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錚
摘要:大型歷史原創(chuàng)歌劇《圖伯特》是一部謳歌錫伯族人戍邊屯墾、為國奉獻,扎根邊疆,艱苦奮斗的壯麗詩篇,該劇在凸顯圖伯特這個人物主線的同時,設(shè)計了烏布里、麥爾江、妮嫚芝、費揚古等幾條副線人物,形成矛盾交織,促進了劇情發(fā)展,并把妮嫚芝和費揚古的愛情故事穿插在劇中,為劇情減輕了一些枯燥和硬朗。在歌劇《圖伯特》這部劇中,筆者飾演妮嫚芝這個角色。為了把《圖伯特》歌劇中的妮嫚芝演好、演活,筆者為妮嫚芝做了人物分析和表演設(shè)計。并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抓住年齡特點設(shè)計表演形態(tài);從音色和情感上表現(xiàn)人物這三個方面來塑造妮嫚芝的形象,讓歌劇《圖伯特》中的妮嫚芝立體地展現(xiàn)在舞臺上。
關(guān)鍵詞:歌劇? ?《圖伯特》? ?人物形象? ?性格與情感
中圖分類號:J83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2-0136-03
大型歷史原創(chuàng)歌劇《圖伯特》是一部謳歌錫伯族人戍邊屯墾,為國奉獻,扎根邊疆,艱苦奮斗的壯麗詩篇。歌劇以圖伯特修大渠為主題演繹了錫伯族西遷新疆伊犁駐防,屯墾戍邊維護國家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完整,解決錫伯人自身溫飽和民族生存問題,把荒漠變成了綠洲,把西遷的使命落到了實處使察布查爾變?yōu)槊利惛皇摹叭饨稀?,完成了戍邊屯墾的歷史使命。
歌劇《圖伯特》在凸顯圖伯特這個人物主線的同時,設(shè)計了烏布里、麥爾江、妮嫚芝、費揚古等幾條副線人物,形成矛盾交織,促進了劇情發(fā)展。委婉地講述了圖伯特不惜冒著滅九族的風(fēng)險力排眾議修大渠的故事,更加顯示出錫伯族戍邊屯墾成功壯舉和圖伯特的偉大。
該劇把妮嫚芝和費揚古的愛情故事穿插在劇中,如同在干涸的荒漠流入一股清泉,為劇情減輕了一些枯燥和硬朗。美麗的愛情故事如同在不倒的胡楊樹邊綻放了一朵馬蘭花,讓黃沙漫布的土地上有了色彩,為剛直硬朗的主線增添了多彩的內(nèi)容,使圖伯特這個人物更加鮮活真實可信。
《圖伯特》歌劇中的妮嫚芝是一個豆蔻年華、充滿生機的少女,出身官宦家庭的大小姐,是劇中人物戍邊官員烏布里的女兒,優(yōu)越感較強。然而,雖是出身官宦仍平易近人,熱情為人,知禮儀、懂規(guī)矩,受人愛戴。在妮嫚芝的身上還表現(xiàn)出錫伯人不屈不撓、寧折不彎的性格。
妮嫚芝的父親烏布里和圖伯特是兒時要好的玩伴,現(xiàn)今同在駐地當(dāng)差,兩家關(guān)系密切。妮嫚芝與圖伯特的兒子費揚古是一對兒熱戀的情人,為此,在圖伯特這部歌劇中,圍繞著修大渠這一動議,圖伯特和受敵國間諜麥爾江挑唆而極力反對圖伯特修大渠烏布里產(chǎn)生了矛盾,也讓妮嫚芝和費揚古的愛情經(jīng)歷了生死的考驗。最后,在圖伯特的帶領(lǐng)下,錫伯族軍民鏟除了外敵化解了矛盾,大渠修成了,既守住了國土,又解決了錫伯族的生存問題,還挽救了妮嫚芝和費揚古兩人甜美的愛情。
