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朝霞
[摘 要]在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下,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復雜化多樣化,其中包括就業(yè)、情感等心理問題,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項目組使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現(xiàn)狀調查問卷》隨機調查了260名大學生,結果顯示雖然大學開設了一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并不系統(tǒng),也缺乏針對性。而且其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考核方式、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教師可通過在全校公選課中使用嘗試活動體驗、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采用scl-90進行前后測試,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課程實施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2-0115-04
一、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的壓力不斷加劇,人際關系、就業(yè)、經(jīng)濟、情感等問題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變得多樣化和復雜化。研究表明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上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心理問題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因此許多高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通過這些課程使大學生理解了心理學知識、了解了自身,也習得了一些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心理健康調節(ji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這對大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畢竟不同于學科教育的以理論學習為基礎、以應用實踐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視感受領悟和自我實現(xiàn)。同時,研究者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育目標、開展的教學內容、使用的教學方式等理論探討居多,而實踐研究較少。對這些問題認識上的模糊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管理沒有一個清晰的方案,課程設計缺乏系統(tǒng)性,課程價值難以實現(xiàn)。
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大學生問卷調查,基于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提供適合其身心發(fā)展又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低效問題提供解決途徑。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時期,從深層級和發(fā)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臨著一個教育模式構建的問題。這種模式的構建是適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大學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許多特點,但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大學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會上的青年。本研究隨機抽取了260名選修了全校公選課的大三學生,這是因為大三學生在校兩年已經(jīng)完成了本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的一半課程,其中主要是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yè)基礎課程。這些條件使得本研究中的研究對象對大學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反思自身近三年的大學生活也能提出比較切合實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對他們進行調查能夠較為全面反映當前大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和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實需求。
本研究使用了汪東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現(xiàn)狀調查問卷》來進行調查,其中有3位學生未完成調查,共有253位來自文科、理科、藝術、體育和工科專業(yè)的大學生的調查結果反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
(一)課程開設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大學生群體中只有114名的調查對象明確所在院系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占被調查者的44.4%。認為沒有開課的和不知道的各有41.2%和15.4%。說明一半多的院系并未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實施需要一定師資,但不是所有專業(yè)都可以在院系層面配備這樣的人員。
(二)學生關心的心理問題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最關心的心理問題前四位分別是就業(yè)(19.4%)、自我認識(14.7%)、情緒控制(13.4%)和學習問題(11.1%)。這樣的結果充分反映了大學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三)教學方式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大學生已上過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教師采用比較多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32.9%)、案例分析(30.1%)和觀看多媒體資源(16.9%)。其基本反映了該課程中教學方法的現(xiàn)狀,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考核方式、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但是調查結果也顯示,大學生比較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方式分別是案例分析法(28.3%)、活動游戲法(25.7%)、討論法(17.3%)和心理劇表演(14.9%)。這是比較符合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特別是對于大學生來說,其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鼓勵他們投入心理體驗,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四)考核方式
從調查結果看,現(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考核還是以提交論文(39.6%)、卷面考試(36.8%)為主。但是調查結果也反映,大學生比較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考核形式是活動中的表現(xiàn)(43.6%)、量表測試(24.5%)。
(五)課程內容
從調查結果看,現(xiàn)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比較全面:人際關系(17.5%)、自我認知(14.4%)、情緒調控(12.8%)、戀愛心理(12.1%)、壓力應對(8.5%)、學習心理(8.4%)、挫折及其應對(8.3%)、人格心理(7.5%)、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6.4%)、性心理(3.7%)和其他(0.4%)。但是相比大學生關心的心理問題——就業(yè)(19.4%)、自我認識(14.7%)、情緒控制(13.4%)和學習問題(11.1%),現(xiàn)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和大學生心理健康需求之間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六)教學效果
從調查結果看,現(xiàn)有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影響中,41.1%的受教學生能運用所學積極調整心態(tài),但是這個比例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需。除此之外,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28.6%的大學生“了解和識記了一些理論知識”,15.6%的大學生能夠“在課后與同學有談資”,9.1%的大學生被引發(fā)“關注相關報道”,也有5.5%的大學生只是“聽聽而已”。
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能簡單地以知識技能的掌握來判斷,也不能僅僅依靠大學生書面文字來描述其心理健康狀況。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探索
(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想
雖然大學開設了一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并不系統(tǒng),也缺乏針對性。而且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考核方式、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這樣建立:
1.課程整體由學校統(tǒng)一設立,整合學校現(xiàn)有的教師、教學資源,各院系根據(jù)不同年級、專業(yè)、性別等因素開展系列教育。從學校層面來說,由教務管理部門通過教學改革更新培養(yǎng)計劃,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改變相應的考核形式;由學生管理部門通過各種學生活動,滲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院系層面來說,可以對應相關專業(yè)特色、學生特點開展特色教育,如在女生集中的院系增加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藝術專業(yè)可以進行藝術治療的相關介紹等。
2.課程形式有公共必修課、全校公選課、專業(yè)選修課,由學生自主選學。同時結合新生教育、實習實踐、畢業(yè)生教育、班會、校園文化月等活動,開展講座、辯論、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作為學生日常表現(xiàn)計入綜合測評分數(shù)。
3.課程內容應該根據(jù)不同群體學生的需求來安排。如安排新生的適應性教育、人際關系教育等,安排大一、大二的學生學習心理教育、考試心理教育等,安排大三、大四的學生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就業(yè)指導等。
4.教學形式不應拘泥于課堂講授,以體驗參與、行為塑造為主,在教學中引入藝術形式、游戲活動。如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心理測試、團體訓練、心理劇表演、角色扮演、體驗活動等。
5.課程考核取消考試形式,以學生自我體驗報告、心理教育活動表現(xiàn)為主,可以輔以心理測驗考查教學效果。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踐
研究者利用全校公選課(生活中的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心理學電影的鑒賞)的課堂,嘗試了活動體驗、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通過改革課程教學嘗試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使用SCL-90作為對教學效果的一項檢驗。
項目組在課前按照自愿原則選取55名學生作為實驗組,又從沒有選擇上述三門課的學生中隨機選取了55名作為對照組。對110名學生在開課前和學期末結課后進行了兩次SCL-90測驗,其中有14名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完成兩次測驗。
從表2可以看出課程實施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總分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孤獨傾向、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沖動傾向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學習焦慮、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通過一段時間的課程實施對選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積極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干預前后實驗組在總分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在過敏傾向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孤獨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因子上不存在差異。這進一步說明選課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結束語
本研究在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基礎上,通過心理測驗驗證了在學校公選課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有效性。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不但要繼續(xù)跟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解決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還要進一步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方式的改革——學生通過在線學習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要努力實現(xiàn)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個體素質及其整體水平的進一步專業(yè)化,期望在新技術情境下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 參 考 文 獻 ]
[1] 汪東.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8(5):12-15.
[2] 劉春燕,劉衍,陳顯莉,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材分析及編寫要求[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4):89.
[3] 安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無錫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論叢,2011(6):58.
[4] 朱占占. 高職通識教育《智力與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改革初探——以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96.
[5] 弓民. 略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5):49.
[6] 譚可堅.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與維護[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4(3):85.
[7] 謝靜靜,劉曉晨. 家庭在少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 2016(25):125-128.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