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敏
【摘要】?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將傳統藝術文化滲透到高中美術教學中是美術教學必然發(fā)展趨勢。傳統藝術文化的融入可以滿足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能有效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主要探討傳統藝術文化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對策,以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水平。
【關鍵詞】? 高中美術 傳統藝術文化 滲透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83-01
美術是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及人類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展示,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傳統藝術文化是人類文化精華的重要傳承,應用于高中美術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進行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傳統藝術文化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時將傳統藝術文化中的道德、文化和生活等因素進行完美融入,在提高作品的傳統文化韻味基礎上實現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
一、傳統藝術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價值
經濟發(fā)展帶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追求越來越重視,美術正是精神文化的一個方面。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傳統藝術文化學習情境,如帶學生到美術館參觀,通過講解使學生感受傳統藝術文化的魅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傳統藝術文化的講授,使學生在傳統藝術文化熏陶下進行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培養(yǎng)對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在未來發(fā)展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保護。
二、傳統藝術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原則
1.寬容性原則
中華傳統藝術文化源遠流長,在悠久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民間藝術文化種類繁多。教師在教學中在滲透傳統藝術文化時要遵循寬容性原則,允許文化多樣性存在,以為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并承擔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傳承的責任。
2.選擇性原則
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進行傳統藝術文化的滲透時要遵循選擇性原則,從眾多種類的民間藝術中選擇適合的藝術種類進行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爭議性較大,教師需要對文化進行篩選和鑒別,通過文化精華的選擇、傳承與滲透,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3.創(chuàng)新性原則
創(chuàng)新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任何科目任何形式的教學都要進行創(chuàng)新,以使課程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師將傳統藝術文化進行高中美術教學的滲透時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信息化技術提高傳統藝術文化中的科技含量,使學生在傳統藝術文化學習時更高效。
三、傳統藝術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對策
1.通過教材內容的挖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材是高中美術教學重要載體,高中美術教材中蘊含非常多的傳統藝術文化素材,教師要對這些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和應用,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如印證中國千年歷史和文化的瓷器、銅器、玉器等都可以作為美術教學中傳統藝術文化素材,通過潛在的藝術文化內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精神。如在進行《古代山水畫》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進行中國書畫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將電子材料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展示,將紙制材料帶到課堂讓學生進行欣賞。在學生欣賞過程中教師要進行講解,以引導學生從正面視角體驗資料中的藝術文化內涵,在拓展學生藝術視野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藝術內涵的深入理解。
2.通過民間藝術培訓加強傳統藝術文化的滲透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要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傳統藝術文化的精髓,需要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精準分析,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將美術教學劃分為兩部分,一是課堂美術教學,二是手工教學。課堂教學可以由教師進行美術理論等相關知識的講授,同時聘請民間從事傳統藝術文化的藝人、藝術家進行傳統藝術知識的講授輔助,使學生深入理解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涵及精髓。手工教學是由傳統文化藝術家進行藝術實踐的傳授,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藝術理論及實踐知識,使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掌握傳統民間藝術的制作原理及方法技巧,使學生在傳統藝術文化熏陶過程中認識了解傳統文化,培養(yǎng)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如在進行《雕塑藝術》講授時,在進行實踐環(huán)節(jié)設計時可以邀請著名雕塑藝術家給學生講授雕塑傳統文化知識,并現場給學生進行雕塑演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3.將傳統藝術文化與現代藝術案例進行融合
我國的美術文化在20世紀時處于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碰撞的交接點,隨著外來文化及科技的發(fā)展,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信息技術對傳統文化的沖擊越來越大,學生的思想與傳統藝術文化相差比較大,為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理念,需要將現代繪畫技術與傳統文化進行結合,使學生在了解二者差異性基礎上加強對傳統藝術文化的接納。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火炬的創(chuàng)意是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共生、和諧共融”,教師通過這個現代與傳統的經典案例結合的舉例可以讓追求現代潮的學生更加關注傳統藝術。
總之,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經歷千年的沉淀已經受到不同民族和國家的認可,對世界文化發(fā)展有重要影響。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對教育的影響伴隨著現代文化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要。為了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學習熱情,需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傳統藝術文化的滲透。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傳統藝術文化素材、加強民間藝術文化的培訓,將傳統藝術文化與現代藝術案例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結合,在培養(yǎng)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基礎上進行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傳播,使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綻放美麗的花朵。
[ 參? 考? 文? 獻 ]
[1]惠映清.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文化[J].美術教育研究,2017(16):166-166.
[2]晏飛.如何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藝術文化[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00147-00147.
[3]王健.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教師,2016(30):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