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洋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35)
肺栓塞是一種心肺血管危急重癥,不僅發(fā)病率高,而且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診斷,對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F(xiàn)如今,CTPA,是診斷肺栓塞的常用手段,但是,針對危重癥患者,不宜搬動,且插管上機患者,實施困難。急診及床旁超聲,檢查速度快,且操作簡單,沒有輻射,價格低廉,具有較好的重復性。為此,我院經實踐分析,探討研究了急診及床旁心肺聯(lián)合外周血管彩色超聲檢查在肺栓塞診斷中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94例,男性53例,女性41例,最小23歲,最大71歲,平均(39.4±6.58)歲。
1.2 方法:①儀器:選用phlipis IU 22型超聲檢查儀,心臟檢查設置探頭頻率為2.5~3.5 MHz,線陣探頭頻率設置為5~10 MHz,而凸陣探頭頻率設為3.0~5.0 MHz。②檢查:心臟彩超,從多個切面,如大動脈短軸、左室長軸等,對右房室、下腔靜脈、肝靜脈、主肺動脈及左右分支等進行觀察,并準確測量右房室、主肺動脈內徑及右室大小,分析三尖瓣反流情況與速度,估量肺動脈的壓力。彩色多普勒(CDFI),主要針對三尖瓣反流狀況。肺臟彩超,應用凸陣探頭(頭腹部模式)或者線陣探頭(小器官模式),直接逐層探查肋間隙。下肢血管彩超,選擇線陣探頭(血管模式),常規(guī)檢查血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數(shù)據(jù),在EXCEL表格中錄入,應用SPSS20.0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檢驗,α=0.05作為數(shù)據(jù)的檢驗標準,若統(tǒng)計學有意義,則用P<0.05進行表示。
經CTPA證實,94例患者,71例為肺栓塞。而比較檢查結果,2組檢出率并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種診斷方式的檢查結果分析比較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因內源性或者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干、分支,造成肺循環(huán)障礙的臨床及病理生理綜合征,包括脂肪栓塞綜合征、空氣栓塞、腫瘤栓塞、羊水栓塞等。其中,血栓是引起肺栓塞的關鍵條件,而年齡、活動減少、心肺疾病、創(chuàng)傷、腫瘤及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等也可能誘發(fā)疾病。臨床上,大部分患者因出現(xiàn)胸痛、呼吸困難、暈厥、咯血、先兆暈厥等癥狀,被疑診為肺栓塞[1]。而臨床上,多通過超聲,予以診斷。
超聲診斷(ultrasonic diagnosis),是一種將超聲檢測技術用于人體,經測量,了解生理或組織結構數(shù)據(jù)及形態(tài),發(fā)現(xiàn)疾病,并做出相應提示的診斷手段。超聲診斷,具有方便、無創(chuàng)、直觀等特點,與磁共振成像、CT及X射線并稱為醫(yī)學4大影像技術。醫(yī)學診斷時,主要采用的是脈沖反射技術[2]。
超聲全面檢查,可提高肺栓塞檢出率。其中,超聲心動圖,包含直接征象與間接征象。右房室、左右肺動脈、主肺動脈可見血栓為直接征象,一般情況下,較少發(fā)現(xiàn)直接征象,臨床上,也常常將肝靜脈、門靜脈、上下腔靜脈血栓伴肺動脈高壓、右心室擴大作為直接征象。間接征象,主要涉及肺動脈增寬、腔靜脈擴張、室間隔左室膨隆等,雖然,間接征象無法直接診斷肺栓塞,但是,在診斷肺栓塞中,其可作為有力佐證。肺栓塞,不同栓塞部位,肺臟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的梗死區(qū)域,肺臟彩超,可直接顯示臨近胸膜位置的大片梗死區(qū),多呈三角形,表現(xiàn)為楔形低回聲。CDFI顯示,楔形低回聲,周邊可見彩色血流信號,且不止一條,提示可能為側支循環(huán)形成。本次研究,94例患者,均接受急診及床旁心肺聯(lián)合外周血管彩色超聲診斷(研究組)與CT肺動脈造影成像檢查(對照組)。結果顯示,2種檢查方式的檢出陽性率并無明顯差異(P>0.05)。由此分析,急診及床旁心肺聯(lián)合外周血管彩色超聲診斷,診斷肺栓塞,可輔助臨床醫(yī)師快速診斷疾病,為早期對癥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為快速救治爭取時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