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曉薇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課堂教學研究的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單一的國家課程,已經不能兼顧到學習者的背景和需求,也不能給學習者帶來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本文闡述了小學英語校本化課程的有效架構與實施:從基礎課程、拓展性課程到個性特色微課程的推進,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權,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使英語學科教學研究走向英語課程教學研究。
【關鍵詞】校本課程 課程架構 課程實施
一、引言
在日常教學中,一線教師大部分都是按照國家課程的要求進行教學工作。如小學英語教師就是按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進行教學,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利用教材傳授知識與技能是教師的最主要教學工作。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課題研究的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對英語教學有了更深入的需求和追尋。單一的國家課程,已經不能兼顧到學習者的背景和需求,不能給學習者多樣化的課程選擇,英語教學正從學科教學研究走向課程教學研究。在課程教學的實踐中,架構與實施有效的英語校本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英語校本課程的認識
School-based English curriculum(英語校本課程)是基于國家課程,基于學生語言發(fā)展需求,由學校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架構的適用于學生發(fā)展的多樣化英語教學活動。我們成立英語課程教學研究團隊,依托教師個人素養(yǎng)進行英語課程的合作研究和自我探究,嘗試進行學校英語課程的重新架構,從而推動學校英語課程的發(fā)展。主要分三個步驟引領教師架構與實施校本化英語課程:第一,高效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性課程實施;第二,有效推進具有學校需求的拓展性課程實施;第三,自主探究具有教師個性化的特色微課程實施。從以上三個方面,整體推進學校英語校本化課程的有效架構與實施。
基礎性課程主要指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要求教師在學校更優(yōu)質地實施好國家課程。教師既能遵循國家課程要求,又能根據(jù)學校具體需求,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拓展性課程主要指基于學生,發(fā)展學生的校本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國家課程,開展校本課程的自我構建與實施,拓展國家基礎性課程,從而促進師生共同提升。特色微課程主要指教師獨立構建與實施自己的教學主張和觀點,教師用自己的教學理念設計個性化的特色微課程,從而充實和完善整個英語課程,彰顯教師個性魅力,凸顯英語課程的活力與張力。實施過程中,依托教師素養(yǎng)提升學生素養(yǎng),促進學生熱愛英語學習。
三、架構與實施英語校本化課程的有效路徑
如何在完成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性課程的基礎上,使教師對學科課程有進一步的拓展和個性化實施,學校在英語教師團隊內進行了實踐與研究。學校通過引領教師研究英語校本化課程的架構與實施,實現(xiàn)英語教學從學科教學走向課程教學。
(一)實施基礎性課程——用校本化的方式踐行國家課程
英語課程是國家課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是依據(jù)《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教學實施。課程論關注教什么(內容)和怎么教(方法),尤其關注課程目標、課程實施的方法、評價等要素,強調整體化的思考和設計。教師在實施國家課程的時候應當深度鉆研教材和精心設計教學,架構課程的組織與指導方案,同時構建教與學的合理評價機制,用校本化的方式順利踐行基礎性國家課程。
1.架構課程組織
要想實施好課程,首先,要架構好課程,要有一定的課程組織能力和課程指導方案。其次,要提供詳細明確的可以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英語教學標準和評價目標體系。最后,要確保課程實施的時間和空間。學校組織教師從時間安排、活動方式、教師指導、課內外教學有機結合人手,利用一定的課時或者活動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教師可以著力指導學生的早讀、默寫、背誦、作業(yè)等,同時考慮優(yōu)化評價機制、推進學生活動和單元練習講評等方法,從而達成課程實施后較好的預期目標。
2.鉆研教材教法
英語教研組能夠圍繞單元主題,整體式推進單元教學,關注單元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語法的準確適用、語言的合適表達以及思維的逐步養(yǎng)成等。同時,關注單元教學中課時與課時之間的前后聯(lián)系與銜接,組織教師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展示。教師深入分析單元各板塊的內容(包括插圖)并厘清它們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方面的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引導學生以舊引新、溫故知新,逐步擴展和不斷鞏固語言能力,提升語言素養(yǎng)。
3.設計教學模式
小學英語教材一般按“話題一功能一結構一任務”相結合的原則編寫的,并力求使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四個方面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同時,小學英語教材所提供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并配有大量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插圖,以利于學生在比較接近于實際的情境中進行聽說訓練,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提供方便。教師在依據(j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進行教學的同時,需要探索基于學生,發(fā)展學生的單元教學模式。例如,譯林版英語整個單元的教學模式為“單元統(tǒng)整一內容整合一語境帶動一語用體驗”,其中Story time的教學,一般采用“整體輸入一聚焦詞句一積極思辨一整體輸出一拓展提升”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教師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可“圍繞核心,設計任務;圍繞目標,逐步遞進;圍繞話題,整合內容”,最后形成具有學校自己特色的單元教學模式。
4.構建評價機制
