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惠劉丹平 田大川 肖大偉 蘇永蔚 李海樂舒雄
1北京市創(chuàng)傷骨科研究所(北京100035)
2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運動與關節(jié)一科(遼寧120000)
3漯河市中心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河南462000)
由于軟骨細胞是關節(jié)軟骨內(nèi)唯一的細胞成分,也是軟骨組織工程的種子細胞之一,因此軟骨細胞正常生物學行為的維持是關節(jié)軟骨功能保持的必要條件。近些年來的研究證實,間充質(zhì)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對組織損傷等病理過程的修復作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其對組織內(nèi)部微環(huán)境和細胞功能的調(diào)節(jié),這一作用與其來源的外泌體(exosomes)息息相關[1-3]。外泌體是由細胞分泌的囊泡結構,其結構特點是由脂質(zhì)雙分子層包裹著多種mRNA、miRNA以及蛋白質(zhì)等小分子。外泌體是細胞與細胞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媒介,通過各種信號轉(zhuǎn)導通路,能夠發(fā)揮類似于MSCs甚至比MSCs本身更為優(yōu)異的對病變的修復作用[1-3]。研究表明,MSCs能夠調(diào)控關節(jié)腔的微環(huán)境,促進關節(jié)軟骨缺損修復[4-7]。我們既往的研究表明,MSCs與軟骨細胞共培養(yǎng)能夠促進軟骨細胞表型的維持[8],因此我們推斷軟骨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維持很大程度上可能依賴于MSC源性外泌體。
本研究采用超高速離心的方法獲取新西蘭兔骨髓干細胞源性外泌體,將外泌體與軟骨細胞體外共培養(yǎng),檢測其對軟骨細胞增殖和遷移的調(diào)節(jié),以證實我們的假說。
主要材料:Ⅱ型膠原酶、胰酶、低糖 DMEM和FBS購自美國Gibco公司;抗兔 CD29、CD44、CD31、CD105、CD34、CD45、CD49d、CD106、HLA-DR 抗體購自美國BD公司;Ⅱ型膠原酶、IL-1β、細胞膜Dil熒光探針、細胞核DAPI熒光探針、MTT購自美國Sigma-Al?drich公司;BCA蛋白分析試劑盒購自碧云天生物公司;CD63和CD81一抗購自英國Abcam公司,二抗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主要儀器:細胞培養(yǎng)箱(Thermo,美國),超凈操作臺(海爾,中國),超高速離心機(日立,日本),熒光顯微鏡(Leica,德國),倒置顯微鏡(Olympus,日本),酶標儀(Biorad,美國)。
動物:清潔級成年新西蘭大白兔,雌雄不限,由北京市創(chuàng)傷骨科研究所動物室提供。
1.2.1 MSCs的培養(yǎng)和鑒定
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獲取新西蘭兔的骨髓MSC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無菌條件下截取雙側中段脛腓骨,暴露骨髓腔,完全培養(yǎng)基反復快速沖洗骨髓腔,F(xiàn)icoll液分離收集細胞,離心后再次收集細胞,反復沖洗后完全培養(yǎng)基重懸,接種至培養(yǎng)皿,置于37℃5%CO2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至80%~90%融合,對細胞進行1︰2或1︰3傳代。采用流式細胞儀對BMSCs表面抗原進行鑒定。
1.2.2 BMSCs源性外泌體的獲取和鑒定
采用傳統(tǒng)的超高速離心的方法提取BMSCs分泌的外泌體(BMSC-Exos)。將BMSCs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48 h后,收集培養(yǎng)液,以2000 g離心10 min,去除細胞碎片。吸取上清液,以100,000 g離心70 min兩次,得到的沉淀即為外泌體。適量PBS重懸后,透射電鏡下對外泌體的形態(tài)進行觀察。Western blot技術進行外泌體表面抗原CD61和CD83的鑒定。
無菌切取若干只新西蘭兔關節(jié)軟骨并剪成碎片,置離心管中,以0.25%胰蛋白酶37℃消化30 min,0.2%膠原酶37℃消化90 min,吸取上清,離心收集細胞,接種至培養(yǎng)皿,置于37℃5%CO2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至80%~90%融合,對細胞進行1︰2或1︰3傳代。取第2代或第3代軟骨細胞進行后續(xù)實驗。
1.2.4 軟骨細胞增殖的檢測
