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和
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嚴厲打擊“軟暴力”犯罪。今年4月,“兩高兩部”又聯合出臺了《關于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軟暴力”的定義、“軟暴力”的表現形式、“軟暴力”的程度標準、采用“軟暴力”手段實施犯罪的認定與處罰、采用“軟暴力”手段實施違法犯罪的黑惡勢力認定等做了進一步的具體規(guī)定。這對于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提供了更明確的法律依據。
把“軟暴力”這個概念傳播開來,讓社會輿論對“軟暴力”犯罪形成強大震懾力量,是普法和掃黑除惡斗爭的需要,也是新聞媒體尤其是法治媒體應擔負的重要社會責任?!败洷┝Α边@個概念在傳播過程中面臨哪些障礙?如何克服這些障礙?這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
《意見》明確將“軟暴力”界定為“違法犯罪手段”,它是指“行為人為謀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響,對他人或者在有關場所進行滋擾、糾纏、哄鬧、聚眾造勢等,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的違法犯罪手段”。它可能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財產權利,可能擾亂正常生活、工作、生產和經營,也可能擾亂社會秩序等?!败洷┝Α迸c傳統(tǒng)暴力犯罪一樣,都會帶來嚴重危害。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軟暴力”的性質和特征。
但是,在《意見》出臺之前,“軟暴力”概念的使用非常隨意,其含義極為寬泛。這就給《意見》所界定的“軟暴力”概念的傳播帶來較大困難。比如,有人把“軟暴力”作為影視片的一種類型。上個世紀末,一度流行的《星際大沖撞》《火戰(zhàn)金剛鼠》就被稱為“軟暴力卡通”;有人從審美和平權的角度,將女性選美比賽看成是對女性實施的一種“軟暴力”;有人把體育賽場上球迷的互相叫陣稱為“軟暴力”;有人把家長對孩子需求的“超量滿足”稱為家庭教育的“軟暴力”;當然還有人們更熟悉的種種因為情感問題而導致的“家庭軟暴力”;學校里老師變相體罰成績不佳的學生被稱為“軟暴力”;公共汽車上的工作人員用方言報站被認為是對非本地乘客的“軟暴力”……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不同語境之下,“軟暴力”的含義千差萬別,與《意見》中所下的定義相去甚遠。
從一個隨意性很強的慣用語,變成一個嚴謹的法律概念,許多人可能一時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動力去辨析和了解。因為在認知規(guī)律上,人們往往會“先入為主”,不同的人對“軟暴力”概念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法律要求精確和理性,而每一個具體的司法案件,都有著豐富的故事和細節(jié),可能激發(fā)民眾強烈的情感反應。“軟暴力”相關的司法案件,有許多都令人觸目驚心,很容易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要把“軟暴力”這個概念傳播開來,除了說明包括《意見》在內的相關條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采取“以案釋法”的辦法,把采用“軟暴力”手段的種種違法犯罪表現,分門別類地講述出來,使受眾對其產生更直觀的了解,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從而能夠更自覺地同種種“軟暴力”行為做斗爭。
《意見》出臺以來,各地法院對“軟暴力”案的判決逐漸多了起來,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案例配合解讀,對“軟暴力”這個概念的傳播收效很大。比如,上海某法院關于新開張的燒烤店遭到“軟暴力”干擾的司法判決案例,在全國各大媒體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廣泛傳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今年2月,馮某和張某在上海寶山城區(qū)合伙經營一家燒烤店,不久徐先生也在附近開了一家燒烤店。開業(yè)當天,馮某和張某組織25人來到店里,半天不點餐。徐先生報警后,民警接報到場,這些人才開始點餐,但不少人只點了一根羊肉串,繼續(xù)糾纏并干擾該店正常經營。結果,馮某、張某因犯尋釁滋事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另有13人犯尋釁滋事罪,分別被處有期徒刑六個月至七個月,其余人另案處理。在各類社交媒體平臺上,這個配有視頻的司法案例,都獲得廣泛的傳播和評論。今年8月,濟南市長清區(qū)法院一審宣判全省首例“軟暴力”案。被告張某做高利貸業(yè)務,為逼債在他人葬禮上播放歌曲《好日子》,使用大喇叭起哄鬧事,法院一審以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罪責,判處主犯張某八年有期徒刑。這個案子也在各種網絡平臺上得到廣泛傳播。
嚴厲懲處各種以“軟暴力”手段實施的違法犯罪活動,是掃黑除惡斗爭的重點之一。政法系統(tǒng)在這場斗爭中發(fā)現和懲處的“軟暴力”犯罪案例,為有效傳播“軟暴力”概念創(chuàng)造了最有利的現實環(huán)境。新聞媒體應著力創(chuàng)新傳播內容和手段,采取線上線下統(tǒng)籌聯動,多種平臺融合傳播的方式,擴大“軟暴力”概念的傳播效果。
“軟暴力”手段違法犯罪實施的主體和對象不同,相關案例報道的目標受眾也不相同,因此,媒體應研究和了解目標受眾的信息使用習慣,在不同的平臺、以不同的形式和內容來傳播相關的新聞主題。如果能夠比較集中地推出相關的專題節(jié)目、專欄報道和評論,以及多個終端的音視頻和圖片、文字的報道,法律意義上的“軟暴力”概念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必然會得到有效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