教學與評價都是英語課程實施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環(huán)節(jié),評價是及時監(jiān)控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讓評價服務教學、反饋教學和促進教學,從而保障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因此,學??蓪⒃u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形成性評價中,我們設立口語評價機制、聽力評價機制、學生課堂行為評價機制、情感態(tài)度評價機制、學生自評機制、家校合作評價機制等多種有效評價機制,提升課程評價的有效性。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除了使用傳統(tǒng)的紙質評價方法,還可利用網(wǎng)絡平臺、QQ及微信、短信等多媒體評價方式進行多樣化評價。
5.分享優(yōu)質資源
學校通過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研討,讓備課組教師合作執(zhí)教一個單元四個課時,促使每一個教師深入研討單元整體教學,熟悉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凝練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對課件、教案和學案等進行反復修改優(yōu)化后形成共同的英語教育資源,從而確保國家基礎性課程在常態(tài)課堂教學中的質量。同時,組內教師在學習他人優(yōu)秀備課教案、作業(yè)和聽課筆記的基礎上,形成互相學習和共同成長的好習慣。
(二)架構拓展性課程——用組本化的行動實踐校本課程
英語校本化課程的架構主要是依托英語教研組的智慧和力量來共同完成。在架構與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與國家課程整合,做到基于國家課程,又高于國家課程;創(chuàng)設單元主題課程,使內容高于教材,更貼近學生的需求;增添繪本故事教學,擴充學生閱讀量,培養(yǎng)閱讀習慣,陶冶學生情操,引領學生價值觀。通過教研組共同研發(fā)、編制校本教材,形成校本體系,在校本課程中實施自編教材,從而使教師從學科教學邁進課程教學。
1.整合國家課程,使校本課程更優(yōu)化
2015年9月,蘇教版英語(一年級)正式使用,作為英語特色學校,學校安排兩個地方課時用于一年級英語教學(一年級共有3個地方課時,還有一個用于班隊活動)。2017年9月,國家課程、蘇教版科學(一年級)進入課表,每周一課時。學校再無課時,只能將原先用于英語的兩個課時分一個給科學學科。這樣,教師就無法按照教材要求實施低年級英語教學。于是,結合教材開發(fā)適合學校低年級學生使用的校本英語課程就勢在必行。學校教研組教師依托國家課程標準,確定適合低年級學生需求的單元主題,編寫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編制適合學生使用的校本教材,確保低年級英語教學的質量。例如:
2.拓展單元主題課程,使教材校本化實施更深入
當下,英語課程信息量大,學科兼容性強,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學性融會貫通,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英語教師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備課環(huán)節(jié)花費的精力很多。教研組成員必須齊心協(xié)力,分工合作,聚焦主題,依托校本課程,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由組長確立校本課程的主題拓展內容,組員根據(jù)教學內容認真?zhèn)浜谜n,制作好PPT課件,讓學生在主題活動課程中主動學習,在語言、文化、思維、學習力、用英語交流等各方面獲得成長。例如:
四年級下冊單元拓展課程教學計劃
3.增添故事課程,使學生閱讀渠道更廣泛
引入故事課程,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可以在閱讀中擴充學生的語言,確保學生有相應的英語閱讀量以更好地參與英語學習。學校在教研組內開展繪本故事教學,每學期各年級選擇一些經典的英語故事補充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傳授一些閱讀技巧,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思考,促進學生的深度思維,養(yǎng)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同時,學校組織學生用課余時間從一起作業(yè)網(wǎng)、英語故事網(wǎng)上閱讀自己喜歡的相對應年級的故事,并從網(wǎng)上反饋給教師,共同推進故事課程的實施。故事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英語閱讀渠道,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例如:
(三)探究特色微課程——用師本化的行為推進個性課程
課程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很宏觀,但是落實課程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任務。從哪些方面我們可以人手做自己的特色課程呢?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基礎性微課程;其次,是進行個人教學能力的鞏固與拓展;最后,思考自己的教學風格,最后能實施自己的特色微課程。
1.設計教育名片,讓課程具有自己的標識
教育名片的設計就是要讓教師在教學中對自己的教學有所追求,確定自己的教學理念,并在實踐中努力踐行。用教育名片指導自己在教學中實施自己的教學理念,能夠推動教師形成自己的特色微課程,使教學名片成為自己微課程的標識。仍I如:
2.解讀課程實施理念,讓課程具有自己的風格
教師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的同時需要深入反思,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闡述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推進英語課程的有效實施。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對自己個性化的課程實施理念進行解讀,把自己的理念運用到課堂中去實踐檢驗,從而凝練出自己的教學風格,推動特色微課程建設。例如:
3.設計課程實施內容,讓課程具有自己的話語權
我們的生活多處需要英語,英語學科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需求比較強烈,而生活中卻又缺乏語用的環(huán)境,因此設計有效的課程實施內容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jù)英語教師的特長,可以推出自己獨具魅力的英語微課程:誦讀課程,學生們在說說唱唱吟吟誦誦中感受英語的優(yōu)美;制作課程,學生們在做中學,在學中長;文化體驗課程,學生們在學習中體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享受異域文化給生活帶來的精彩;英語廣播,學生們在制作中獲得了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這些個性化的特色微課程,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他們在這些課程學習中學習、體驗、運用和提升。同時,這些微課程也在學生獲得話語權的同時夯實了英語課程自己的個性話語。
四、結束語
小學英語校本化課程的有效架構與實施,從基礎性到拓展性,再到個性特色微課程推進,這一過程教師有充分的自主權,通過各級課程活動可以讓英語課程給予學生最大的收獲。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從整個英語課程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工作,踐行好基礎性國家課程,扎實推進校本課程,實施好自己的個性特色微課程,相信我們會看得更全面,做得更完美,校本化課程實施工作會更順利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