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直
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離不開科學與智慧,但更離不開精神與情感。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讓那些神奇、美妙的神話都失去了神秘,人類探索未知的領域,讓一個個世界之謎都昭然若揭。魔術好看,可謎底無聊呀。但人類終不能為了保護虛擬的神話不揭示世界的真相吧。因為科學能使科學家看到宇宙的規(guī)律與秩序,這不僅是科學家的責任,也是人類科學求索未知的終極追求,但不是科學家的大眾處于審美狀態(tài)的生活才更有趣味。
在這一點上,我驚嘆美國人的詩性心靈與他們的幽默。根據美國宇航局網站上記錄的“阿波羅11號”通訊檔案,1969年7月20日,在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的羅納德·埃文斯對在太空中準備登月的宇航員說:“有人要你們(在月球)注意一個帶著大兔子的可愛姑娘。在一個古老的傳說中,一個叫嫦娥的中國美女已經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們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國大兔子。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為它總是站在月桂樹下?!薄鞍⒉_11號”宇航員邁克爾·科林斯立刻回答說:“好的,我們會密切關注這位兔女郎?!碑敃r,科林斯留守在“哥倫比亞號”指令艙中,他的同伴尼爾 · 阿姆斯特朗和巴茲 · 奧爾德林正準備乘“飛鷹”號登月艙登陸月球表面。美國行星科學家埃米莉·勒科達瓦拉說:“這真是一件值得分享的軼事,看起來,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44年前就已經在月球上尋找‘嫦娥和‘玉兔了?!?/p>
美國科學技術人員不僅研究航天科學技術,對于一個當時并沒有交往國家的古老神話也了如指掌。他們是科學家,但他們的人文情懷更洋溢著詩情畫意,科學家并沒有把月亮單純當作一個星球來研究,在登月之前,他們的對話不是在說月球的月貌與地球有哪些不同,哪些礦物質與地球的有別,而是想到了中國神話中那個嫦娥美女與她的兔子,并知道她們在月球上居住了4000年。這可是一分、一秒都很寶貴的時間,他們卻聊了這些不“科學”、沒啥科學價值的“廢話”??删褪沁@些“廢話”,如今在我們的心中是那樣的美好。
這是有完整錄音的一段檔案,在“嫦娥二號”飛天的當日,央視新聞播放了這段錄音,這段錄音令我熱淚盈眶。人類美好的詩性情懷沒有因為科學的探索而失去魅力,文學的形象沒有因為國家間政治的不同而被阻隔。在美國宇航人的心中,嫦娥是最先登月的人,誰都知道這是一個神話,可誰都知道這個神話的美麗:人類精神世界里美好的形象不在于兌現(xiàn),而在于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
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離不開科學與智慧,但更離不開精神與情感。科學只能滿足我們的頭腦,并不能滿足我們的精神。人類的審美情感需求大于科學需求,大于探索需求。所以,我從不擔心科學的發(fā)展會讓我們的生存狀態(tài)處于像知道了勝負再去看足球比賽那樣的索然無味之中。
正像美國羅納德·埃文斯對太空中準備登月的宇航員說的那些有審美詩性的話,無論人類從事什么樣的偉大事情,那顆詩性的心靈永不泯滅。這不是因為我們都是詩人,而是人的靈魂中都常駐著美好,美好的東西才不朽,嫦娥、玉兔、桂花樹一定比登月車還永恒。
多維解讀:王淦生
1.讓科學家有一顆求美求善的心
科學研究的意義在于求真。但是我們不能在獲取知識和真理的同時而將那些同樣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屬于精神和情感的東西(諸如神話傳說、人倫信仰等)一概抹殺。就像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那批宇航人,他們既有科學家的嚴謹、求真、務實的精神,又有詩人般的求美、詩性、浪漫的情懷。這樣的人才會真正給人帶來沒有缺憾的生活。同樣,科學家還得有一顆對倫理道德的敬畏之心,像“基因編輯嬰兒”這類有悖人倫的“科研”應當三思而行。
2.讓優(yōu)美的神話插上科學的翅膀
“嫦娥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wèi)星。它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制。將人造衛(wèi)星命名為“嫦娥號”,體現(xiàn)出了命名者的詩性和創(chuàng)意,它使得科學的“求真”與文藝的“求美”和諧統(tǒng)一,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亦會借這顆衛(wèi)星傳遍世界乃至宇宙。其實,很多的神話傳說都能給科學家們帶來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靈感,而今,人們正借助科學技術讓這些神話傳說得以變?yōu)楝F(xiàn)實??茖W給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3.讓科學之真文藝之美完美交融
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真善美這“三核”缺一不可。我們應追求道德之善,追求科技之真,追求文藝之美,以此來提升我們的修養(yǎng),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知識,強化我們的生存技能。像愛因斯坦既有科學精神,又有宗教情懷;蘇步青既是數學家,又是詩人;袁隆平是農學家,還是一位小提琴愛好者……可見,求真、向善、求美之間非但不會互相排斥,反而相得益彰,使一個人發(fā)展得更全面,更健康,更均衡,因而易于成功。
【運用示例】
英國萊斯特大學物理系的幾名同學通過計算證偽了童話里灰姑娘穿水晶鞋之舉,并將此項“研究成果”寫成論文。讀到這篇論文,相信多數人都會尷尬一笑。一則美好的童話,一經“科學研究”,立馬索然無味。既然灰姑娘不可以穿水晶鞋參加舞會,那么“女巫”“南瓜馬車”這些“靈異”現(xiàn)象自然就更站不住腳了,童話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童話是一種天使般的文體,圣潔美好,它往往給人以感性的慰藉;而科學定律乃是凡間的事物,靠著嚴謹與理性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扇羰悄囊惶?,天使墜入了凡間,你是否要用嚴謹與理性分析一下天使的著裝,“科研”一下那對“違背科學常識”的翅膀呢?那可真叫人尷尬。
有時,美好與尷尬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
玉兔搗藥,蟾宮折桂,吳剛伐桂,嫦娥奔月……都是關于月亮的美麗傳說??墒堑窃抡呖疾彀l(fā)現(xiàn),月亮上乃是一片冰冷荒蕪、沙石遍地的大漠。一個是感性的想象,一個是科學的考察;一個是詩意的美好,一個理性的冷漠——我們究竟要選擇哪一方面?聽聽美國行星科學家埃米莉是怎么評價登月之旅的:“這真是一件值得分享的軼事,看起來,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44年前就已經在月球上尋找‘嫦娥和‘玉兔了?!?/p>
一個科學家,卻有著詩人的氣質,將文藝情懷與科學精神完美交融。
那么,我們如何處理感性與理性的關系,使得詩意長存,理性依舊呢?
太過感性,會使人情緒化,善感多愁,陰晴不定;太過理性,則會如冰冷的機器,缺少趣味。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感性與理性交融。從小讀著童話神話長大,感受世界的美好,懂得邪不壓正等美好的道理,從此內心住進了一個感性的天使,指引我們前行。長大了,便逐漸學會以理性規(guī)劃人生,分析世界,豐富認知??梢?,感性之美好,是點亮心靈的童話,是人生的燈塔;而理性則是生存的工具,是生活的砝碼。二者融匯,生活才更美好。倘若那群物理系的學生繼續(xù)研究,計算出灰姑娘的鞋子應用的材料與承重,并將其寫入童話,大概就再也不會有人去讀這個故事了。
在詩性的事物面前,過度理性不失為一種褻瀆。莫讓天使落凡塵,唯愿詩意存心間。
——陳锃《莫讓天使入凡塵》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