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川瀘州川南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瀘州 646007;2.華潤電力(云浮)有限公司,廣東 云浮 527322)
四川瀘州川南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瀘州電廠)江邊取水線路采用10 kV架空線路,雷雨季節(jié)期間經(jīng)常發(fā)生線路跳閘,影響機組正常運行。為解決該問題,在10 kV架空線路大修期間,將線路氧化鋅避雷器更換為帶間隙避雷器,改造后10 kV架空線路未發(fā)生雷擊和避雷器故障引起的線路跳閘事件,架空線路運行可靠性和機組安全性大大提高。
1)改造前線路狀況
瀘州電廠江邊取水10 kV線路全長3340 m,導線采用LGJ-120/20型鋼芯鋁絞線,雙回同桿架設,桿塔共22基,其中轉(zhuǎn)角耐張桿16基,直線桿6基。
耐張桿采用復合絕緣子,耐張復合絕緣子串采用單根絕緣子組合成串;直線桿采用復合針式絕緣子;跳線采用復合橫擔絕緣子,全線桿塔逐基接地,在終端塔和地勢較高處的桿塔裝設氧化鋅避雷器。
2)改造前線路跳閘情況統(tǒng)計
2010年至2013年,瀘州電廠江邊取水10 kV線路共發(fā)生線路跳閘22次,詳見表1。
表1 改造前線路跳閘統(tǒng)計
根據(jù)跳閘事件統(tǒng)計分析,歷次跳閘均發(fā)生在打雷過后,但未發(fā)生遭受直擊雷導致的線路故障;且多次線路永久接地故障均為氧化鋅避雷器損壞,需要將避雷器更換,線路絕緣合格后方可送電。
據(jù)統(tǒng)計資料表明,雷擊跳閘事故是10 kV架空線路常見故障,約80%以上的故障是由于雷擊危害引起。而雷害事故中約20%是直擊雷,超過50%的直擊雷事故中雷電流大于20 kA;約80%是感應雷,超過95%的感應雷電流小于1 kA。運行經(jīng)驗表明,感應雷過電壓只對35 kV及以下的線路會造成雷害。
結合歷次跳閘事件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瀘州電廠江邊取水架空線路跳閘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應雷導致。根據(jù)線路故障性質(zhì),分為永久性接地故障和非永久性接地故障,下面分別對兩種不同性質(zhì)故障跳閘原因進行分析。
1)非永久性接地故障跳閘原因分析
瀘州電廠多次發(fā)生雷暴天氣時10 kV江邊取水線路跳閘。待雷暴天氣過后,運行人員檢測線路絕緣滿足規(guī)程規(guī)定,對線路重新送電。以上故障為非永久性接地故障引起的線路跳閘。
根據(jù)感應雷導致線路跳閘原因分析,雷擊大地時,在導線上產(chǎn)生的感應雷過電壓能達到500 kV以上,遠遠超過了絕緣子雷電沖擊電壓耐受值,在絕緣子上發(fā)生閃絡導致線路跳閘[1]。根據(jù)氧化鋅避雷器原理,避雷器能夠泄放雷電流并且及時關斷工頻續(xù)流,是降低線路雷擊跳閘率的有效手段。但是安裝避雷器后,雷擊閃絡會發(fā)生在未裝設避雷器的桿塔處。如果全線安裝線路避雷器能夠?qū)?0 kV配電線路防雷起到良好的效果。[2]
瀘州電廠10 kV江邊取水線路并未全線裝設避雷器,僅在終端塔和部分地勢較高的桿塔裝設避雷器。在未裝設避雷器的桿塔,可能發(fā)生感應雷引起的線路跳閘。
根據(jù)以上分析,非永久性接地故障引起的線路跳閘主要是由于感應雷過電壓導致,通常發(fā)生在未安裝避雷器的桿塔處。
2)永久性接地故障跳閘原因分析
