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寫大海
海頓是18世紀奧地利的大作曲家,一生寫了一千多部作品,被后人譽為“交響樂之父”。他的晚年生活安穩(wěn),但他在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那時他到維也納學音樂,為了生活,不得不經常在街頭拉小提琴,來獲得路人的施舍。
海頓和幾位朋友在街頭演奏他新作的樂曲,地點正好在著名歌劇經紀人柯茨住所的窗下??麓脑诩依锫牭綇慕稚蟼鱽韾偠那俾?,旋律優(yōu)美、流暢,于是走到窗前向下問道:“誰寫的曲子,這么好聽?”海頓回答:“我寫的,先生?!薄罢埳蠘莵恚 笨麓慕o了海頓一個臺本,請他為歌劇譜曲。劇中有一段情節(jié)是描寫波濤洶涌的大海,海頓不知如何寫,因為他從沒見過大海。海頓無奈,只能在鋼琴上反復試驗各種曲調,但是都不理想,最后海頓生氣地將雙手在鍵盤上用力一砸:“見鬼去吧,洶涌的大海!”柯茨不禁跳了起來:“就是這樣寫!”于是,海頓寫出了第一部歌劇。
貝多芬斗“小偷”
顧名思義,小偷,就是偷人家東西的。可是有一種“小偷”卻專門偷人家的音樂作品,音樂家貝多芬就碰到過。
貝多芬的鋼琴曲非常受人喜愛。那時,作曲家中不乏平庸之輩,其中有些人為了追逐名利,便經常剽竊別人的作品,并占為己有,貝多芬也就成了他們最主要的目標。他們常常躲在貝多芬住所的窗下,邊聽貝多芬在鋼琴上創(chuàng)作邊將音樂記錄下來,然后回家稍加整理,冠以自己的大名就出版了。貝多芬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氣,為了躲避這些“梁上君子”,貝多芬不敢在一個地方住太久,平均每半年就要搬一次家。即使這樣,他還是無法逃脫這些小人的跟蹤。所以,有時貝多芬發(fā)現(xiàn)窗外有可疑的人,就故意彈錯一些音與和聲,而那些無知的人如獲至寶,照樣偷來以自己的名義出版。等到貝多芬真正的作品演出或出版時,他們才知上當了,他們的卑劣行徑也敗露在了人們的面前。而對貝多芬來說,當然是件很開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