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摘要】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使學生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并初步懂得文明禮貌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既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帶來幫助,又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社會交往提供幫助。從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來看,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也是重要條件之一?,F(xiàn)代社會需要公民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而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又是合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而言是重要的,需要教師在小學階段就要重視和關(guān)注,并積極探究提高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48-01
目前很多小學生寫作文難,說話難,部分學生缺乏口語交際能力,不善于甚至不敢于在公眾面前進行口語表達和交際。究其原因也存在小學階段對口語交際教學的不重視。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有的教師由于對口語交際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只是簡單把口語交際處理為平常的口頭作文,缺少口語交際的實踐,因此沒有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開設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綜合能力以及行為習慣和待人態(tài)度。由于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偏差,以口頭作文的形式進行訓練和練習,使口語交際訓練沒有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偏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并僅僅停留在表面,導致沒有發(fā)揮口語交際的實效性。另外,在口語交際訓練中,由于學生缺乏主動性,絕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參與狀態(tài),只是極少數(shù)成績優(yōu)秀、思維敏捷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又只注重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口語交際的教學并未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結(jié)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及生活實際,在實踐中摸索出以下策略:
一、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小學生的年紀小,心理和生理發(fā)育不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如果精心做好準備,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對學生的回答應該給予及時的評價,即時評價既客觀又肯定,能有效的發(fā)揮表揚的積極效果,又使學生在教師的表揚中聽到你對他的發(fā)言,是經(jīng)過思考后發(fā)自肺腑的真誠贊美,而不是流于形式的“你很棒”“你說得真好”“你真厲害”等沒有具體內(nèi)容的蒼白語言。這也對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學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讓學生充分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小馬、老馬、老牛、小松鼠。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給學生設計一個特定的情境,如果小馬有過課文中一次過河的經(jīng)歷,再碰到老牛伯伯和小松鼠給它的建議,它會怎么想,怎么做呢?給學生一個充分想象和對話的情境,既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巧妙創(chuàng)造交流空間,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交流是口語交際的基礎。在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要重視交流互動,多創(chuàng)造互動交流的機會和方式。在互動方式上,既可以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也可以是學生和學生的互動,還可以是小組和小組的互動。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必須科學引導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積極調(diào)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的積極性。
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通過互動,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并引導他們互相學習,在交流過程中不斷成長,不僅鍛煉學生口語組織和表達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交際能力。比如在學習了《桂林山水》后,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如果你是一個小導游,你怎樣對你的客人就桂林山水的美景進行講解呢?每個成員都應積極發(fā)言,由小組成員進行總結(jié),小組準備充分后,在班級中進行講解,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對發(fā)言同學進行提問,發(fā)言同學應積極解決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在這種互動活動中既鍛煉了能力又鞏固了知識。
三、科學研究交際方法,增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快掌握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在自己細心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堂向?qū)W生展示口語交際的方法,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
教給學生“說”的方法,在口語交際中,要達到“說得好”,就要求學生表達要有邏輯,語言要準確規(guī)范,教師要根據(jù)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訓練,鼓勵學生敢于開口,并針對不同的交際對象和場合做出語言表達。
另外通過傾聽和評價的方法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也是一種學習,在傾聽別人的同時,思考說話人的內(nèi)容,集中精力聽完整就不會斷章取義。在傾聽過程中,告訴孩子們:我們在說之前先認真聽別人說完,要集中注意力,能接著講話人的意思往下說,能恰當合適地回答別人的問題。當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傾聽的同時,并給予同學適當?shù)脑u價。引導學生評語言、評儀態(tài),形成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互動局面,有效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新時代的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提高自身修養(yǎng)同時,始終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中心??谡Z交際能力是學生必備的素質(zhì)之一,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結(jié)合學生實際,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把口語交際課堂打造成一個滿足學生多種需求的魅力平臺,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
參考文獻:
[1]宋錦玉.利用課文情景因素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09)
[2]吳忠?guī)X.淺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3]張智紅.小學高段學生口語交際“入境性”之我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