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守強 邯鄲學院
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多主體,主要包括各種利益相關者。例如校園管理者、圖書館讀者、圖書館館員、圖書館資源供應商等方面,他們共同形成了圖書館管理的主體。具體來說,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建設、管理、發(fā)展投資主要來自于學校,因此高校具有較大管理權與責任。而圖書館館員,則負責日常管理、圖書整理等工作,對圖書館管理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而師生作為圖書館使用者,圖書館管理質量的高低則決定著其服務舒適感,對圖書館管理質量具有監(jiān)督作用。因此多元主體治理下的高校圖書館,必然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
高校圖書館管理涉及多個主體,在實際管理中發(fā)揮多主體作用,對于提升圖書館管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多主體參與到高校圖書館管理中,有利于各個主體之間相互監(jiān)督,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例如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各個參與管理的主體來自不同的方向,既有服務于圖書館的人;也有被服務者,他們共同構成了多元管理主體。所以將這些不同領域、不同利益驅使的群體參與到圖書館管理中,能夠形成科學平衡機制,在通力合作下促進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
其次多主體管理模式下,有利于摒棄傳統(tǒng)“行政性”管理方式,實現圖書館的民主管理與決策協(xié)商,進而保障各個主體的利益,激發(fā)圖書館各主體之間合作,進而提升圖書館管理的民主化程度。例如傳統(tǒng)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向、文獻資料采集中多是由學校決策者、圖書館館員決定的,而被服務的師生卻沒有參與管理的權利,導致師生閱讀針對性不強。而在多主體管理方式下,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圖書館文獻選擇、數據維護以及服務建設之中,有效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也有利于高校師生發(fā)展與學科建設。
第三高校圖書館采用多主體管理模式,能夠提升圖書館服務針對性。傳統(tǒng)高校圖書館管理中,圖書館長、學校決策者行使著圖書館管理權限,導致圖書閱讀主體的利益難以保障,甚至出現利益沖突。例如圖書館資源供應商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或許會出現與閱讀者之間利益沖突,不能為圖書館提供更具實效性、質量性的館藏內容,也就間接影響著圖書館服務質量。所以在多主體管理模式下,可以構建多個主體組成的圖書管理協(xié)會或者共同治理組織,保障各個主體利益的基礎上提升圖書館服務針對性。
高校圖書館管理中多個利益相關主體參與其中,對于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管理效率乃至管理民主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多主體參與是目前高校圖書館管理研究的熱點,但是實際中僅有少數高校對之進行了實踐。本節(jié)主要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多主體參與高校圖書館管理的策略。
有鑒于高校圖書館傳統(tǒng)管理中行政色彩濃厚的問題,在多主體管理模式下,高校必須以多主體管理為導向,完善圖書館管理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民主、公開的管理氛圍,提升各個主體參與圖書館管理的能動性。文化氛圍是圖書館管理的軟件,只有形成有效的氛圍,才能激勵相關主體共同參與到圖書館管理之中。具體實施中,可以通過校園圖書文化節(jié)、圖書文化月等活動,邀請決策者、圖書資源供應商、學校師生以及圖書館館員等,共同參與到圖書館活動之中,為圖書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藍圖繪制獻計獻策。同時借助這些活動,也能夠讓管理主體共同認識到圖書館工作重要性,進而積極配合圖書館工作的開展,促進管理成效提升。
在民主、公開管理氛圍建立基礎上,高校圖書館管理中還需要通激勵約束機制建設,來保障多主體管理模式的推進,形成廣泛參與、協(xié)商共治的大學圖書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我國許多院校都實行了學科服務導向的圖書館服務機制,這為高校圖書館發(fā)展明確了方向。在具體實踐中為提升多主體管理更加長效,需要建立相關激勵機制、約束機制,通過機制建設促進管理質量提升。例如許多高校圖書館管理中雖然開展多主體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相關機制建設不足、滯后,反而影響圖書館管理質量的提升。所以針對這一問題,在管理機制建設中需要根據多主體管理的特點,針對性的給予完善和優(yōu)化。首先是在激勵機制上,由于多主體管理中各個群體的利益點不同,有的是服務者,有些是被服務者,為了平衡各個主體之間的關系,需要建立相應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共同參與到管理之中。其次是在約束機制的建立中,是為避免各主體之間因利益關系影響圖書館管理,需要建立約束機制,約束管理者的行為。例如在圖書館資源供應商的選擇上,可以建立評分機制,對于發(fā)生過以劣代優(yōu)、以次充好現象的供應商,應取消其圖書館資源供應商資格,從根本上提升館藏資源質量。
在高校圖書館多主體管理中,為提升管理的協(xié)調性、民主性,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管理經驗,積極組建圖書館管理協(xié)會、大學圖書館治理工作委員會等機構。邀請圖書館館員代表、師生讀者、社會人士、供應企業(yè)等共同組成管理組織,承擔起高校圖書館治理決策、服務監(jiān)督、服務評價的職能。也通過這些集體性組織,來激發(fā)主體參與圖書館管理的積極性。
首先是學生群體參與圖書館管理。圖書館內容與服務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許多學校都嘗試將學生引入到圖書館管理之中,不僅有效的降低館員不足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影響;同時也提升了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例如在學生參與圖書館管理中,許多日常管理、圖書整理、讀者咨詢、閱覽室秩序管理等都可以交給學生負責,學生參與管理的過程,也是積累工作經驗的過程,實現了學生與圖書館管理的雙贏。
其次是教師參與管理圖書館管理。例如許多高校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起以教師為核心的“圖書工作委員會”,通過該組織教師可以直接參與到圖書館資源建設、圖書館發(fā)展決策規(guī)劃之中,有利的促進圖書館學科服務質量的提升。
第三是圖書館資源供應商參與到圖書館管理中。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圖書館供應商逐漸由各種圖書商,轉變?yōu)閿祿扉_發(fā)商、系統(tǒng)開發(fā)商以及網絡資源提供商。為高校圖書館提供全面、全方位的圖書資料信息、技術、設計等內容,結合社會熱點,極大的促進了圖書館管理服務的創(chuàng)新與提效。實際中供應商為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積極參與到圖書館管理中,有效的分擔了圖書館在服務創(chuàng)新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和風險。例如某高校與學校圖書館系統(tǒng)開發(fā)商,共同建立的讀者意見管理平臺、讀者信息咨詢平臺、圖書互聯網檢索平臺等,不僅實現了讀者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監(jiān)督與反饋;更是有效提升圖書查詢的便捷性,最終實現讀者滿意度的提升。
高校圖書館是校園管理的重要內容,圖書館服務質量也是高校軟實力的重要組成,因此國內高校都十分重視圖書館建設工作。面對高效圖書館服務質量不高,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本文提出多主體參與下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希望研究能夠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