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光強
近年來,新媒體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已然感到了“壓力山大”。如傳統(tǒng)的報媒,市場格局變動之快出乎意料,市場競爭之激烈也是前所未有。同類報紙之間的競爭,既是報道水平的競爭,也是版面設計的比拼,就好比一個人的臉面,版式設計是吸引讀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當前的閱讀全面進入讀圖時代,一塊版就是一張圖??梢哉f,便于閱讀的版面,能讓讀者眼前一亮的版面,才可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報紙必須順應這一趨勢,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在形式上達到“易讀”“可讀”“悅讀”,增強吸引力,提高競爭力。
那么什么樣的版面才稱得上是好版面?每年的中國新聞獎報紙版面獎堪稱版面設計的風向標。從近年來獲得中國新聞獎的報紙版面來看,趨勢是著重于強化視覺沖擊,圍繞重大題材、重要內容,充分運用各種元素,如圖表、圖片,搭配各種色彩、設計,讓版面更具藝術性、可讀性,實現(xiàn)顏值(版式)與氣質(內容)并重。
讀圖時代,圖片在信息傳遞上比文字更具直觀性和沖擊力。圖片及相關元素的有效搭配,可以幫助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真切地感受到更為完整的信息。例如,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5年9月4日《解放日報》1、4版以通版的形式,較好地襯托出“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氣勢恢宏的場面,習近平總書記閱兵圖片、老兵圖片均得到突出呈現(xiàn),報頭也進行了精心設計,進一步彰顯了主題,整個版面具有較強的立體感和視覺沖擊力。
此外,在同一版面設計組合兩個相近主題也能實現(xiàn)不錯的視覺效果。如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2年6月25日《河南日報》特刊圍繞我國在載人航天和深潛方面取得的突破進行了精心設計?!吧裰劬盘枴迸c“天宮一號”對接、“蛟龍”號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兩項成就同一天取得,時機更是難得。版面借助“S”形的線條連接上下兩部分,靈動而不突兀,版面中間6名相關參與人員的照片,則成為視覺中心。
對于多個新聞事件,有序的分割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11年12月30日《海南日報》C2-7版聚焦年度國際重大事件,以通版和方格分割的形式,以世界地圖為基礎,每一起重大事件均配以相關新聞圖片,幫助讀者在了解事件具體情況的同時,可以有更直觀的認知,甚至實現(xiàn)令人過目不忘的效果。通過放大鏡突出熱點地區(qū),利用方格將無序的內容變得秩序井然,這些都極大地方便了讀者閱讀。
為強化版面的視覺沖擊力,如今幾乎所有的報紙都不約而同地使用大圖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圖抵萬字”,圖片可以更直觀地將信息呈現(xiàn)給讀者,這也更符合讀者閱讀的需求。比如,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17年12月13日《新華日報》封面T1版,以罹難國土的版圖為封面,通過整版一幅照片的設計,表達了國家公祭日的哀思,視覺沖擊力極強,實現(xiàn)了新聞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tǒng)一。同樣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還有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7年07月31日《濟南日報》A6版,圍繞“建軍90周年大閱兵”,大標題“昂首30度抬起的絕不僅是自豪”,配以士兵敬禮角度的通欄大幅照片,有效實現(xiàn)了呼應和映襯的作用,讓整個版面看上去氣勢恢宏,也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除了通欄圖片外,用不同圖片組合而成的大圖也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比如,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1年12月4日《中國日報》1版是關于中國糧食情況的報道。版面設計別出心裁,用不同的糧食拼出大幅的中國版圖,形象生動地詮釋了版面主題。這種不同于以往圖片使用的版面創(chuàng)意十足,帶給讀者全新的視覺沖擊,令讀者耳目一新,而且版面在南海地圖方面的處理也十分嚴謹和完美。還有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4年4月20日《羊城晚報》1版,采用“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戰(zhàn)士走了”的醒目標題,簡潔明了地向讀者傳播了新聞內容,又烘托出追思的氛圍。版面上老人的大幅照片和紅軍照,形象地展現(xiàn)了老人的精神風采,實現(xiàn)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
新聞圖表大多涉及事件的背景、相關數(shù)據(jù)和其他相關鏈接。近年來,報紙開始注重圖表元素的運用,以幫助讀者減少閱讀障礙,同時增強報紙的易讀性。比如,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17年4月7日《中國日報》第3版圍繞中美兩國元首首次會晤這一主題,打破常規(guī),從數(shù)據(jù)制圖中分析挖掘信息,將信息視覺化,客觀、直觀地反映出會議對促進兩國發(fā)展的重要意義。還有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7年5月6日《河南日報》4版關于我國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的報道。該報在報道常規(guī)消息的同時,圍繞飛機的來龍去脈、基本參數(shù)等,配有精美的圖表、矢量圖,再加上簡潔的文字,將相關內容更直觀地展示給讀者,契合了讀者閱讀的需求。
