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肖澤梁老中醫(yī)治療疔瘡經(jīng)驗

    2019-03-25 09:10:07肖賢忠
    福建中醫(yī)藥 2019年6期
    關鍵詞:顏面牡丹皮涼血

    肖賢忠

    (福州市肖治安中醫(yī)外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吾師肖澤梁(1919—2013年),是福建省近代名醫(yī)肖治安之子。肖治安精于外科,善治瘡瘍皮膚病,在福州及周邊地區(qū)享有盛名,“生疔長瘡,要找肖治安”。吾師肖澤梁系福建省名老中醫(yī)(1986年)、福建省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指導老師(1993年)、福州市中醫(yī)藥學會副會長(1985—1995年)。吾師少承肖治安之學,盡得其傳,從事中醫(yī)外科臨床診治數(shù)十余年,擅長湯、膏、丸、散治療外科瘡瘍等疾病,治療疔瘡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現(xiàn)將其治療疔瘡經(jīng)驗總結(jié)如下。

    1 病因病機

    疔瘡是中醫(yī)外科常見病,以其形小,堅硬,根如釘狀而得名[1]。疔瘡發(fā)病迅速,易惡化,臨床危害較大,為歷代醫(yī)家所重視,正如《外科真銓》曰:“疔瘡有朝發(fā)夕死,隨發(fā)隨死,誠外科病中迅速之病也”[1]。疔瘡最早記載于《素問·生氣通天論》:“膏粱之變,足生大疔”[2]。 此外,歷代瘍科專論對疔瘡皆有論述,《外科證治全書》將疔瘡的發(fā)生歸咎于熱毒,指出“其論相同,然無非毒氣客于經(jīng)絡及五臟內(nèi)蘊熱毒”[3]。

    吾師肖澤梁將疔瘡的病因病機總結(jié)為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葷腥發(fā)物,致體內(nèi)火熱之毒蘊結(jié)臟腑,熏蒸于肌膚;外感風、火、暑、熱等實時之邪,邪氣相互博結(jié)體內(nèi);毒蟲咬傷,竹木、魚骨刺傷,或鐵釘扎傷,未及時治療,毒邪外感,致經(jīng)絡氣血凝滯,火毒郁結(jié)而成。

    2 分期外治法

    疔瘡按病變發(fā)展可分為3期:初期、中期、后期。吾師分別對疔瘡3個時期的臨床表現(xiàn)進行辨證論治,按期治療。

    初期:初期疔瘡頂部凸起,四周紅腫,表明人體正氣充足,可防御局部邪氣侵襲,即“護場”較輕;若疔瘡頂部凹陷軟綿,表明人體正氣虛,不足以抵御外邪,即“失護場”,應謹防疔瘡走黃之勢。吾師認為外治法是治療疔瘡的重要方法,所謂“瘍醫(yī)無一日無外治法”。對疔瘡初期的證治多選用清熱解毒之品,重在以“消”為貴,并應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之外用藥。疔瘡初期,病情相對較輕,可選用三黃洗劑濕敷或外搽,可達治病祛邪之功;若初期已失護場,在外用藥的基礎上,應辨證論治后內(nèi)服藥物。

    中期:疔瘡中期易成膿。《外科精義》云:“夫瘡疽既作,毒熱聚攻,蝕其膏膜,肌肉腐爛,若不針烙,毒氣無從而解,膿瘀無從而泄,過時不烙,反攻其內(nèi),內(nèi)即消散,欲望其生,豈可得乎[4]! ”吾師認為:疔瘡成膿期應不分陽證、陰證,若疔瘡中期膿液既成,表明局部膿毒蓄積,應當立即切開病處,外排膿液,使膿毒隨膿液外泄而出;若未及時將患處切開排膿,則膿毒邪聚肌膚,加重筋骨腐爛風險。此期外用藥可選用肖氏大成膏或咬頭膏。吾師認為:中醫(yī)外科治療皮膚潰瘍或創(chuàng)口,應遵循現(xiàn)代醫(yī)學無菌操作步驟引流排膿,術前應注意觀察,選擇合適的位置及方向切開。

    后期:疔瘡成膿切開后,若患者創(chuàng)面新鮮、紅潤,未見腐肉,未聞惡臭,表明氣血充足,并使用黃連液外敷;若患者氣血不足,則瘡口易出現(xiàn)腐肉不脫,新肉不生,此時需外用提膿祛腐、生肌收口的藥物。吾師認為外用藥配置需精制,宜用地道藥材,效大力專。在數(shù)十年的臨床經(jīng)驗中,他認為生肌玉紅膏組藥之一——輕粉含有汞,易引起過敏反應,故棄用輕粉,自制生肌玉紅膏,用于臨床瘡面收口,療效顯著。

