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案例一:父母遭兒子暴力可申請保護令
【案例】張父、張母與兒子張某一家三口共同居住,常因瑣事而發(fā)生矛盾,多次出現(xiàn)言語和肢體沖突,嚴重時曾造成張母輕傷二級、張父輕微傷。張父、張母曾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得到法院支持。在保護令六個月有效期期滿后,張父、張母又向法院申請續(xù)期,法院審查了警方的出警記錄以及申請人的傷情鑒定書等證據,認為雖無法區(qū)分雙方多次發(fā)生沖突系單方家庭暴力行為還是互毆行為,但考慮到之前確實發(fā)生過肢體沖突的事實,為更好地保護家庭生活中的弱勢方,避免此類暴力沖突事件的再次發(fā)生,作出了新的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
【說法】根據我國《反家庭暴力法》的相關規(guī)定,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xiàn)實危險,可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人身安全保護令具體包括: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有效期不超過六個月,在人身安全保護令期滿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作出撤銷、變更或延長的裁定。
案例二:未成年子女不宜由施暴者撫養(yǎng)
【案例】陳某(女)主張胡某(男)對其實施了家庭暴力,請求法院判令離婚,婚生子(未成年)由陳某撫養(yǎng)。一審法院判決雙方離婚,考慮婚生子目前跟隨胡某生活,與胡某同一戶籍,且就讀學校在其戶籍地,因而判決婚生子由胡某撫養(yǎng)。二審法院認為,胡某除在與陳某共同生活期間多次實施家庭暴力外,還曾因傷害他人被刑事處罰,胡某的個性特征不適合直接撫養(yǎng)未成年子女。而婚生子單獨隨陳某生活的時間較長,陳某的文化程度也相對較高,無不良嗜好,且在當?shù)赜蟹€(wěn)定的工作及收入,遂改判婚生子由陳某撫養(yǎng)。
【說法】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始終是確定撫養(yǎng)權歸屬的基本原則??紤]到家暴施暴者可能存在性格暴躁及不良習氣,為使未成年子女少受到不良影響,在認定存在家庭暴力的離婚案件中,法院一般不將未成年子女判由施暴方直接撫養(yǎng)。當然,將未成年子女判歸受害方撫養(yǎng)只是一般原則,如果受害方本身存在不利于子女成長的因素,如受害方自身沒有基本的生活來源保障,或者患有不適合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疾病等情況,法院則會考慮將子女判歸另一方撫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