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瑤
摘要:從紅木、琥珀兩種材料入手,結合中式藝術首飾創(chuàng)作手法,探討紅木與琥珀余料作為現(xiàn)代創(chuàng)新首飾材料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了加強作品的藝術設計特色,并對市場上現(xiàn)有紅木首飾設計進行了分析,思考如何把現(xiàn)代首飾設計與自然、古典、傳統(tǒng)中式木質首飾完美的詮釋出來,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為中式紅木首飾與琥珀完美結合做出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紅木琥珀;首飾;設計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8.094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以及消費者對美好生活更高品質的向往,人們再也不滿足現(xiàn)有首飾的材質、設計。人們更多傾向于對綠色、時尚、環(huán)?;貧w自然的審美追求。在現(xiàn)有珠寶首飾設計領域中,國內外的設計師常運用貴金屬和各類寶石來進行設計,以達到貴氣、增值保值的效果。紅木鑲嵌琥珀首飾則是把琥珀鑲嵌在紅木首飾上,把兩種珍貴的不可再生的材料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使其首飾展現(xiàn)出另外一種魅力特色。
1中式“紅木首飾”的概念
1.1“紅木首飾”的定義
紅木是我國高端、名貴木材的統(tǒng)稱。被視為木頭中的瑰寶,紅木為熱帶地區(qū)所產,豆科,紫檀屬的植物。中國人對紅木文化就像對黃金、翡翠一樣有著很深的偏好情緣。紅木最初是指紅色的硬木,當然雞翅木、黃花梨、緬甸花梨等木材的顏色不會呈紅色。隨著人們對紅木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紅木比較緩慢的生長速度,成材周期超過百年,所以紅木彌顯珍貴。我國南部的原產紅木,在明、清時期就因為被肆意砍伐,早已所剩無幾。因此我國現(xiàn)在市面上銷售的紅木,大多是東南亞出產。雖然在我國廣東、云南也有培育,但遠遠未成氣候。紅木材質堅硬,花紋美觀,是高檔及名貴家具,甚至工藝美術品、首飾等首選用材。但目前紅木家具市場處于“重材輕藝”的現(xiàn)象,造成紅木過度消耗。自然紅木屬不可再生資源,然而市場對于紅木的需求是無限的。把制作紅木家具剩余的邊角料有效的利用起來,做成小件紅木首飾,如:手串、戒指、吊墜、胸針等。對于首飾的材料來說,也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對于日益枯竭的紅木原材料可持續(xù)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2中式“木首飾”的風格
中式風格是以中國古典設計藝術風格為主要代表,造型講究和諧對稱,色彩講究對比強烈,工藝講究精雕細琢,而且喜歡選用龍、鳳、魚、花葉等作為圖案,甚至達到巧奪天工的效果。而現(xiàn)代中式風格更多地運用了后現(xiàn)代手法,把傳統(tǒng)的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再設計)以另一種特色的符號出現(xiàn)。中式風格并不是全面地復古明清,而是通過采用各種后現(xiàn)代中式風格特點,以端莊豐華、清雅含蓄的方式,表達出對東方精神境界的追求。
那么,作為紅木首飾作品,其中式風格又應該具備哪些特征呢?首先,應具有大氣渾厚的特征,體現(xiàn)中華民族性格特征,具有典雅、古樸、含蓄的內涵。正如日本風格是精致細膩,而美國風格卻體現(xiàn)出大氣奢侈,到了歐洲風格,表達的卻是高貴華麗,這些都是因為民族性格各有不同。其次,還要具備豐富的人文內涵,也就是說,中式風格的紅木首飾還必須具備豐富的人文內涵,比如吉祥的寓意或聯(lián)想。最后,從現(xiàn)代審美角度出發(fā),要迎合市場消費者的審美與需求。
1.3中式“紅木首飾”創(chuàng)作的主要設計元素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底藴深厚,那么到底中式的元素是什么?有哪些設計元素可以代言中式風格呢?
