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
關漢卿,金末元初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有“元雜劇鼻祖”之稱,也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關漢卿若考如今的編導專業(yè),只要交上經(jīng)典作品《竇娥冤》,便能輕松獲得全場最高分。
如今的藝考主要分為音樂、表演、舞蹈、美術等幾大類,試想如果古代也有藝考,會考哪些內(nèi)容呢?眾所周知,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從推舉到科舉的變化,而其中藝術人才的選拔則大多是推舉而來。想知道古人是如何通過藝考走上人生巔峰的嗎?跟小編一起穿越回古代一看便知!
藝考的雛形
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xiàn)了“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且在當時得到了充分重視。有資料顯示,在西周時期設立的鄉(xiāng)學中,音樂已經(jīng)成為一種正式授課的學科,而歷史上真正的藝術類學校,當屬東漢時期的鴻都門學。鴻都門學創(chuàng)立于東漢光和元年二月,是漢代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的學校,因校址設在洛陽鴻都門而得名。鴻都門學所招收的學生和教學內(nèi)容都與太學相反。其中開設了辭賦、小說、尺牘、字畫等課程,打破了以往專習儒家經(jīng)典的慣例,這也為后來的藝術教學與經(jīng)典教育并重的局面打下了基礎。
唐代藝考花樣多
到了隋唐時期,文化領域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局面,無論是李杜詩篇,還是顏柳手跡,或是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可謂百家爭鳴。盛唐帝王唐玄宗因酷愛戲曲而被稱為“梨園鼻祖”,可以說這一時期的藝術占據(jù)了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半壁江山。到了高宗時期,翰林院由各種藝能之士供職,除文學之士外,醫(yī)卜、方伎、書畫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選,以待詔于院。
而后,唐玄宗將擅長文詞之臣入居翰林院,起草詔制,翰林院因此逐漸演變?yōu)椴輸M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任職者稱為“翰林待詔”。翰林院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I(yè)寫作人才的培訓基地,其課程設計為《石經(jīng)》三體三年、《說文解字》兩年、《字體》一年,除研讀書法之外,還要讀《國語》《三蒼》《爾雅》等書,學習期限為九年,畢業(yè)后可通過科舉步入仕途。
唐代科舉設有書學一科,先進行口試,通過后再筆試《說文字林》。至于音樂方面,唐代的音樂機構建立了由政府管轄和宮廷管轄的兩個不同體系,也有細致的職責與分工。
宋代藝考更嚴謹
到了宋代,文士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而“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徽宗更是其中翹楚。這一時期,畫院制度的建立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量的書畫人才,《清明上河圖》和《千里江山圖卷》皆是出于這一時期,宋徽宗授意編輯整理的《宣和畫譜》《宣和書譜》更為我國藝術遺產(chǎn)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據(jù)宋代著名畫論家鄧椿所著的《畫繼》一書記載,宣和時畫家在進入畫院之前需要經(jīng)過考試,只有考試合格的畫家才能成為翰林圖畫院成員。而考試的方法也很特別,就是由宮廷主考人在古詩中找一句話作為考試的題目,應考的畫家們便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文字變成可視的圖畫。
宋代的書法教學與考試比唐代更為嚴謹,課程分為習篆、隸、草書三體,讀《字說》《爾雅》《博雅》《方言》, 選修大經(jīng)者,兼習《論語》《孟子》,且學校明確規(guī)定篆以古文大小篆為法,隸以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真行為法,草以章草、張芝九體為法??荚嚇藴士煞譃槿龋鹤煮w方圓肥瘦適中,藏鋒盡勁,氣清韻古,老而不俗為上;方而有圓筆,圓而有方意,瘦而不枯,肥而不濁,各得一體者為中;方而不能圓,肥而不能瘦,模仿古人筆畫不得其意,而均其可觀為下。學生畢業(yè)后可參加科舉考試。
明清藝考地位高
明代的教坊司以及清代的升平署在負責宮廷內(nèi)音樂演出任務的同時,還負責宮廷戲曲演出。明代的宮廷畫師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集中管理,但已經(jīng)可以因畫求官。而清代不僅對宮廷畫師進行了統(tǒng)一歸屬,內(nèi)務府造辦處還負責畫家的入選、管理、業(yè)務考核、獎勵和懲罰。
清代有一位宮廷畫家叫徐揚,本是個秀才,卻一直考不中,乾隆南巡時,他找到機會奉上畫冊,得到了乾隆的賞識,并得以入宮做了宮廷畫師。徐揚不僅會畫畫,還懂文化,又會揣摩圣意,后來乾隆還封了他一個“內(nèi)閣中書”的虛銜,讓他圓了讀書人的夢想。
古代的藝考大咖們
春秋戰(zhàn)國最牛藝考生
舞蹈專業(yè):西施
西施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當年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相傳,西施面見吳王時跳的是響屐舞,在悠揚的樂曲中,西施翩躚起舞,婀娜多姿,吳王遂為之著迷。時間若來到現(xiàn)代,西施參加藝考跳段響屐舞必然是加分項,當然,除了西施,趙飛燕、楊玉環(huán)進入舞蹈系,想必也是分分鐘的事。
演奏專業(yè) : 伯牙
伯牙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且技藝高超。他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高山流水覓知音”說的就是他。如果伯牙參加如今的藝考,選樂器演奏專業(yè)肯定是最穩(wěn)妥的。
東晉最牛藝考生
書法專業(yè):王羲之
說到書法專業(yè),王羲之不得不提,他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若是王羲之拿《蘭亭序》參加現(xiàn)在的藝考,專業(yè)課第一非他莫屬。
唐朝最牛藝考生
音樂/書畫專業(yè):王維
科舉制度從隋代大業(yè)元年誕生,到清代光緒三十年甲辰科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為止,共產(chǎn)生了近六百名狀元。其中有一位狀元不是憑文化課被錄取,而是靠音樂才能折桂的,他就是王維。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擅長書法,還刻的一手好印,是少有的全方位藝術人才。
宋朝最牛藝考生
國畫專業(yè):張擇端
北宋畫家張擇端曾于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長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宋徽宗時供職于翰林圖畫院,專畫宮室。若以《清明上河圖》參加如今的藝考,恐怕不用參加文化課考試,便會被破格錄取吧。
國畫/書法專業(yè):蘇軾
蘇軾是宋朝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蘇軾擅長畫墨竹,《瀟湘竹石圖》就是他的書畫名作之一,采用長卷式構圖,展現(xiàn)了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巨浸的蒼茫景色。《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所寫,通篇書法跌宕起伏,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僅靠這些成績,蘇軾想進現(xiàn)在的任何一所藝術類院校都可以,畢竟其各項專業(yè)課和文化課成績都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