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高級中學,江蘇蘇州 215021)
公平是人類一直追求的價值理想,教育公平也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關于教育公平問題的探討,研究者大多關注城鄉(xiāng)間、地區(qū)間等宏觀層面的問題,這方面研究成果卓著,不少建議已被中央政府采納。但是教育公平問題在微觀層面的研究則較少被人關注,比如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公平現(xiàn)象是不容忽視的。
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一碗水端平,對全班學生沒能做到一視同仁,沒有給學生均等的教育機會和公正的評價;同時也包括在課堂上學生互動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不平等。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教學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如果我們忽視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公平現(xiàn)象,視而不見甚至諱疾忌醫(yī),那么無疑將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
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大致可以這樣分類。(1)從教師的主觀意圖來劃分: 有教師無意制造的不公平和有意制造的不公平;(2)從學生的主觀感受來劃分:對教師有意無意施加的不公平,有些學生能主觀感受到,有些學生則感受不到;(3)從不公平施加的頻率來說: 有些教師只是偶然施加,而有些教師則經(jīng)常性施加;有些學生偶爾遭受不公平,而有些學生則經(jīng)常遭受不公平;(4)從遭遇不公平的學生多少來劃分:有些班級內(nèi)相當多的學生遭受不公平對待,有些班級內(nèi)少數(shù)學生受到不公平對待;(5)從不公平的施加者來劃分:有教師施加和學生施加兩種。
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 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中、 教師的教學評價中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中等幾個方面。
那么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
2.1.1 為什么教師會無意制造不公平
有些教師教學技能差、教學藝術欠缺、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敏感性弱,因此雖然主觀上并無惡意但往往事與愿違,甚至好心辦壞事。如有教師說:“我痛罵學生是為了讓學生好。”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斯曾說:“對待孩子的自尊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上顫動欲墜的露珠?!?/p>
2.1.2 為什么教師會有意對學生施加不公平
①教師的心理偏見。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會產(chǎn)生第一印象、暈輪效應、社會刻板印象等心理偏見,從而影響了教師客觀、全面地認識和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
②教師的思維定式。傳統(tǒng)型的教師習慣于主宰課堂,不容學生質(zhì)疑。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說:“美國的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鼓勵他們向最了不起的權威提出質(zhì)疑?!倍袊牟簧俳處熑粤晳T于向學生發(fā)號施令,肆意剝奪學生的學習權利,這是對全班學生施加的不公平。美國學者威廉姆斯博士在考察中國教育之后,寫了一封有針對性的信,他寫到:“教師并非真理的掌握者,而是真理在教師和學生面前某個另外的地方,所以一起探索和追求真理是他們共同的任務?!?/p>
③教師的性格缺陷。這個問題存在于少數(shù)教師身上。如果一個教師存在暴躁易怒、心胸狹窄、刻薄陰險等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怎么可能保證學生會受到公平對待呢?
④教師的師德缺失。有良好師德的教師也可能會無意制造不公平,但師德缺失的教師必然會有意使學生遭受不公平對待。所以在教育部下發(fā)的文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堅決反對教師譏諷、歧視、侮辱學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p>
⑤不合理的師生關系。專制型或放任型的師生關系容易導致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不公平現(xiàn)象。美國心理學家?guī)鞝柼亍だ諟兀↘.Lewin)等人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根據(jù)師生之間不同的情感和態(tài)度、 教師的行為等維度可以將師生關系分為三種類型: 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專制型的師生關系下,學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師的不公平對待; 放任型的師生關系可能會導致學生對學生施加不公平。
有些學生個性怯懦、 缺乏權利意識、 自我保護意識,加劇了某些教師“為所欲為”地對學生施加不公平。
學生中的某些“強勢群體”由于缺乏合作精神、平等精神,導致了課堂教學上生生互動中“弱勢群體”學生往往處于不利地位。
當前我國中小學班級人數(shù)一般為50 余人,甚至多達70 人,如此多的學生客觀上也導致了教師難以開展差異教學,實施個別化教學,難以關注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使教師在維護教育公平時有心無力。
有些學校辦學思想不正,教育的功利性目的太強,高舉考試指揮棒,對教師的考核只看考試分數(shù),對學生的評價只看考試成績。在學校內(nèi)設重點班,重點培養(yǎng)尖子生,對差生任其自生自滅,甚至勸其轉學或退學。這必然使一部分學生遭受不公平對待。
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呢?
遭受不公平對待的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自卑、抑郁、緊張、恐懼的心理,學生的正常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心理被扭曲、心靈被摧殘,嚴重者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甚至內(nèi)心深處會因此埋下仇恨的種子,這不得不令我們教育者擔憂和深思,而這也嚴重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一個不能公平公正對待學生的教師是不會贏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的,相反他得到的是學生的冷漠、鄙視和厭惡。因此他很難獲得職業(yè)成就感和審美體驗,而沒有這些精神支持,一個教師是不大可能獲得良好的專業(yè)成長的。
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xiàn)象阻礙了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因而會直接制約課堂教學整體質(zhì)量的提高。健康的校園文化離不開和諧、良性、健康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不公平使得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處于緊張、疏遠、甚至對抗的狀態(tài),這怎么可能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呢?
班級就是縮小了的社會,中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形成階段,不公平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必將對學生產(chǎn)生長遠的消極影響——學生可能會成為呆板麻木的服從者、冷漠厭世者、甚至可能成為仇恨者、恐怖事件的制造者。班級中的兩極分化,可能會導致未來社會的潛在的兩極分化,微觀層面的教學不公平的放大延伸,可能使社會有機體存在潛在的斷裂危險,非常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教師要加強教學反思、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學技能、錘煉教學藝術,畢竟不少教師無意制造不公平。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說過,在經(jīng)歷了若干年的教育工作之后,他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和失敗,教師是決定性因素,教師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景的主因。身為教師,我們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活得悲慘,教師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fā)靈感的媒介,教師能讓人丟臉,也能讓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yǎng),還應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等,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真正尊重和呵護每一位孩子。
要克服自卑、怯懦心理,多和教師、同伴溝通交流;要增強平等意識、權利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正當?shù)摹翱範帯?。遭受不公平對待時可向班主任、學校有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等逐級反映。
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明確教育目的觀,健全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加強師德建設; 要建立健全學生權利的保護機制,如設立公平信箱、師生聯(lián)合組成公平委員會、校長接待日、校園開放日等。
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宣傳推廣和監(jiān)督實施,進一步加強對師德建設的引領;研究中小學小班化教學的可行性方案,切實減少現(xiàn)有班級的人數(shù)額定,以利于學校實施差異教學。
教育應當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不是追求平均主義,而是促進每一個個體在其天賦基礎上接受適切的、良好的教育,以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素質(zhì),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所以,需要我們在宏觀層面、微觀層面都切實推進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