    3 分期內(nèi)治法

    吾師認為:疔瘡病因病機總為火毒熾盛,初起多為實證,故清熱瀉火解毒為其治療大法。清熱解毒藥可傷脾胃正氣,不應大劑量盲目使用,應在清熱解毒藥的基礎上少佐健脾之品。吾師依據(jù)自身的臨床經(jīng)驗,并總結(jié)諸家醫(yī)方,自創(chuàng)了芩連解毒飲,組成:金銀花10 g,連翹10 g,牛蒡子9 g,白菊花 9 g,黃連 3 g,紫花地丁 18 g,甘草 3 g,桔梗 5 g,蘆根24 g,黃芩 9 g,當歸 3 g,玄參 10 g,牡丹皮 6 g,神曲 15 g,茯苓 15 g,赤芍 15 g,荷葉 6 g。本方清而不寒,攻補兼施,解毒利濕消腫功效顯著。加減:托毒透膿加桔梗5 g,皂角刺9 g;大便不通加黃芩9 g,黃連3 g;小便不利加薏苡仁30 g,車前子9 g;惡心欲嘔加陳皮3 g;劇烈紅腫疼痛加牡丹皮10 g,玄參10 g,白芍10 g。若顏面部疔瘡出現(xiàn)走黃之象,應按溫病熱入營血辨證論治,運用清營涼血解毒法,用犀角地黃湯、清營湯合芩連解毒飲加減治療,同時內(nèi)服鎮(zhèn)靜開竅的安宮牛黃丸,以加大清熱解毒之功。

    同時,吾師臨證中強調(diào)“外科實從內(nèi)出”,他認為疔瘡雖現(xiàn)于外,必主于內(nèi),主張內(nèi)外治并重。根據(jù)疔瘡初期、中期、后期不同時期的臨床癥狀辨證論治,分別應用消、托、補三法內(nèi)治為主。吾師十分推崇高錦庭創(chuàng)立的部位辨證法[5]:病發(fā)上部多因風溫、風熱引起;病發(fā)中部多由氣郁、火郁發(fā)之;病發(fā)下部多由濕熱、寒濕引起。疔瘡發(fā)于上部者,加金銀花 10 g,連翹 10 g,桔梗 6 g,薄荷 6 g;病變發(fā)于中部者加柴胡6 g,黃芩9 g;病變發(fā)于下部者加蒼術3 g,黃柏 9 g,牛膝 9 g,薏苡仁 30 g。

    疔瘡中期不少患者存在正氣虧虛、邪氣不盛情況,導致病灶縮小局限,此時應稍佐益氣固表中藥,由淺至深托毒外出,吾師喜用白術10 g,黨參10 g健脾益氣。吾師在疔瘡治療各個階段常喜用涼血活血之法:疔瘡初期火熱毒邪積聚,用涼血活血之品可使血行毒散,瘀祛毒盡;疔瘡中期氣血凝滯,經(jīng)絡阻滯,涼血活血之法可使疔瘡毒從血分解,使氣血平和;疔瘡后期常余毒未清,加用活血涼血藥物可清血分余毒,加快瘡口愈合。吾師常用茜草、牡丹皮、玄參、赤芍,活血散瘀不傷正,清血分余毒,加速瘡口愈合。

    頭為諸陽之會,因風性善行,常兼溫熱之邪上攻頭面,加之顏面部血管、神經(jīng)豐富,故面部疔瘡常發(fā)病迅速,炎癥反應明顯,如失治誤治,毒邪極易擴散,引起走黃。吾師治療顏面部疔瘡初期遵循非風藥不能上達,常在清熱解毒基礎上采用疏風解表之法,以取微汗,使毒邪隨汗而解,從而達到“汗之則瘡已”之功。疏風之藥多質(zhì)輕芳香,能載藥上達病所,他常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風之金銀花15 g,連翹9 g,野菊花9 g,白菊花9 g。早期正確治療顏面部疔瘡,可有效防止疔瘡進一步傳變?nèi)肜锘虺赡?。如初期治療不當或者護理不得法,疔毒化熱入里,頭面俱腫,身熱煩渴,吾師常用紫花地丁20 g,牡丹皮6 g,赤芍5 g,薄荷6 g,蒲公英20 g,以涼血解毒散瘀。

