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 之 圖:高 尚
說起兒童歌劇,德國的孩子,有《漢澤爾與格蕾泰爾》;法國的孩子,有《男孩和魔法》;《彼得潘》的故事也被搬上了歌劇舞臺;莫扎特的《魔笛》雖然篇幅較長、也并非專門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但是縮略版依然非常適合給孩子們欣賞。全世界無數(shù)的孩子通過妙趣橫生的兒童歌劇,親近這門藝術,培養(yǎng)了對美的感悟。
國家大劇院近年來不斷開拓有中國氣度、中國故事、中國思想的兒童歌劇,《漁公與金魚》《阿凡提》等兒童歌劇都廣受好評。在國家大劇院成立11周年之際,將眾所周知的童話形象“沒頭腦”和“不高興”搬上歌劇舞臺,將藝術價值、教育意義和審美體驗融為了一體。給中國孩子們送上這份沉甸甸的歌劇禮物,是大朋友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從劇院的管理者、劇院演出制作者,到導演、指揮家和歌唱家們,毫無疑問都傾注了童真和感情,帶著溫度完成了這部美妙的制作。
如同歷史上偉大的歌劇大部分源自大文豪們的詩歌或戲劇一般,但凡成功的兒童歌劇,也離不開成功的兒童文學。《沒頭腦和不高興》是新中國成立后幾代人共同的美好回憶,是中國文化的“超級IP”。我國著名兒童文學翻譯家、作家任溶溶老先生1956年塑造的這個幽默、生動,又極富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講述了粗心大意的“沒頭腦”和任性壞脾氣的“不高興”這兩個孩子,對自己的小缺點總是不以為意,通過一次亦夢亦幻的穿越,最終明白了小毛病會釀成大惡果的道理。這部名著創(chuàng)作至今已60余年,成為了兒童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根據(jù)原著改編的小人書、動畫片家喻戶曉。
歌劇《沒頭腦和不高興》的音樂創(chuàng)作是成功的。兒童歌劇編制不大,舞臺和觀眾席的互動感較強,音樂風格比較詼諧、活潑、動感。樂隊和合唱團的人數(shù)不多,室內(nèi)樂的纖細感和豐富音色非常適合小朋友們熟悉不同的樂器,體會音樂對劇情的詮釋??紤]到很多小朋友是第一次走進劇場,青年指揮家賴嘉靜在開幕前用了很短的時間對歌劇的聲音、樂隊等作了簡單的介紹,也兼作為序幕介紹了對劇情推進有重大作用的劇中角色——“鬧鐘”和“秒針”。歌劇里,中國音樂的元素,例如劇中“武松打虎”場景中的由京劇唱腔改編的合唱、打擊樂等,將故事推向了高潮。出色的青年歌唱家王海濤、梁羽豐、郭飛讓小觀眾們近距離感受到美聲歌唱的魅力。
舞臺的設計和導演的調(diào)度頗具匠心。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空間并不大,缺乏傳統(tǒng)劇場舞臺的深度和距離感,但同時也賦予了觀眾親近和互動的可能。兒童戲劇專家余又熙表演的“秒針”,恰當?shù)貜浹a了“鬧鐘”(花腔女高音)在劇情敘述方面的不足,兩人一念一唱,故事娓娓道來,時常和臺下小朋友們問答互動,場面妙趣橫生。背景動畫制作是孩子們喜愛的部分,沒頭腦設計的千層大樓、“武松打虎”的動畫場景,都讓孩子們瞪大了眼睛,進入了奇妙的世界。
唯一的缺憾,就是演出場次實在是太少了。演出票一搶而空,甚至都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的宣傳,許多孩子和家庭無緣欣賞。不過,有了這樣成功的開端,后續(xù)的二輪、三輪演出還會遠嗎?許多國外一流歌劇院都有專門的兒童演出季或兒童演出系列。國家大劇院擁有《白雪公主》《阿凡提》和《沒頭腦和不高興》等孩子們喜愛的歌劇制作,能否不斷豐富劇目制作,推出一流的兒童演出系列甚至兒童歌劇節(jié)?能否結(jié)合歌劇進學校、進社區(qū)等活動,或通過歌劇電影、電視等媒體形式,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廣藝術家們的非凡創(chuàng)造?甚至,能否考慮將兒童歌劇從小劇場搬到大劇場進行制作,不但可以增加十倍的觀眾,也可以邀請最棒的編舞、歌唱家、指揮和樂團。畢竟,《漢澤爾與格蕾泰爾》的首演指揮是理查·施特勞斯(后續(xù)還有馬勒);《男孩和魔法》的首演指揮是德·薩巴塔,編舞則是舞蹈界不世出的天才喬治·巴蘭欽(Balan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