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嵐
(大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31)
呼吸衰竭屬于臨床危重病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呼吸衰竭患者一旦發(fā)病,應及時給予實施機械通氣方法等有效對癥治療方法,以緩解其臨床癥狀。但由于機械通氣為侵入性損傷,因此容易誘發(fā)各種并發(fā)癥,臨床需加強護理干預[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系統(tǒng)呼吸護理對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的應用價值并作比較分析。報道如下。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相關指標比較(±s,d)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相關指標比較(±s,d)
分組 例數 機械通氣時間 ICU住院時間 總住院時間 ADL評分研究組 50 8.15±2.35 10.10±3.65 18.80±4.25 97.55±2.25對照組 50 11.50±3.75 13.65±5.95 22.50±6.10 78.50±3.15 t-4.8893 3.4703 3.2127 31.7636 P-0.0000 0.0008 0.0019 0.0000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1.1 一般資料:選取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100例為對象,并按照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性別: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年齡最小31歲,年齡最大78歲,平均年齡為(52.30±3.95)歲。研究組:性別: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年齡最小32歲,年齡最大79歲,平均年齡為(52.10±4.05)歲。兩組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一般資料均不具有差異性,有臨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系統(tǒng)呼吸護理。系統(tǒng)呼吸護理具體操作[2-3]:①心理疏導:護理人員與患者加強溝通交談,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并指導其了解掌握正確呼吸方法,適當肌肉放松,提高其護理主動性、配合性及依從性。②睡眠干預:護理人員應加強監(jiān)督及引導患者,嚴格控制臥床休息時間,嚴格調控患者各項身體指標,以有效保障其迅速入睡,以提高睡眠質量。③氣道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期更換呼吸管道,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道清潔度,及時完成消毒及更換工作。④飲食護理:通過給予胃腸外營養(yǎng),以保證患者有充足營養(yǎng),并嚴格控制其能量攝入,避免發(fā)生高血糖、高血脂癥等;同時詳細記錄患者液體輸入量及排出量等。⑤并發(fā)癥預防護理: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容易誘發(fā)褥瘡等并發(fā)癥,護理人員應積極完善全面性、針對性并發(fā)癥護理干預,以有效避免發(fā)生并發(fā)癥。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ADL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并詳細記錄,研究結束后作比較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所得的兩組數據數據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分析,P<0.05或P>0.05分別代表數據之間有差異性或者數據之間無差異性。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相關指標比較:研究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ADL評分分別為(8.15±2.35)d、(10.10±3.65)d、(18.80±4.25)d、(97.55±2.25)分,對照組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ADL評分分別為(11.50±3.75)d、(13.65±5.95)d、(22.50±6.10)d、(78.50±3.15)分,組間比較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分別有31、18、1例,護理滿意度為98.00%;研究組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分別有21、19、10例,護理滿意度為80.00%;組間比較明顯差異,P<0.05。見表2。
2.3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壓瘡發(fā)生情況比較:研究組發(fā)生3例壓瘡,壓瘡發(fā)生率為6.00%;對照組發(fā)生15例壓瘡,壓瘡發(fā)生率為30.00%,研究組壓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9.7561,P=0.0018。組間比較明顯差異,P<0.05。
呼吸衰竭為臨床常見疾病,屬于嚴重急癥,多見于老年人群。老年人群機體免疫力低,體質差,而且身體各項器官功能均逐漸老化,導致機體免疫防御能力、抵抗能力顯著降低。臨床在給予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應加強護理干預,以提高臨床療效,避免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4-5]。
以往臨床給予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以采取常規(guī)護理為主,雖然可以有一定改善,但護理效果不明顯[5]。系統(tǒng)呼吸護理干預實施過程中,通過調整患者體位為半坐臥位,從而有效避免因長時間仰臥而誘發(fā)的各項危險因素,減少吸入細菌發(fā)生率,預防形成痰栓。通過加強呼吸道管理護理,定時叩背吸痰,合理使用濕化劑、支氣管擴張劑和祛痰劑治療等措施,從而明顯減少痰液形成及聚集。同時,給予患者加強營養(yǎng)支持,提高機體免疫科。除此之外,通過痰液細菌培養(yǎng),并結合培養(yǎng)結果給予患者選擇合理有效抗菌藥物。本次研究工作中,研究組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系統(tǒng)呼吸護理干預,可以取得較滿意護理效果[6-7]。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的疾病特點,在給予臨床對治療過程中,實施系統(tǒng)呼吸護理干預,可以明顯縮短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縮短ICU住院時間,縮短總住院時間,明顯降低壓瘡發(fā)生率,明顯提高ADL評分及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