采用MTT法檢測軟骨細胞增殖。軟骨細胞接種在96孔板。待軟骨細胞長至80%~90%融合時,將完全培養(yǎng)基替換成含有40 μg/mL、80 μg/mL、120 μg/mL 外泌體的PBS或不含外泌體的PBS。不同含量的BMSCExos與軟骨細胞共培養(yǎng)4 h、8 h、16 h、24 h、48 h。在培養(yǎng)結束前4 h,每孔加入5 μg/mL MTT 20 μL。培養(yǎng)時間結束時,吸去上清,加入150 μL DMSO溶解結晶,水平振搖10 min后,酶標儀570 nm檢測吸光度。
模擬骨性關節(jié)炎(osteoarthritis,OA)關節(jié)腔炎性環(huán)境,在軟骨細胞培養(yǎng)基中加入10 ng/mL IL-1β,或者同時加入外泌體,MTT法檢測軟骨細胞增殖的變化。
1.2.5 軟骨細胞攝取BMSC-Exos的檢測
待軟骨細胞長至80%~90%融合時,用PBS沖洗細胞,將完全培養(yǎng)基置換成不含血清的培養(yǎng)基。Dil加入到BMSC-Exos中,100,000 g離心2 h,用不含血清的培養(yǎng)基重懸之后,加入軟骨細胞中,共培養(yǎng)2 h、4 h和8 h。之后,將采用4%多聚甲醛對軟骨細胞進行固定15 min,DAPI染色5 min,PBS沖洗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1.2.6 軟骨細胞遷移的檢測
采用劃痕試驗對軟骨細胞的遷移能力進行檢測。軟骨細胞接種至六孔板中,待細胞鋪滿孔底,用200 μL無菌微量移液器槍頭沿著六孔板的孔中央進行劃痕,PBS漂洗掉細胞殘渣,新的不含血清的培養(yǎng)基(含有或不含有BMSC-Exos)加入六孔板中,再培養(yǎng)24 h。每孔設置3個復孔。倒置相差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并測量劃痕兩側距離,與0 h對比后,計算劃痕愈合率。
1.2.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均數(shù)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檢驗水準a=0.05。
本研究成功地從新西蘭兔的骨髓中獲取了BM?SCs。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顯示,多數(shù)BMSCs表達CD29、CD44、CD49d和CD105,而低表達CD34、CD45、CD106和HLA-DR(圖1)。表達值分別為CD29 98.3%、CD44 97.6%、CD49d 86.7%、CD105 95.4%、CD34 32.6%、CD45 17.4%、CD106 15.8%、HLA-DR 27.6%。
圖1 流式細胞術檢測BMSCs的表面標記
采用透射電鏡對BMSC-Exos的形態(tài)學進行觀察。電鏡下,外泌體呈近似球形,直徑40~100 nm。West?ern blot檢測表明,與既往研究者的結果一致[9,10],本研究提取的外泌體表達CD63和CD81(圖2)。
圖2 BMSC-Exos的鑒定
為觀察外泌體對軟骨細胞生物學行為的作用,本研究將不同濃度的BMSC-Exos與軟骨細胞在體外進行共培養(yǎng),結果顯示,40 μg/mL、80 μg/mL和120 μg/mL含量的BMSC-Exos均可顯著促進軟骨細胞增殖(P<0.05),80 μg/mL和120 μg/mL外泌體的作用沒有顯著差異(圖3)。后續(xù)實驗均采用80 μg/mL進行。
圖3 MTT法檢測BMSC-Exos對軟骨細胞增殖的作用
由于BMSC-Exos能夠促進軟骨細胞增殖,本研究進一步采用熒光顯微鏡觀察軟骨細胞攝取BMSC-Exos的情況。如圖4所示,BMSC-Exos被Dil標記為紅色,軟骨細胞的細胞核被DAPI標記為藍色。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到紅色標記的BMSC-Exos能夠被軟骨細胞攝取,且在共培養(yǎng)8 h的時候,BMSC-Exos主要集中在軟骨細胞的細胞核周邊。
圖4 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軟骨細胞對BMSC-Exos的攝取
如圖5和表1所示,軟骨細胞培養(yǎng)24 h后,劃痕愈合率約44%,當給予軟骨細胞BMSC-Exos共培養(yǎng)24 h后,劃痕間距明顯減小,劃痕愈合率上升至約63%,愈合率顯著升高(P<0.05)。
表1 劃痕愈合率(%,均數(shù)±標準差)
圖5 BMSC-Exos對軟骨細胞遷移的影響
IL-1β是OA的重要前炎癥細胞因子。因此在軟骨細胞培養(yǎng)體系中加入BMSC-Exos和IL-1β,觀察BM?SC-Exos對軟骨細胞的保護作用。如圖6所示,IL-1β能夠時間依賴性抑制軟骨細胞的增殖(P<0.05),而BMSC-Exos能夠完全逆轉(zhuǎn)IL-1β的作用。
圖6 IL-1β刺激下BMSC-Exos對軟骨細胞增殖的檢測
外泌體是由細胞分泌的,脂質(zhì)雙分子層包裹的,含有mRNA、miRNA和蛋白質(zhì)等多種小分子的囊泡。幾乎所有細胞均可產(chǎn)生外泌體,如免疫細胞、上皮細胞、干細胞、腫瘤細胞等[11,12]。