雷暴天氣時線路跳閘,待雷暴天氣過后,運行人員檢測線路絕緣為0,需要將故障處理后,線路絕緣才測試合格。以上故障為永久性接地故障引起的線路跳閘。
每次永久性接地故障發(fā)生后,檢修人員對線路進行巡視,檢查發(fā)現(xiàn)故障點均為氧化鋅避雷器損壞,需要將損壞的避雷器更換,處理過程和時間較長。
氧化鋅避雷器損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沒有串聯(lián)間隙,長期承受系統(tǒng)各種電壓、電流。電流中的有功分量造成閥片發(fā)熱,引起伏安特性變化,長期作用的結果會導致閥片老化,甚至熱擊穿。并且,氧化鋅避雷器受到?jīng)_擊電壓的作用,閥片也會在沖擊電壓能量的作用下發(fā)生老化。一旦氧化鋅避雷器意外損壞擊穿,將會造成系統(tǒng)接地,成為永久性接地故障。
根據(jù)以上分析,永久性接地故障主要是由于避雷器故障導致,發(fā)生在安裝避雷器的桿塔處。
目前降低雷擊跳閘率主要采取全線安裝線路避雷器、采用瓷橫擔絕緣子、架設避雷線、降低接地電阻和安裝帶間隙避雷器等措施[3]。幾種防雷措施技術經(jīng)濟對比詳見表2。
表2 防雷措施技術經(jīng)濟對比
考慮到現(xiàn)場實施難度和使用效果,經(jīng)過綜合比較,瀘州電廠采取了全線安裝帶間隙避雷器的治理方案。
10 kV線路帶間隙避雷器示意見圖1。
圖1 10 kV線路帶間隙避雷器
從圖1可以看出,帶間隙避雷器主要由引弧金具、氧化鋅避雷器本體以及支撐橫擔構成。其電路原理如圖2所示。
注:R1—絕緣導線電阻;C—串聯(lián)空氣間隙; R2—絕緣子電阻;R3—桿塔對地電阻;MOA—帶間隙避雷器圖2 10 kV線路帶間隙避雷器原理
帶間隙避雷器能夠有效防止絕緣子閃絡:當感應過電壓作用于導線上時,由于帶間隙避雷器加串聯(lián)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遠低于絕緣子的U50%,過電壓擊穿與導線的串聯(lián)空隙間隙使避雷器本體動作,鉗住絕緣子兩端的電位差,使其低于絕緣子的U50%,從而能夠防止絕緣子發(fā)生閃絡。
根據(jù)國家電網(wǎng)公司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高電壓實驗室)進行的10 kV線路帶間隙避雷器動作特性試驗結果,10 kV線路帶間隙避雷器能夠有效動作,R3阻值的增加不影響帶間隙避雷器動作的可靠性[4]。10 kV帶間隙避雷器采用自然接地,不需另設地網(wǎng),主要利用混凝土電阻率隨水飽和度增加呈降低趨勢,當水飽和度達50%以上時呈指數(shù)函數(shù)降低[5],在雷雨天氣下,桿塔對地電阻R3下降較大。
由于在導線與引弧金具之間形成串聯(lián)空氣間隙,避雷器平時不受工頻電壓、操作過電壓等的作用,減少避雷器的老化,從而增加氧化鋅避雷器的運行壽命。
2013年秋季,瀘州電廠結合10 kV架空線路大修,實施了線路防雷改造,利用桿塔自然接地,將已有的氧化鋅避雷器更換為帶間隙避雷器,未安裝避雷器的桿塔加裝帶間隙避雷器,共安裝44組,132只。
線路加裝帶間隙避雷器如圖3所示。
圖3 10 kV線路加裝帶間隙避雷器
改造后的2014年至2017年,江邊取水10 kV線路僅2015年發(fā)生1次線路跳閘,且原因是由于線路下方竹木長高,安全距離不夠引起的線路對地放電,說明進行線路防雷改造后,該線路未發(fā)生感應雷和避雷器故障引起的線路跳閘事件,大幅降低線路跳閘概率。
10 kV江邊取水架空線路全線裝設帶間隙避雷器后,有效減少了感應雷和氧化鋅避雷器故障引起的線路跳閘,架空線路運行可靠性和機組安全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