在歌劇《圖伯特》這部劇中,筆者飾演妮嫚芝這個角色的。為了把《圖伯特》歌劇中的妮嫚芝演好、演活,在導(dǎo)演的授意和指導(dǎo)的基礎(chǔ)上,筆者為妮嫚芝做了人物分析和表演設(shè)計。
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
妮嫚芝首次出場時筆者考慮到她的年齡和性格特征選了顯示活潑的淡綠色服裝,因此,第一次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頭戴周邊鑲滿珠翠的小帽,上身穿綠色緊身小襖,下身是綠色寬擺長裙,腳蹬繡花薄底長靴,腰間斜跨一把別致匕首,腰身勻稱,腳步急促,焦灼地跑步上場。并采用高聲疾呼的聲調(diào)唱到“費揚古!費揚古!你在哪里?……”焦灼、恐慌、擔(dān)憂交織在一起。這時候筆者力求在表演上眼睛四處張望,顯示妮嫚芝的驚慌,還不停的與四周人們交流、打聽,表現(xiàn)出尋找費揚古的急切心情。采用哭訴的腔調(diào)演唱“我的心已變得恍惚;看不見你的明眸亮目我的血流似已凝固……”的唱段。這樣從著裝、色彩、動作、演唱腔調(diào)幾個方面來刻畫妮嫚芝,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鮮活的妮嫚芝展現(xiàn)在舞臺之上。
劇中第一場有一段《你說什么!》的唱段:“你說什么,費揚古!狠心地費揚古,你為何不用鋼刀刺穿我的肺腑?!你的甜言蜜語,難道都埋進了沙土?……”通過這一唱段來揭示妮嫚芝和費揚古戀愛關(guān)系。在表演這場戲時,筆者采用了語氣憤恨,情緒亢奮,行動上手無舉措。用這樣的表演來表現(xiàn)費揚古的絕情來得太快讓妮嫚芝無法接受。加之兩家這么密切的關(guān)系,以及費揚古、妮嫚芝兩人青梅竹馬,這份情怎能說斷就斷?妮嫚芝實在難以割舍。通過這樣的表演加強妮嫚芝的舞臺形象,講述了故事的緣由,推動劇情發(fā)展。
妮嫚芝是官宦家的大小姐,性格率真、平易近人,懂規(guī)矩,懂禮節(jié),深受錫伯族鄉(xiāng)民的愛戴。筆者抓住劇中人物的這些特點在第二場刑場救人這段戲中用表演動作、唱腔、情緒進一步刻畫妮嫚芝。在法場處斬這段戲中,由于費揚古受假薩滿挑唆要返回盛京祭祖被俘,押回駐地準備處斬之時,妮嫚芝先是在幕后高聲斷呵“刀下留人”,然后疾步上場,推開官兵的阻攔,快速地抽出匕首抵住頸項停頓、亮相,強化這個行為,從而展示妮嫚芝的形象。這時候的潛臺詞就是如不放人,不惜用匕首自殺。妮嫚芝的這一舉動絕不是一個尋常之舉,一般人是做不出來的。舞臺上筆者的這幾個快動作,就是要表現(xiàn)妮嫚芝這種率真、敢作敢為的性格以及對費揚古的愛情。接著妮嫚芝沖到了圖伯特總管大人的面前,跪求大人刀下留人。這一連串的戲在表演中筆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了沖動、直率但又不失禮節(jié)的妮嫚芝。沖動的是生死關(guān)頭不顧一切;直率的是為愛情死也心甘;情急之下還能不忘了禮節(jié),撲倒跪拜。抓住了這幾個特點在表演上,在唱段中聲淚聚下,跪地求情,還不時地呼吁感染周邊的群眾,讓圖伯特開恩放人。
