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
【摘要】? 新時代背景下教育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培養(yǎng)考試的機器。具體說來,歷史學習中學生的能力可以概括為:歷史學知識性學習能力,即歷史知識識記能力,歷史理解能力和歷史運用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其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情感、責任心、榮譽感等內容。本文旨在探討在八年級歷史教學開學學生學習活動,以促進教學。
【關鍵詞】? 八年級 歷史 初中歷史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190-01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講述的是實踐的重要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大程度上是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過程,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在得到學習成果中學生自信心增強,產生更大的學習的動力,從而提升能力,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得到培養(yǎng)。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有著較大的施展空間,如歷史小論文,歷史辯論賽,某個歷史人物的功與過辨析等,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機會,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如歷史史料分析能力,數據統(tǒng)計與整理能力,總結與歸納能力等,發(fā)展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如在學習活動中克服苦難、良好溝通、寬容忍讓等,將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無縫鏈接,相輔相成,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進行《社會生活的變化》單元教學時,開展主題為“我周圍生活變化”的主題活動。首先,將學生分組,分別進行衣、食、住、行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其次,必要的方法指導,提示學生可以進行走訪,網上搜集資料,查閱當地的圖書館,考察當地的博物館等;最后,相互分享交流。讓每組學生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并相互參照。這樣的活動作用有:其一,因課本與實際社會發(fā)展具有相對滯后性,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觀察到生活中的變化,實際生活中出現(xiàn)了許多科技成果,正顛覆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其二,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學會分工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其三,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也會知道我國歷史發(fā)展中走的歪路,啟發(fā)學生正確看待歷史的辯證思維。學生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衣服更加時尚了,且更加具有藝術性與觀賞性;食物豐富多樣,并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發(fā)注重追求健康的飲食習慣;住的房子敞亮,生活配套便利,甚至已經智能化;行也越來越快速,高鐵、磁懸浮列車出現(xiàn),使日行千里不在話下。這些顛覆性的變革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
二、結合信息技術,開展學生學習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重要的教學意義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而實際教學中總有那么一部分學生學習被動,老師推一下就學一下。這部分學生不學習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種:其一,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其二,學習缺乏興趣,這部分學生學習只為完成任務;其三,有學生認為歷史只要單純記憶即可,并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去學習,而要把精力放在數學、物理、語文等一些重要的學科中。
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不強,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困難,結合信息技術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現(xiàn)下的微課,交互式學習平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如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單元內容,其難點內容為:虎門銷煙與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關系以及戰(zhàn)后中國社會的變化。如何讓學生在預習中,在復習中多次理解以達到領悟的教學目標呢?現(xiàn)行中,筆者在上課前就將相關的課件上傳到班級QQ群中,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使預習活動實實在在,發(fā)揮作用;在上課之后,將一些相關的歷史故事,如戰(zhàn)后中國社會實際的縮影,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自行在QQ群中下載觀看,這樣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歷史學知識以生動具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解決學生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這樣,經常性、持續(xù)性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的學生學習活動對教師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融入班級文化,開展學生學習活動
環(huán)境氛圍對學生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方面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具有濃厚歷史學習知識氛圍的環(huán)境,學生將調用已有的歷史學知識體系去創(chuàng)建,從而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環(huán)境氛圍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的作用,此作用不僅僅是知識性的熏陶作用,也起到對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作用。
如班級出主題墻報時,筆者引導學生寫主題為“寧為戰(zhàn)死鬼,不作亡國奴”,“夢游圓明園”,“五四青年新思想”等歷史小論文,讓學生運用已經學習的歷史學知識,說出自己的感悟,教師可以從中掌握學生思想發(fā)展狀態(tài),以更加針對性去發(fā)展學生。而同學也可以相互參考,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筆者所帶的班級的一位同學,以漫畫組合的形式陳述自己“五四青年新思想”:分別表現(xiàn)樂觀積極、責任、勤奮、創(chuàng)新、感恩等思想主題,漫畫簡潔生動,新穎獨特,詮釋了新一代青年的責任與理想,獲得全體師生的一致好評。這樣的學生活動中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使得班級充滿歷史文化氣息。
綜上,本文探討了在八年級歷史教學中如何通過學生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從聯(lián)系學生實際出發(fā),結合信息技術,融入班級文化等途徑開展,一方面給了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為實際教學提供了更多可參考的因素。
[ 參? 考? 文? 獻 ]
[1]郭同金.初中歷史教學淺論[J]神州2012(7):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