    4 護理事項

    面部疔瘡尤要注意防止走黃。護理得法能減輕疔瘡走黃風險,禁擠壓、針挑、燒灼、熱敷;保持情緒舒暢,避免過度思慮、急怒、驚恐;忌食腥葷之物,忌房事。顏面部疔瘡之人中疔、白刃疔、鎖口疔、承漿疔、唇疔,應盡量減少唇部運動,少講話,少咀嚼,以防炎癥擴散,飲食以流食為主,不食硬物以減少咀嚼,多飲開水。外用三黃洗劑濕敷,保持局部清潔衛(wèi)生。有患者喜用民間中草藥搗爛濕敷,不宜過用,以防引起藥疹。不宜戴口罩,易增濕添熱不透氣,加重病情。吾師特別強調(diào),顏面部疔瘡忌切開、針挑、擠膿,如不消散,待其自行脫腐。

    病例介紹

    李某某,男,24歲,2018年2月5日初診,主訴右手食指腫痛1周,痛劇2 d?;颊邽橐晃凰喙?,1周前右手食指不慎被鐵釘刺傷,未作處理,2 d后患處灼熱腫痛,下垂時更甚,經(jīng)當?shù)蒯t(yī)院服藥打針癥狀不減。近2 d劇痛不能寐,服止痛片仍不減,伴發(fā)熱、口干、大便干燥,體溫38℃,右手指端腹側(cè)隆起,皮色略暗紅,觸之劇痛波動感不顯,指節(jié)不能屈曲,右腋下淋巴結(jié)腫大、壓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辨證為外傷染毒,毒熱蘊結(jié),治療采用清熱解毒,托里排膿。方用芩連解毒飲加減:金銀花12 g,黃芩 6 g,連翹 10 g,赤芍 10 g,黃連 3 g,紫花地丁20 g,甘草 9 g,野菊花 10 g,大黃 10 g,薄荷 3 g,牡丹皮 9 g,蒲公英 30 g,山楂 12 g,梔子 9 g,玄參 15 g,桔梗 5 g,皂角刺 9 g。3劑,水煎服,2次/d。同時局麻下行右手食指蛇頭疔切開引流術,排出少量黃稠膿液,外敷肖氏大成膏。二診:身熱已退,右手食指腫痛已減,食指瘡口仍有少量膿液,右腋下部淋巴結(jié)腫大已消失,大便正常。繼服上藥3劑,右手食指末端瘡口愈合,腫脹已退,諸癥悉除。

    5 體 會

    吾師從事中醫(yī)外科臨床診治工作七十余年,在疔瘡辨證施治療上積累了豐富臨床經(jīng)驗,頗有心得體會。他認為:①疔瘡辨證論治全過程中須時時顧護脾胃,治疔瘡多重用清熱之品,清熱之藥易損傷脾胃,可加健脾之茯苓、薏苡仁等;疔瘡患者多有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燥之品,而致食滯或脾失健運,常佐以健脾消食之品如山楂、神曲、麥芽等;疔瘡便秘用攻下法,應中病即止,不可久用。② 疔瘡辨證施治過程中應根據(jù)臨床癥狀和病變的發(fā)生階段,適時采用涼血活血之品,使血行毒散,瘀祛毒盡,藥常用赤芍、牡丹皮、丹參、玄參等。③ 顏面部疔瘡治療禁切開、針挑、擠壓;顏面部疔瘡如不消散,須待其自行脫腐,防止碰撞;換藥時手法應輕柔,并重視教育,做好護理,既病防變。

    猜你喜歡
    顏面牡丹皮涼血
    涼血五花湯洗劑霧化冷噴治療血熱型面部皮膚病的療效觀察
    清熱涼血散結(jié)方外用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療效觀察
    涼血活血解毒法內(nèi)服外洗治療糖尿病合并銀屑病的有效性
    等閑
    牡丹皮軟化切制工藝的優(yōu)化
    中成藥(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30
    基于中藥質(zhì)量常數(shù)的牡丹皮飲片等級劃分
    中成藥(2018年3期)2018-05-07 13:34:29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譜鑒別方法
    好詞聚焦
    牡丹皮及其主要成分丹皮酚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涼血活血湯聯(lián)合青黃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60例
    宾阳县| 锡林郭勒盟| 寿阳县| 梅州市| 祁连县| 苗栗县| 敦化市| 龙山县| 裕民县| 古田县| 呼伦贝尔市| 桑日县| 云南省| 若羌县| 肃宁县| 大同县| 灵石县| 秦皇岛市| 锡林郭勒盟| 故城县| 宁城县| 馆陶县| 柳林县| 清水河县| 阳新县| 吴江市| 齐齐哈尔市| 肇源县| 阿克| 清水县| 南溪县| 武冈市| 舞钢市| 安新县| 宁强县| 东阿县| 扎鲁特旗| 定兴县| 通城县| 潞城市|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