此外,圖表與其他元素的搭配也能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增強可讀性。例如,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15年10月7日《中國婦女報》1、4版,全方位報道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屠呦呦。中國人首次獲得這一獎項自然屬于重大新聞事件,該報通過將1、4版打通,消息、評論、圖表等元素合理搭配,形成了較強的沖擊力,可以說有效達到了可讀、悅讀的目的。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13年1月21日《新華日報》3版,整版借助圖表的形式,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將一些對于大眾來說相對枯燥、不便于理解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變得具體、直觀,極大地方便了讀者閱讀,也體現(xiàn)了服務讀者的意識。
版面合理的色彩搭配往往能夠讓人眼前一亮,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進一步增強報紙的吸引力。世界新聞設計大賽被稱為新聞設計的界普利策獎,第三十八屆大賽最佳新設計歸屬2016年《浙江日報》春節(jié)期間連續(xù)七期的報道。該報道每日圍繞一個主題,稿件盡量精短,同時選取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大圖,配以春節(jié)元素的裝飾,七期報道在內容、版式上形成一個整體,有效烘托了節(jié)日氛圍。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15年2月19日《河北日報》1版,以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為主題,在春節(jié)這一特殊時刻,通過新春走基層的方式,匠心獨運,以四個板塊圖片組成整個圓,構建了完美的視覺中心,也契合了春節(jié)團圓之義,整個版面莊重又不失溫馨。
除了相近色彩的搭配外,適當?shù)纳蕦Ρ纫簿哂休^好的視覺效果。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2013年4月21日《中國青年報》頭版,在報道“4·21”蘆山地震這一突發(fā)事件時,將報頭、標題顏色全部改為黑色,以示對遇難同胞的哀悼,而中間解放軍、志愿者參與救援的圖片則使用彩色,這樣的色彩搭配并未影響版面效果,反而讓版面在情感因素的烘托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過對近年來獲得中國新聞獎的報紙版面作品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好的版面均具備政治性強、新聞性強、標題與內容安排得當、圖文并重等特點。
從報紙設計實踐來看,首先,整體風格要穩(wěn)定,做到穩(wěn)中有變。一份報紙必須有自己相對穩(wěn)定的風格,與其他報紙相比有自己突出的特點。如有的報紙風格是平實的,有的是莊重的,有的則是生動活潑的。如果各個版面缺少相對統(tǒng)一的風格,甚至字體、字號等都不統(tǒng)一,報紙就缺乏自己的特色,不能向讀者展示一個整體的形象。
其次,好的圖片抵得上千字萬字,要充分合理使用圖片。前述獲獎版面,大多通過圖片的合理使用營造視覺中心,以視覺沖擊有效吸引讀者。與文字相比,讀圖可以迅速了解更直觀更完整的信息,一張好的圖片甚至可以驅使讀者買下一份報紙。日常版面編輯中,應將圖片視為最重要的元素,在兼顧新聞性和視覺美感的前提下,與文字及點、線等元素合理搭配,才能使版面“活”起來?,F(xiàn)在,涉及重大新聞事件報道時,許多報紙選擇使用大幅圖片,也就是常說的雜志封面化,往往能產生極強的震撼力。
再次,要善于在色彩上做文章。色彩客觀上可以對讀者產生刺激,科學配色、協(xié)調用色可以賦予版面無限活力,進而吸引讀者的眼球。在具體使用中,色彩太多會顯得混亂,太少則會降低吸引力。所以,在色彩使用上,要盡量選擇可以互補的顏色,一般不要超過三種,并要注意點線面的有機結合。例如,前述提到的《新華日報》關于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的版面,以紅黃藍三原色為基礎,合理搭配比例,色彩鮮明,而且整個版面看上去十分有序、有層次,不會讓讀者產生眼花繚亂的感覺。
最后,標題如“眼睛”,好的標題才能吸引人,要在標題制作上下功夫。精心制作的標題,也是一種視覺上的刺激,特別是對標題進行一些修飾,如局部特殊字體、特殊顏色等,都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幫助讀者更加清晰地獲取信息。例如,前述《中國婦女報》報道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矢志青蒿鹿鳴驚人”八個字的項目標題,可謂是精準有力,畫龍點睛;《羊城晚報》報道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標題最后兩個字在顏色和字號上的巧妙變化,可以讓讀者真切體會到版面編排的用心,也感受到無限的哀思。
總之,版面制作沒有標準答案,在確保報道內容新聞性的基礎上,遵循新聞傳播規(guī)律,多從讀者角度考慮,加強各種元素的搭配應用,做到用形式引導內容、用視覺傳遞內容,讓版面更具沖擊力、感染力,真正成為藝術品,這是每一個報人應該不斷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