如果要在首飾設計中找到一抹獨特的存在那一定是這抹——中式風。中式風的悄然崛起驚艷了國際時尚圈也吸引了不少國際大牌的注意。從紅木首飾設計角度來看,也可以運用以下幾種設計元素。
1.3.1中式服飾
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底藴豐富而深厚。那么到底中式的元素是什么?,紅木首飾工藝對這些元素的展現(xiàn),也更加考驗工藝的絕妙之處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時尚潮流的深遠影響,永不過時的中式服飾元素在紅木首飾設計里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3.2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古樸唯美的亭臺樓閣或古老神秘的建筑構造,唯美的結構及線條用紅木材質表達出來,制作成精致的紅木首飾,呈現(xiàn)雅而不俗的風格是對紅木首飾的一大創(chuàng)新。
1.3.3龍鳳題材
龍鳳題材自古在中國人心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首飾設計中,龍鳳題材的運用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元素了,時尚大咖都對其愛不釋手。此題材在紅木首飾設計中常出現(xiàn)在發(fā)簪、手鐲、胸針等首飾類型中,讓喜歡中式紅木首飾消費者對其爭相追捧。
1.3.4中國文字
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也為首飾設計師們提供了無限的設計靈感,例如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喜慶、對稱之美的“雙喜”文字,與傳統(tǒng)的紅木材質相結合,更體現(xiàn)中式設計之美。
2琥珀的性質特點及款式類型
琥珀,是透明的有機生物化石,通常呈現(xiàn)出是一種透明或半透明的有機質,是距今有4000—9000萬年前的南洋杉科、豆科等植物的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石化而形成,有的內部包有花瓣或小昆蟲,奇特異常。
琥珀常見的種類有: 金珀、血珀、花珀、藍珀、蜜蠟、昆蟲琥珀等。琥珀呈不規(guī)則塊狀體,大小形狀各異。透明琥珀色呈暗紅色,稱為琥珀,而呈金黃色,稱為金珀。除此之外,還有的黃色重至蜜黃色、棕色重至棕紅色、淡綠色重至綠褐色、淺紅色重至淺棕色等。還沒有加工的原料拋光后多呈樹脂光澤甚至近玻璃光澤。琥珀是較早受消費者喜歡的珠寶之一,隨著琥珀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逐漸升高,喜歡收藏、佩戴琥珀首飾的消費者相對也增加了不少。早期琥珀以串珠形式出現(xiàn),或以配珠出現(xiàn)在其他材質首飾上作為輔料。近年來消費者的審美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琥珀首飾的款式也越來越獨特,多以18K金或銀材質進行鑲嵌設計為主,款式以吊墜、戒指、耳飾、手鏈居多,制作工藝上也更加優(yōu)良、精美。
3琥珀在中式“紅木首飾”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3.1造型方面的創(chuàng)新應用
最早的“中式”首飾設計風格常常會表現(xiàn)為疊加、單純復制中國古典元素,或將中國歷史文化中沉淀下來的具有中式風格的設計元素稍加修改,重新組合、演變成可用于創(chuàng)作新首飾的元素(圖案首飾化),這種首飾設計風格在現(xiàn)代設計領域中仍在延用,并被稱為“復古”的首飾設計手法。
3.2紋樣方面的創(chuàng)新應用
紋樣,作為裝飾的重要部分,同裝飾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之一,在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伴隨和貫穿了整個人類生活。而且,不同的紋樣,反映了不同時期的、不同的風俗人情,古代原始社會的紋樣,是簡單直觀的,而奴隸制社會,紋樣變成了粗獷的、簡潔的,再發(fā)展到封建社會,紋樣已經進化成了精致、繁復的程度,既有飛鳥走獸,也有花鳥蟲魚等各種吉祥紋樣。各種紋樣,都凝聚著那個時代的、獨特的審美觀念及藝術風格。
從古至今,有無窮多的精美紋樣被保存、流傳和學習、并升華下來,這些瑰寶,都可以被我們廣泛地應用在現(xiàn)代首飾設計當中。
中式風格的紋樣,雖然種類和樣式繁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分為幾個大類:比如:(1)動物紋樣;(2)植物紋樣;(3)蟲魚紋樣;(4)器物紋樣;(5)寓意吉祥紋樣;(6)平面幾何紋樣;(7)立體幾何紋樣。其中被經常使用在首飾設計中的有云紋、回紋、卷草紋等。
3.2.1直接移用
設計過程中,有選擇的吸收、巧借、融和現(xiàn)在或以前的造型 ,從而設計出新的首飾作品,而且還可以對以前或現(xiàn)有的造型進行直接分解或間接分解。
3.2.2間接移用
然而在首飾設計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設計人員對于有些準備借用或參考的造型,在進行直接分解時,遇到很大或很多的困難,這種時候,采取間接分解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可以在參考、借鑒、移用時進行大量的取舍:比如說: (1)當遇到輪廓形狀與細節(jié)同時變化時,輪廓形狀不變,只做細節(jié)變化;又或者:細節(jié)不變,對輪廓外形做改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重點突出設計的某一部分,通過,改變首飾的比例和結構,從而增強首飾的裝飾效果。 (2)增加或減少設計中重要或不重要的部分,從而使其造型圖案或復雜化或單純化。
4結論
隨著首飾設計以及材料應用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紅木材料在首飾中的應用也越發(fā)常見,從而讓一件木藝首飾煥發(fā)出持久的魅力。同樣的一件首飾加入了新的材料元素(琥珀),會給人帶來新的感受。首飾設計的不斷發(fā)展,首飾材料不斷融入新的東西,必須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與藝術精髓。只有這樣,首飾的發(fā)展才能達到一個更新更高的高度,珠寶首飾設計才能夠突破限制,迎來一個更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施吉楨,吳亦昊.首飾設計的中國風[J].科技視界,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