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菡 王 倩
(作者分別系正義網新媒體編輯部副主任、正義網新媒體編輯部編輯)
“壯哉我大中國!”“人民檢察為人民!”“雖然不能去現場,但可享受直播福利,身臨其境地感受高大上?!钡谝淮瓮ㄟ^視頻直播的鏡頭走進最高檢的大門,讓許多在線網友的心情十分激動。這些紛至沓來的評論,來自最高檢第31次檢察開放日的視頻直播評論區(qū)。
自2010年建立檢察開放日制度以來,最高檢舉行過30次不同主題的活動,比如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人民監(jiān)督員、老師與學生等等,次次都有新亮點,已成為聯系人民群眾、展示“人民檢察為人民”良好形象的獨特品牌。
2019年8月17日,第31次檢察開放日則成為了有史以來最令人矚目的一次——最高檢打破了常規(guī)邀請模式,提前20天開啟了網上預約通道,面向社會公眾開放,5天的報名時間里吸引了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地區(qū))23519名網友報名,最終200余名網友被“海選”隨機抽選而出,收到了來自最高檢的短信邀請函。正義網新媒體記者身臨其境,對此次開放日活動進行現場的視頻直播,36小時內吸引了131.9萬網友圍觀。
按照此前多次的新媒體常規(guī)報道方式,最高檢的檢察開放日通常會選擇微博平臺進行圖文直播,從未在現場開展過視頻直播。沒想到,活動開始的4天前,我們突然接到現場視頻直播的任務安排,時間緊、任務重,需要一定的風控能力,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此次檢察開放日分為四個不同的參觀主題,分別是“掃黑除惡、還百姓朗朗乾坤”“公益訴訟、綠水青山展笑顏”“春雨護航、為了明天更美好”“七日回復、辦信就是辦民生”。四場參觀的大體路線一致,只有檢察官法治課的內容不同,由各個相關業(yè)務的檢察廳負責,因此我們從中選擇了掃黑除惡和春雨護航兩個主題,預計分別進行上下午兩場直播。
當天,正義網新媒體編輯部立即進行人員調配,具體分工大致如此——前方直播小組,包括出鏡記者、攝像記者、前方協(xié)調負責人共3人;后方導播小組,包括導播人員、指揮負責人共2人;還有一位設計師進行場外支援。
在直播的前期準備階段,溝通、預熱、臺本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后方導播小組要聯系騰訊、今日頭條、一直播等平臺,提前協(xié)調推薦資源。同時,根據不同平臺的直播間的要求,準備不同內容的素材,溝通、備案、搭建直播間,提前與各平臺測試直播的推流碼等。其次,由設計師根據選定的直播主題制作兩張海報,提前在朋友圈以及社群中進行宣傳預熱。海報上的二維碼應直接銜接到已搭建好的直播間,讓網友一看到海報掃描二維碼后即可提前預約直播。再次,前方直播小組提前熟悉參觀流程,撰寫基本的“臺本”,出鏡記者準備現場解說詞。要避免直播內容出現過于枯燥冗長或短暫匆忙的情況,新媒體直播的解說詞更偏向輕松自然的直播模式,以“引導-沉浸-互動-轉場”的狀態(tài),盡量讓整個直播過程顯得松弛有度。
視頻直播與現場情況實時同步,稍有閃失就可能在無數網友面前出糗,因此必須預先考慮突發(fā)意外情況的備案。預演彩排能夠幫助前后方團隊聯動檢查各環(huán)節(jié)工作的不足,熟悉直播流程。8月16日下午,前方直播小組抵達位于北京市北河沿大街147號的最高檢,根據預定的參觀路線進行踩點試播,后方導播小組進行實時切換。果然,彩排過程中遇到的若干個問題,非??简炃胺降膽兡芰σ约昂蠓降闹笓]能力。
畫面清晰流暢是直播的最基本要求,良好的網速保障顯得尤為重要。既定的直播路線中,前方參觀人員會參觀檢史陳列室、案件管理大廳、檢委會會議室、網管中心等數個不同場地,在不同樓層之間穿梭。測試時最令人崩潰的是,每個場地的網絡狀態(tài)存在顯著差異,有的場所基本處于網絡無法連接的狀態(tài),直播鏡頭一深入就“杳無音信”,后方導播一片茫然。一時之間,直播彩排陷入了僵局。
此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前方直播小組不厭其煩,在每個場地用不同的網絡運營商的無線網卡反復測速,記錄下不同地點最適用的網卡類型,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出鏡記者一邊進行直播,攝影師一邊快速切換不同網絡,以保障直播的基本流暢度。
