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勁
(沈陽市口腔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2)
根管治療作為臨床口腔科常見治療方法,主要治療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等,隨著近些年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根管治療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但由于老年患者根管較細,且伴有一定程度的鈣化及鎖閉,同時由于其機體對該治療耐受程度較弱,因此治療效果不理想[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有學者指出,采用顯微超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根管治療的成功率。本次研究特選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進行根管治療的103例老年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特選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進行根管治療的103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22例,年齡66~89歲,平均(75.26±5.19)歲,經(jīng)診斷,全部患者均符合根管治療標準,其病理類型為:根尖炎59例,牙髓炎44例。并排除以下情況:①患者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②患者伴有嚴重智力障礙或精神類疾??;③患者伴有嚴重意識障礙或無交流能力。
1.2 研究方法:全部患者均在顯微超聲技術支持下,行根管治療,其護理方法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在治療前,采用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就顯微根管治療的要點及注意事項進行說明,同時告知其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在其明確后進行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避免因緊張、恐懼等情緒影響治療。術前常規(guī)拍攝X線片,以確定牙根及根管彎曲、鈣化情況及根管壁厚度,并對折斷器械類型、長度等進行分析,之后準備根管顯微鏡及超聲治療儀等器械。
1.2.2 術中護理:①體位護理:根據(jù)患者牙位及具體情況調整光源,并使患者體位保持130°~160°,以免因患者年齡較大發(fā)生嗆咳,對伴有頸、腰疾病的患者,在其相應部位放置小軟枕,以提升其舒適度,并每隔15 min左右使患者進行漱口并適當休息,避免其過于疲勞[2],患者漱口時,護士應對其進行協(xié)助,以免污染治療環(huán)境,在對患者椅位進行調節(jié)時,應事先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因此出現(xiàn)緊張感。②開髓護理:在進行開髓治療前,護士應對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表情及反應,并詢問患者感受。當進行開髓、去腐等操作時,護士應及時將患者口腔中水、唾液及碎屑進行吸除,并采用吸唾器對患者舌黏膜及頰黏膜進行有效保護。③根管疏通護理:當醫(yī)師對根管位置進行探查或尋找斷針時,護士應對顯微鏡位置及光源亮度進行及時調整,在進行鈣化牙體打通過建立旁路時,護士應及時使用氣槍將碎屑清除,保證醫(yī)師視野良好,在進行治療器械傳遞時,護士應盡量使用左手傳遞,以免使用右手傳遞而對患者面部造成損傷,并在傳遞過程中使物品或器械貼近醫(yī)師,同時保證器械的工作頭方向始終指向患者口腔部位[3],使醫(yī)師在接到器械后即可開始工作。④根管預備護理:在進行根管長度的測量時,護士應及時將根測儀拉鉤安置在北側牙對側口角部位,并對工作長度進行測量,當患者需進行多根管治療時,對每個根管具體情況進行記錄,并根據(jù)根據(jù)患者治療部位配置擴大針。⑤根管填充護理:進行根管填充時,根據(jù)根管長度及大小選擇適合的主尖,并對其長度進行測量,準備根充糊劑,將主尖交由醫(yī)師進行試長,與患者情況相符后進行X線拍片,確認填充完全后,進行副牙膠尖填充,直至完全將根管封堵,最后將根管口進行封堵。
1.2.3 術后護理:治療后,指導患者站立并接下其胸巾,預約下次治療時間,關閉顯微鏡電源,并將高速渦輪空轉1 min,以排空其水分,對治療區(qū)域進行常規(guī)清潔及消毒。
患者治療時間為(35.26±5.83)min,經(jīng)X線片顯示全部為恰充,且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均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患者具體治療類型見表1。
表1 患者具體治療類型
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其牙髓腔也逐漸發(fā)生改變,壓根孔以發(fā)生鈣化現(xiàn)象,導致根管治療難度加大,而采用顯微超聲技術能夠為醫(yī)師提供良好的光源及發(fā)放大倍數(shù),提高了治療成功率[4]。但同時,由于多數(shù)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對治療產(chǎn)生影響的疾病,且老年患者由于溝通及行動功能較弱,給治療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需要護士對其進行協(xié)助。在治療前,護士應針對老年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溝通及心理干預,避免因患者出現(xiàn)的緊張或恐懼對治療造成影響,同時,由于該治療操作較為復雜,所需器械種類多,治療時間長,因此護士應掌握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并對該操作方法進行充分了解,以達到對治療的有效配合,使手術能夠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