為進一步刻畫妮嫚芝形象,筆者在另一場戲中強化了妮嫚芝的性格特點。劇中妮嫚芝被麥爾江劫持到異國關(guān)押在山洞里,并威逼妮嫚芝讓她的父親殺死圖伯特毀掉修渠計劃,不然就殺了她。在表演上采用掙脫匪徒綁架、怒目相對、甩手等動作回擊敵國間諜麥爾江,同時用憤恨的聲調(diào)怒斥麥爾江唱到:“阿瑪待你親如兄弟,想不到你像蛇蝎如此卑鄙。……”妮嫚芝不會屈服,她對麥爾江偽善和欺騙恨之入骨,面對這個敵國間諜麥爾江的威逼利誘,妮嫚芝告訴麥爾江她寧可咬舌自盡也不會屈服。這段戲重點表演的是憤恨。
而當(dāng)營救妮嫚芝未果的費揚古也被抓進山洞和她關(guān)在一起時,兩個戀人相聚悲喜交加,面對死亡,二人只因能在一起而感到終生無憾。一段二重唱表現(xiàn)了他們的心情。筆者用輕聲細語的演唱《高懸的月亮》來表現(xiàn)和愛人在一起的幸福,以及面對死亡而不恐懼的心理。
就這樣,一種表現(xiàn)的是對麥爾江的憤恨,一種表現(xiàn)的是對費揚古的柔情,鮮明對比把一個愛憎分明的妮嫚芝完整的展現(xiàn)在舞臺上。
二、抓住年齡特點設(shè)計表演形態(tài)
歌劇《圖伯特》中的妮嫚芝是一個十六歲年齡的女孩,正值豆蔻年華,充滿活力,加之錫伯族能征善騎,熱情奔放,年齡和民族風(fēng)俗特點加到一起就把“妮嫚芝”熱情好動的行為舉止表現(xiàn)出來了。
從快步上場呼喚“費揚古你在哪里?”到?jīng)_到刑場救人的快步流星,到滿場走動呼吁錫伯族群眾響應(yīng)修渠,再到給修渠大軍送物資,每一次都是步伐敏捷,動作麻利、快速,表現(xiàn)出十六歲的女孩特點。為此,在塑造妮嫚芝舞臺形象時我就特別注意這一特點,行動敏捷,讓自己成為一個性格活潑的十六歲的少女。
三、從音色和情感上表現(xiàn)人物
歌劇《圖伯特》中妮嫚芝的唱段很多,都是在不同的情節(jié)中展現(xiàn)的。從情節(jié)上分每一段演唱時的音色和力度都要有所設(shè)計,但是在塑造妮嫚芝這個人物時最重要的是要給妮嫚芝定位。首先要考慮妮嫚芝是一個只有十六歲的少女,音色的定位就要顯現(xiàn)出聲音的稚嫩;加之她的性格直率所以音色還需要清亮、明快。在情感處理上筆者根據(jù)劇情和人物的心理變化不斷地調(diào)整音色和情感,使之更貼近妮嫚芝這個人物。例如:在《費揚古你在哪里》采用期盼柔情和悲痛的情感來演唱;《刀下留人》多采用激情潑辣的聲調(diào)演唱;與麥爾江的對唱采用了近乎是咬牙切齒的聲調(diào);二重唱《高懸的月亮》則采用柔情和溫婉的情調(diào)來演唱。通過聲調(diào)的變化來表現(xiàn)妮嫚芝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征。
通過在歌劇《圖伯特》飾演妮嫚芝,筆者采用了抓住妮嫚芝的性格特點,抓住年齡特點設(shè)計表演形態(tài),從音色和情感上表現(xiàn)人物這幾個方面來塑造人物形象,盡最大努力讓妮嫚芝的形象立體化、人性化,更加鮮活,真實可信。然而,上述的內(nèi)容也僅僅是飾演歌劇《圖伯特》劇中妮嫚芝這個人物一點粗淺的體會和認識,并把她搬到了舞臺上,在歌劇表演上也僅僅是一次探索,還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間,還存在一些紕漏和不足。常言道:“藝無止境”,表演的路還很長,還要加快腳步,為塑造更多、更好的舞臺形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