解決了畫面流暢度的問題,聲音的清晰度也是衡量視頻直播質量的重要因素。我們原計劃直接采集現場聲直播,到了現場后發(fā)現可能出現環(huán)境嘈雜的情況,因此需要臨時轉變方案,改為話筒收音。然而,手機云臺在配重平衡、保持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無法再接入耳機線或有線手機話筒進行收音。如果優(yōu)先保證畫面平衡穩(wěn)定,就得部分舍棄收音效果。萬幸的是,有同事自帶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出鏡記者佩戴后可以直接采集聲音。如果進入現場檢察官解說環(huán)節(jié),則要及時切斷與AirPods的連接,否則會影響現場環(huán)境聲音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訪觀眾時,出鏡記者需提前分出單個AirPods給受訪者佩戴以便收音。
就算前期與中期準備妥當,正式直播時依然可能出現多種突發(fā)狀況,這也要求記者對各個細節(jié)吹毛求疵,拿出工匠的精神來應對。8月17日一早,前方直播小組提前一小時到達現場,又進行了新一輪提前測試。原計劃的直播時間為上午8:15,因領導講話而往后推遲大約30分鐘,具體時間只能待定。收到通知時已無法更改預熱海報時間,前后方討論后決定按推遲時間進行直播,后方導播組先聯系各直播平臺調整開播時間,避免出現黑屏等事故,同時在開播后先切入前一日提前拍攝的空鏡視頻。
當前方直播小組準備妥當后,由協(xié)調負責人通知信號,出鏡記者在正式開始直播前進行“呼臺號”,以便后方導播切入時更加順暢,避免網速延遲或開場白缺失部分的情況出現。直播一旦啟動,后方導播小組即聯絡各平臺推薦位,將直播鏈接推送到各個社群中,引導互動。
跟隨著出鏡記者一行的視角,網友們可以將參觀情況盡收眼底。除了聽取檢察官講解,出鏡記者還要根據現場情況與參觀網友進行互動,采訪網友感受,增加直播的參與感和互動感。在檢委會會議室,最有儀式感的莫過于參觀者坐到檢委會委員的座位上,按下對重大案件作出決策的表決器。鏡頭記錄下這一刻,參觀者表示:“按下的那一刻感覺既神圣又慎重,每一次按鍵表決的重大事件都會被載入史冊,檢察官們肩扛重任!”
直播過程中,導播臺實時觀察前方信號是否存在延遲狀態(tài),同時要以觀眾的視角全程查看直播情況,實時通報網速、收音等問題,并對前方拍攝提出具體要求。如果有時取景略遠、拍攝角度可以提升,后方導播即溝通前方協(xié)調,立刻進行實時調整。
此次直播基本上是由單個直播機位操作,除了空鏡視頻外基本不需要切換,但參觀中涉及到一個觀看人民檢察院專題宣傳片的環(huán)節(jié),后方提前拿到了宣傳片視頻,根據現場實況進度切播原片,再提前與前方記者溝通提示倒計時,以備出鏡記者及時銜接出鏡,準備結束語收尾。
現場視頻直播包括前期準備、中期彩排到最后的正式直播,其實是一門前后方齊心協(xié)力、共同配合的藝術。盡管屏幕前的網友見到的出鏡記者只有一人,但這背后凝聚了前后方團隊的心血,以及技術上的保障、多平臺的支持。視頻直播報道的細節(jié)決定質感,直播的熱情也不能掩蓋媒體技術的理性,積累現場直播的經驗,反復復盤減少走彎路,像過關打怪一樣善于變通,讓現場的突發(fā)難題迎刃而解,以更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去追求最佳的傳播效果,這也是對整個報道團隊的媒體素養(yǎng)提出的更高要求。
觀點速遞
要認識到,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仍然是重要的輿論陣地,仍然有不容小覷的讀者、聽眾和觀眾群體,而且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這類傳統(tǒng)媒介仍具有不可比擬的影響力,要認識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仍將不可或缺。這意味著,傳統(tǒng)機構媒體要有陣地意識與使命意識,在積極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的同時,仍然要堅守好機構媒體的陣地,抓好內容生產。
——劉琳,《青年記者》2019年9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