝術圖案形成的基礎。薩滿教文化也深深的影響著滿族的民眾,出現(xiàn)了日月星辰以及動物類的圖案紋樣,這些圖案裝飾相對比較統(tǒng)一、有序,在造型上追求圓滿,不拘束與固有形態(tài)的限制,不以描摹形態(tài)為滿足追求“神似而形不似”悅目、怡情的藝術效果,具有濃厚的裝飾藝術趣味和東北地方特色的獨特造型語言。
2滿族圖案中的文化特征
2.1滿族圖案中的標志
在滿族開始統(tǒng)一天下的時候,以王朝貴族的身份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時候,為了更好的與漢族融合,跟前朝各個朝代的皇權身份有著一致性,王朝的標志仍舊是龍,而其民族化特征的圖騰開始淪為了二級身份的象征,包括烏鴉和鷹等。歷經(jīng)千年變化,龍的造型開始由先前的史前簡單動物的拼湊轉化為抽象的形態(tài),幾乎成為現(xiàn)實中能夠從畫面中跳出來的一種生物。到了滿族王朝建立之后,龍的造型開始成為多種元素的集合體頭頂鹿角、牛耳、蛇的長身、身披魚鱗的盔甲、虎掌、鷹爪。在商周時期,龍的造型是百變存在的,到了漢魏時期開始形成了基本的造型,固定形態(tài)出現(xiàn)在唐宋以后,這就可以看出其規(guī)律性:年代越久遠越能夠看出同一個時期的龍的造型差異。一直到了滿族王朝建立,龍的形象才最終確定,人們開始把所有象征美好的愿望以及符號都加注在龍的造型上,其頭部與尾部向左擺,身體呈現(xiàn)出S形,身體兩側均勻分布四個爪子,四周也會陪襯一些具備中國風的水波以及祥云,這些也都是S型的形態(tài)。跟之前相對比較粗狂、猙獰的龍的形象相比,現(xiàn)代化的龍的設計裝飾型更強,富有很強的生活化氣息,也有華美之感,是高貴的象征,也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2.2滿族圖案中標準色與輔助色
在滿族歷史上,其前身是女真人,他們比較喜歡黑色,因為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黑色是威武的象征。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提到過:金人多喜黑色,務令守人取以撼眾。但是,在滿族建立了王朝之后,黑色很少被提及。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滿族王朝中的色彩開始呈現(xiàn)出歷史識別性,意義不同,功能也不相同。這種直觀的超越視覺的而進入對存在事物的把握,這種把握更是起到了增強聯(lián)系滿族群體之間的文化關聯(lián)與情感的作用。對于滿族王朝來說,其色彩識別系統(tǒng)開始采用五行的四色為統(tǒng)一色彩,標準色變成了黃色,自帶高調屬性,動勢強勁,超越所有的界限,影響力比較大,具備強迫型特點,是傲慢無禮的象征,也是權利的象征。自古至今,黃色都是天地的根源上,是人世界權利和富貴的象征。黃色代表著純正的血統(tǒng),比如,在滿族中努爾哈赤始祖?zhèn)鞒械淖谑遗鍘S色的帶子,其余覺羅宗室佩帶紅色帶子。也就是說除了黃色,其他的標準色是白色以及紅色和藍色。白色代表著虛無的狀態(tài),還有肅穆的感覺,在色彩身份象征著肅穆,地位僅次于黃色;紅色屬于暖色系,色彩感最強,屬于瞬間顏色,代表著熱情和沖動,也是感性的象征,屬于第三標準色;作為紅色的對比色,應用之后帶來的感受也是相反的,表示永恒和博大,也代表著冷靜以及理性,但是藍旗在滿族八旗中象征著地位級別都比較低。而輔助色是這四種標準色的混合體,橙色是紅色與黃色融合,紫色是紅色與藍色融合。不常用的色彩是黑色,是紅色與藍色的融合,綠色是藍色與黃色的融合是漢族作戰(zhàn)時使用的旗幟的顏色,是身份低下的象征,被滿族人排斥。但是在唐宋時期,紫色是四品管的象征,綠色是九品以上官員級別的象征。
2.3滿族圖案中的數(shù)字
在滿族文化中,“九”這個數(shù)字代表著帝王,也代表著皇權的至高無上。而“一”是起點的象征,“九”是終結與極限,是乾坤萬物的體現(xiàn),也是陽數(shù)最大值,因此,開始有了“九五之尊”之說,這個詞語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周易》中的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庇伞俺蹙拧钡摹皾擙垺钡健熬盼濉钡摹帮w龍”,象征著飛黃騰達,一躍而上,是最高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是結合漢代徐岳所著《術數(shù)記遺》中“九宮算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的“九宮”算法,建立在九五的基礎上,五是中間貫通其他八位數(shù),處在中央核心的位置,因為“九五”這兩個數(shù)字的組合就是代表著至高無上。
參考文獻:
[1]滿族裝飾紋樣研究[J].馮麗莎.華章.2013(20)
[2]滿族服飾元素對現(xiàn)代服裝設計的影響[J].王藝,張燾.大眾文藝.2011(22)
[3]淺談中國少數(shù)民族滿族服飾文化特點[J].冷雪花.青年文學家.2011(21)
項目名稱:遼寧省社科基金2017(項目編號:L17BMZ003) 《滿族民俗圖案文化研究》
作者簡介:王云云(1991.05)女,漢族,工作單位:魯迅美術學院,學歷,研究生,在校學生,研究方向:東北少數(shù)民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