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河南省鄭州市婦幼保健院 鄭州450000)
小兒川崎病是一種血管炎性綜合征,易見于5歲以下嬰幼兒,臨床表現(xiàn)為典型的發(fā)熱、黏膜充血、手足硬腫、皮疹等癥狀,對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和健康發(fā)育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影響[1]。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嚴重心血管損傷,導致患兒出現(xiàn)心肌炎、心包炎、心內(nèi)膜炎等嚴重疾病[2]。因此,積極有效地治療干預,對緩解患兒相關(guān)癥狀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案有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口服、糖皮質(zhì)激素等,雖然對該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仍難以達到根治的目的[3]。參附注射液是一種中藥注射劑,具有益氣固脫、養(yǎng)陰生津等功效,對于感染性、失血性、血管炎性等陽氣暴脫的厥脫癥有較好的作用[4]。為此,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小兒川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采用參附注射液聯(lián)合丙種球蛋白治療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兒川崎病患兒13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觀察男 39例,女 26例;年齡 1~8歲,平均(4.87±1.89)歲;病程 1~7周,平均(3.40±1.50)周。對照男 42例,女 23例;年齡 1~7歲,平均(4.52±1.91)歲;病程1~8周,平均(3.50±1.30)周。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經(jīng)檢查,均確診為川崎病;患兒對本研究治療藥物無嚴重過敏反應;患兒家屬均知曉參與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兒入院前接受過其他治療藥物;患兒治療依從性差或家屬不愿患兒參與本研究。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丙種球蛋白治療,予患兒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注射液(國藥準字S10950015,規(guī)格:5%2.5 g,50 ml/瓶),給藥方法為以滅菌注射用水將其溶解至50 ml后,直接靜脈滴注,給藥劑量為200 mg/kg,1次/d,連續(xù)給藥3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參附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43117,規(guī)格:2 ml/支)靜脈滴注治療,給藥方法為取2支用250 ml 5%葡萄糖溶液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治療1周后,觀察療效。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癥狀消失時間、血清學指標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1)療效判斷標準:患兒各項癥狀體征均完全消失,血清學指標正常,為顯效;患者各項癥狀體征均有明顯好轉(zhuǎn),血清學指標顯著降低,接近正常水平,為有效;患者的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血清學指標結(jié)果未明顯降低,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癥狀消失時間包括退熱時間、黏膜充血消失時間、手足硬腫消失時間。(3)血清學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及血漿腦鈉肽(BNP)。于治療前1 d、治療結(jié)束后1 d采集患兒的空腹靜脈血,于抗凝管中,采用HE-16G型高速離心機(由張家港五方樂離心機制造有限公司提供)離心,轉(zhuǎn)速3 000 rpm,離心半徑12 cm,10 min后分離得到血清樣品。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相關(guān)檢測試劑盒(由上海仁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2.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23%(58/65),對照組為 75.38%(49/6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退熱時間、黏膜充血消失時間、手足硬腫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
2.3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CRP、ESR、BN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 4。
臨床上對小兒川崎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晰,隨著研究的深入,目前,共同的觀點是該病的發(fā)生與患兒的免疫系統(tǒng)紊亂、外部感染而導致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變有關(guān),體內(nèi)相關(guān)的細胞因子會被激活,而引起的血管炎癥性反應[5~6]。常規(guī)以阿司匹林、糖皮質(zhì)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藥物進行治療為主。其中阿司匹林具有抗炎鎮(zhèn)痛作用,糖皮質(zhì)激素能夠穩(wěn)定細胞膜的作用,抑制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免疫球蛋白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機體細胞因子水平,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但上述治療方法存在癥狀緩解時間較長等諸多問題,患兒受病痛影響時間長,且難以根治等[7~10]。參附注射液是一種經(jīng)典的中藥注射劑,由紅參、附片的活性提取物組成,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之功效,對于陽氣暴脫的厥脫癥引起的血管炎性疾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6]。且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參附注射液可大量清除患兒機體內(nèi)的氧自由基,降低機體的炎性反應水平。同時,還可改善患兒的心肌細胞的功能,降低川崎病對患兒心肌細胞的損傷,以修復患兒被損傷的心肌細胞,增加患者心臟的血流循環(huán)功能,有利于新陳代謝的運轉(zhuǎn)[11~12]。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加用參附注射液治療,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參附注射液對于川崎病的治療具有顯著的有效性。觀察組患者退熱時間、黏膜充血消失時間、手足硬腫消失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參附注射液的應用可以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患兒受病痛折磨時間大為縮短。觀察組CRP、ESR、BNP等水平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參附注射液對于炎癥因子水平有進一步的改善作用。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其安全性良好。綜上所述,參附注射液聯(lián)合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川崎病的臨床療效顯著,能縮短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改善血清學指標,且治療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