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云
【摘要】?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越來越受社會所重視。由于新課改的不斷進行,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深入,因此,在初中地理中滲透德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德育教學是指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把一些積極地思想和道德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僅學到相應的地理知識,更能從地理課堂上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fā)展,使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教師應當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以德育作為目標,積極地探索初中地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措施,使地理教學的質(zhì)量得到提升。
【關鍵詞】? 德育 初中地理教學 實踐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86-01
一、引言
地理是中學教育中的一門學科,它旨在使學生體會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知道國家的基本國策,教育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不斷地追求創(chuàng)新,簡單樹立正確資源觀、人口觀、環(huán)境觀,通過對祖國地理面貌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使學生把建設美好祖國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因此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對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地理情形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是也要告訴學生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基數(shù)大,使得我國人均資源少,使學生產(chǎn)生憂患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的好習慣。
二、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現(xiàn)狀
(一)學校對地理教學重視不夠,課時較少
由于初中時期學生所學習的課程比較多,因此,學校比較側重于語、數(shù)、外這些教學主課,因此它們的課時相對較長,而地理排課時間較短,導致在一個學期內(nèi)很難系統(tǒng)的學習地理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基本都在講授基礎知識,沒有時間涉及德育方面的教育,使得初中地理德育的教育不能很好的展開。而且往往地理教師所帶的班級較多,精力相對分散,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的內(nèi)容,使學生缺少與教師交流溝通的機會,不利于德育的教育。
(二)缺乏專業(yè)的地理教師
由于學校對地理教學安排的不重視,在任課教師的安排上就比較隨意。很多地理教師年紀較輕,沒有足夠的教學經(jīng)驗和專業(yè)能力。因此,他們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灌輸式教育方式,把書本上的知識不經(jīng)變通,就直接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產(chǎn)生枯燥無味、無趣等錯誤認識,使學生逐漸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有懈怠心理。而且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不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德育滲透在地理教學中的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
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兩大部分組成,教師要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真正掌握教材中的內(nèi)容,不僅引導學生認識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風情面貌和人文情懷,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世界,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更讓學生在學習中國地理的過程中,了解到中國的壯麗山河,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有安定幸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地理教學能使學生了解到地球的現(xiàn)狀,認識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教師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抓住教材中放入德育知識時,才可以在進行地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自然的傳授學生以德育知識。
(二)改革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地理產(chǎn)生興趣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革教學的模式,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主,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意義,并且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當?shù)氐膶嶋H情況相結合,或者可以帶學生去實地考察,使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所學的地理知識,并學會把所學知識與實際情形結合,加深學生的記憶。通過主動的參與或者是探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意義上的做到把德育滲透到日常的地理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提升綜合素養(yǎng)
教師是地理課堂的引導者,要想很好地把德育滲透到地理教學中,那么教師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地理的專業(yè)素養(yǎng),積極的儲備地理知識,不斷的學習探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還要在課堂上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向學生傳授德育知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多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調(diào)整教學方式,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知識。教師還要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積極地學習,開闊自己的眼界,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德育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把德育完美的滲透在地理課堂中,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深入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斷地改進教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要充分發(fā)揮地理的德育功能,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帶頭作用,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學生做出一個良好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王紅.如何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6):25.
[2]蘭賀花.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5(14):64.
[3]呂春亮.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5(02):75.
[4]薛淑媛.淺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現(xiàn)代交際,2013(0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