隨著研究的進展,細胞治療逐漸受到重視。由于低免疫原性和多向分化潛能,MSCs移植越來越多地被嘗試應用于臨床。但是,移植到損傷部位的MSCs僅有少部分存活,且MSCs移植有可能引起長期異常分化和腫瘤形成[1-3],這些潛在的安全風險和未知因素極大地限制了MSCs的廣泛應用。近些年來,研究者們更傾向于認為MSCs促進損傷修復的機制主要是一種間接的、依賴于旁分泌的方式,而MSCs源性外泌體(MSCs de?rived exosomes,MSC-Exos)可能是其中的關鍵作用組件[1-3]。MSC-Exos參與調(diào)控多個病理過程,如可明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過程中的炎癥反應,減輕心肌損傷[13];抑制缺氧誘導的小鼠肺動脈高壓模型的肺部炎癥反應[14];作用于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細胞可明顯增強抗炎因子IL-10、TGF-β的表達,降低促炎因子IL-1、IL-6、TNF-α的表達[15]。我們既往的研究表明,MSCs與軟骨細胞共培養(yǎng)能夠促進軟骨細胞表型的維持[8],但是具體機制仍是未知的,且目前MSC-Exos在軟骨損傷修復中的作用研究較少。
關節(jié)軟骨缺損如未得到及時處理,會逐漸擴大至周圍正常軟骨,造成進一步磨損,是引發(fā)骨關節(jié)炎(os?teoarthritis,OA)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OA患者約有1億人,且呈不斷增加趨勢,由于極高的患病率和致殘率,以及昂貴的治療費用,OA已成為造成經(jīng)濟損失和影響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臨床治療軟骨缺損的常用方法如關節(jié)腔灌洗術、微骨折術、自體/異體軟骨移植等,旨在減輕關節(jié)疼痛和緩解癥狀,長期治療效果仍較為局限[4-7]。以MSCs為基礎的細胞治療已證實具有較好療效,但是MSCs向軟骨組織定向分化的各種因素是十分復雜的,同時也面臨著畸胎瘤[16]形成的風險。已有的研究表明,MSC-Exos能有效促進OA患者關節(jié)軟骨缺損的修復[17],因此研究者們推測MSCExos有望替代MSCs成為關節(jié)軟骨缺損/OA的輔助治療新策略。
我們采用超高速離心法獲取骨髓MSCs來源的外泌體(BMSC-Exos),通過透射電鏡觀察BMSC-Exos呈近似球形,Western blot鑒定BMSC-Exos表面表達CD63和CD81。將不同含量的BMSC-Exos與軟骨細胞共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BMSC-Exos的作用類似于生長因子,能夠時間和劑量依賴性促進軟骨細胞增殖。共培養(yǎng)4 h,BMSC-Exos即有明顯的促增殖作用,但120 μg/mL的作用與80 μg/mL相比無顯著差異。因此,后續(xù)實驗我們均采用80 μg/mL的劑量。熒光染色實驗進一步證實,體外共培養(yǎng)環(huán)境中,軟骨細胞能夠攝取BMSCExos,且在共培養(yǎng)4 h,發(fā)現(xiàn)帶有紅色熒光的BMSCExos位于軟骨細胞周圍,共培養(yǎng)8 h,發(fā)現(xiàn)大量紅色熒光聚集在帶有藍色熒光的軟骨細胞核周邊,表明可能在共培養(yǎng)的更早期BMSC-Exos即向軟骨細胞遷移。
在正常關節(jié)液中含有少量IL-1β,而OA患者的關節(jié)液中IL-1β濃度顯著升高[18,19],并且OA患者的軟骨細胞表面IL-1受體的表達量是正常人軟骨細胞的2倍,這就造成了OA患者的軟骨細胞對IL-1β的高反應性。研究通過轉(zhuǎn)染技術使抗IL-l受體拮抗蛋白在病變的關節(jié)內(nèi)高表達,結果發(fā)現(xiàn)IL-1β的破壞作用明顯減弱[19],這些變化說明OA的發(fā)生伴隨著IL-1β表達量升高,IL-1β的高表達在OA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IL-1β作為前炎癥因子刺激軟骨細胞,與既往研究者的結果類似[20,21],發(fā)現(xiàn)軟骨細胞增殖受到明顯抑制。當給予BMSC-Exos同時作用,軟骨細胞降低的增殖能力得到完全逆轉(zhuǎn)。這提示,OA患者的關節(jié)腔中給予BMSC-Exos注射治療可能改善患者受損軟骨細胞的增殖功能。張長青[10]團隊的研究表明,滑膜干細胞源性外泌體能夠增強軟骨細胞的增殖和遷移,與該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劃痕試驗發(fā)現(xiàn),BMSCExos體外能夠促進軟骨細胞遷移。
MSCs源性外泌體具有與MSCs本身類似的促進軟骨細胞增殖和遷移的作用,如能進一步確證該作用,則將是MSCs源性外泌體能夠作為非細胞治療方法應用于關節(jié)軟骨缺損/骨關節(jié)炎的有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