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駿
蔡駿
韭菜一名頗有來歷。民間傳說它與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有關。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亂,劉秀落難,隱名埋姓,輾轉(zhuǎn)潛逃到當時盛產(chǎn)“救菜”的安徽亳州泥店村一帶,臥薪嘗膽,積蓄力量,準備起兵討伐王莽。后來劉秀稱帝,想起泥店的“救菜”,便命人前去采割,并命御廚煎炸烹炒,覺得味道更加可口,便將其列為帝王御用之菜,但因覺“救菜”的“救”作為菜名不雅,又因“救菜”是一種草本植物,便專門為“救菜”的“救”造一個字“韮”,于是“救菜”就更名為“韮菜”,“韮”字被后人簡化為“韭”。
我們且不論民間傳說中韭菜是否真的救了劉秀,也不深究韭菜是否真的為他后來成就帝業(yè)助了“陽氣”,但其補陽的食療功效確實是真的。韭菜性溫, 味甘、辛,歸腎、肝經(jīng),具有補腎溫陽、益肝健胃、行氣理血、潤腸通便、增強免疫力、降血脂及擴張血脈、止汗固澀等功效,《本草拾遺》中提到:“韭溫中下氣、補虛、調(diào)和臟腑……在菜中,此物最溫而益人,宜常食之?!泵鞔顣r珍謂:“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p>
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的理論。春天養(yǎng)生當以補陽為先,春天氣候冷暖不均,需要保護陽氣,應多吃一些蔥、姜、蒜、韭菜等溫性食品。韭菜是養(yǎng)陽的佳蔬良藥,可以祛陰散寒。
春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肝,春天人體偏旺的肝氣易影響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韭菜含有揮發(fā)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fā)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于疏調(diào)肝氣,增進食欲,增強消化功能。
春季也是流感的高發(fā)季節(jié),韭菜的獨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于人體提高自身免疫力。韭菜還可以降血脂及擴張血脈,非常適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患者在春季高發(fā)季食用調(diào)養(yǎng)身體,所以韭菜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美稱。諸美食家皆云,韭菜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其中數(shù)春季的韭菜最鮮嫩可口,最香。著名詩人杜甫就曾留下詩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一幅愜意的畫面讓不少人羨慕不已。
韭菜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zhì)。韭菜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纖維素,比大蔥和芹菜都高,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fā)生,同時又能減少對膽固醇的吸收,起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春韭的獨特的辛香味與其含有的硫化物有關,這些硫化物還能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B1、維生素A,因此在烹飪搭配時,韭菜宜與維生素B1含量豐富的肉類食品搭配,比較營養(yǎng)和好吃。但硫化物遇熱易揮發(fā),因此烹調(diào)韭菜時需急火快炒起鍋,稍微加熱過火,便會失去韭菜鮮香風味。
韭菜雖然鮮香可口,又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并不是多多益善、人人皆宜?!侗静菥V目》就曾記載:“韭菜多食則神昏目暗,酒后尤忌?!爆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有陽亢及熱性病癥的人不宜食用。韭菜的粗纖維較多,不易消化吸收,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韭菜,否則大量粗纖維刺激腸壁,往往引起腹瀉。最好控制在一頓100~200克,不要超過3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