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
摘要: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學工作得以運行的基本工具。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教材管理已成為直接決定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教材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缺一不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校應充分了解教材管理的現狀,找出不足之處,不斷開發(fā)新思路,采取新辦法,致力于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改進。
關鍵詞:高校? ?教材管理? ?現狀? ?創(chuàng)新舉措
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含義是教材建設、教材的編著與教材的推選使用,教材供應與管理(教材計劃的編制、采購、出入庫及保管),教材的分發(fā)、零售,教材的記賬、結算管理等。高校教材管理是衡量學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標準,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進行教學和科研的重要保障,其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學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的品質。
隨著高校管理體制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給教材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因此,了解教材管理的現狀與不足,有效發(fā)揮教材在教育中的真正作用,成為高校教學工作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現狀
教材建設是教材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優(yōu)化課程建設、提高教學水平的基礎。當前,國內一些高校仍存在忽視教材建設的現象,把教材編寫放在重要位置,導致教材建設管理工作進展遲緩。甚至部分高校不重視教材管理部門,認為教材管理工作就是教材征訂與教材發(fā)放,只要確保學生上課有書就可以了。加之教材管理人員編制少,客觀上造成了教材管理人員每天只能應付事務性工作,無法更好地尋找教材管理的新方法和新理念。此外,在教材管理過程中,由于教材評估體系建設不完善,導致教材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二、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不足
1.教材管理模式落后
近年來,隨著我國各大高校不斷擴招,在校學生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國內高校實行學分制以來,選修課開設得越來越多,導致教材管理工作十分繁重。當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只設置了教材科,隸屬于教務處,有的高校甚至沒有設置教材科。不僅如此,大多數高校教材管理人員編制缺乏,一所大學只有2至3人,甚至有時候是1人負責教材管理工作,日常事務的繁重導致教材管理人員沒有時間研究、建設、規(guī)劃與評價教材。
2.教材的選定效率不高
教材是高校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目前,在教材選用方面,我國高校仍然存在局限性。如教材出版量大、版本更新快,選書教師難以把握教材信息,導致選定教材的質量參差不齊。不僅如此,部分教師為了達到職稱評審條件的要求而主編出版教材,但是質量不高,難以在市場上熱銷,于是便要求學生購買自己出版的教材,導致教材管理工作出現問題。
3.教材征訂模式陳舊
當前,國內高校的教材征訂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如大部分高校的教材是按統(tǒng)一訂購、同一發(fā)放、人手一冊的模式,即便學生已經購買了或者通過其他渠道借到了教材,也必須購買新教材,剝奪了學生自由選擇教材的權利,也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目前,高校教材主要由任課教師選定,教師為了個人利益或者教學便利性,主觀性地選定教材,學生只能被動地接納、購買和使用。
三、高校教材管理創(chuàng)新的思考
1.堅持與時俱進的首要原則,實現信息化管理
當前,高校進行教學改革,施行了學分制,增加了教材的多樣性和數量。由于不同專業(yè)所用的教材具有差異性,教材的多樣性給高校教材管理部門增加了工作量。如各種報表、發(fā)貨單、征訂單、賬目和庫存數量的變化,導致傳統(tǒng)的教材管理模式效率低下、準確性差等,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出版社網絡平臺的建設,為高校教材管理的網絡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高校教材管理部門應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建立教材管理網絡平臺,在網絡管理平臺實現教材的征訂、采購和調換,幫助教材管理人員建立教材的入庫登記、發(fā)行、統(tǒng)計、規(guī)劃、教材查詢等系統(tǒng),并通過網絡平臺收集學校師生對教材使用情況的反饋信息,了解他們的需求,實現教材管理方法的現代化,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強教材研究,著力推進精品教材建設工程
當前,部分高校存在教材內容老套、教材質量相對低下、缺乏特色創(chuàng)新等問題,所以進一步推進教材建設和加強教材研究工作顯得極為重要。教材質量的提高需要以教材研究作為保障,高校應積極推進教材內容和教材體系的研究,對高等教育教材的評價、組織等研究課題實行立項管理,并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
另外,教材建設要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的走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適應教學多元化的需求,著力打造精品教材建設工程。目前,教材編寫的最大缺陷是本校教師編寫,本校出版社出版,在校學生使用,這種模式導致教材內容較為單一,其不良后果是學術交流和學術積累不足,導致學生對教學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因此,高校要著力發(fā)展原創(chuàng)性教材,打破教材系統(tǒng)封閉運行的狀態(tài),打破學術壁壘,加強高校之間的教材建設合作,緊跟時代步伐,實時更新教材,使教材體系更加趨于合理。
3.改進教材管理模式
要想改進現有的教材管理模式,高校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材管理隊伍,保障教材管理職能的充分發(fā)揮。在增加人員的同時,高校必須對管理人員進行能力素質和行業(yè)素質的培訓。培訓形式分為脫產和在職兩種,其中在職培訓既不影響工作,又能解決實際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種邊學習邊工作的培訓模式值得提倡。培訓的內容應有教材管理、教材建設和研究,以及計算機管理等;培訓的方式可以是邀請專家學者來校做報告,也可以到兄弟院校參觀學習,還可以參加教材工作學術會議,從而切實提升教材管理水平,增強服務意識,并在提高認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工作的問題。此外,高校還要樹立良好的管理理念,改進教材管理方式,做到以學生為本,發(fā)揮教材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為學生和教學工作服務。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會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程度,關系到高校的未來發(fā)展。當前,我國高校教材管理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亟須解決,且嚴重制約著高校教育的發(fā)展。因此,高校應根據本校的特點和發(fā)展目標,積極推動教材管理工作,保障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孝惲.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高校教材管理思路探析[J].中國市場,2014,(14).
[2]宋慧杰.高校教材創(chuàng)新管理的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2).
(作者單位:江西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