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況
網(wǎng)傳某地某樓盤降價,某業(yè)主討要說法,最后卻被售樓員成功說服, “趁低價”又買了一套。
樓市和股市其實一樣,人們都喜歡追漲殺跌。這位業(yè)主特立獨行,著實勇氣可嘉。
其實道理本來就是這樣,便宜的時候才應該買。但人們買房買股屬于買資產(chǎn),不是買消費品,買的是漲的預期,所以漲的時候才會買,相信還會繼續(xù)漲。跌的時候擔心還要跌,反而不敢買。
房價多少算合理,多低算低,多高算高,很難判斷。而股市,其實更有規(guī)律可循。
簡單說,那就是短期有波動,“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長期必然上漲。古今中外,罕有例外。
1991年,上證指數(shù)100點。2018年,最低點2500左右。也就是說,28年來,整體上漲25倍。
但是為什么股民賺不到錢?
因為波動。波動最難掌握,股民最害怕波動。
上漲其實也是波動,不過人們擔心的波動,是下跌。股市下跌,人們就不敢買,一直觀望。最后等股市上漲很久,人人都確信牛市來了,才歡呼雀躍,一擁而上。
此時股市已是強弩之末,不久又開始下跌,走上漫漫熊途。股民又被套住了,或者被割韭菜了。
其實波動并不可怕,反而可愛。波動提供了更低的價格,供你買進;又提供了更高的價格,供你賣出。這不就是分析師們口口聲聲的高拋低吸嗎?
那股市多高算高,多低算低?
其實有很多指標可以參考。
比如人們常說的,人人恐懼時我貪婪,人人貪婪時我恐懼。這算是一種心理指標。具體可以觀察得之。
比如老生常談的,營業(yè)廳門可羅雀,股吧寂靜無聲等等,是低的表征;飯局上人人談股,老爹老媽也要入市,是高的表征。
還有更靠譜、可以量化的,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計算出來的市盈率、市凈率、股息率、凈資產(chǎn)收益率等等。
這么多“率”,都有自己的波動區(qū)間。在低的區(qū)間買入,高的區(qū)間賣出,大體上就能實現(xiàn)高拋低吸,利用波動賺錢。
很多人不相信股市長期上漲。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現(xiàn)在是熊市。熊市的時候,多數(shù)人很悲觀,認為股市要完,沒救了,爛透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經(jīng)濟不行了,要衰退很多年。
其實都是因為情緒,因為恐懼。
事實上,這也正是入市的好時機。
情緒指標的各種低谷期表征,很容易可以觀察得到。多種指數(shù)的市盈率、市凈率、股息率、凈資產(chǎn)收益率,都已進入歷史最低區(qū)間。這個時候還不買進,難道又要等到人人都喊牛市來了的時候嗎?
當然,低點已至,未必馬上就漲。而且低點之下,可能還有更低。但是,更低也不會有多低,更高反而可預期。暫時不漲,總會上漲。
如果指望一買就漲,一賣就跌,那只有兩種可能:一,你是世界首富,而且資金量足夠大,足以改變股市方向;二,你現(xiàn)在還不是,但很快就會成為首富。
我不是首富,我也并不夢想成為首富。但我現(xiàn)在也放了一些錢在股市。
我相信,投資,和時間做朋友,終歸會有不錯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