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麗
徐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江蘇 徐州 221000
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轉變,逐漸由“疾病護理”轉變?yōu)椤耙匀藶楸尽钡淖o理模式[1],心理干預對疾病的影響逐漸受到關注,有臨床學者指出[2],有效的心理干預可降低患者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促進術后康復。因此本文對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施以心理干預,分析心理干預在緩解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效果,現報到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囊括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74例患者,依據雙盲法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37例,研究組男性19例,女18例,年齡27-58歲,平均(42.36±2.37)歲,術前ASA分級I-II級。參照組研究組男性20例,女17例,年齡25-58歲,平均(41.66±2.14)歲,術前ASA分級I-II級?;颊吒黜椯Y料組間比對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即術前備皮,常規(guī)宣教等,做好術前準備。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以心理干預,具體內容為:手術室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向患者介紹手術相關的知識以及注意事項,提升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同時及時回復患者提出的問題,引導患者進行放松練習。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血壓收縮壓情況(包含患者血壓基礎值、術前即刻、切皮時、切片30 min后以及術后)。②記錄患者術后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下床時間以及排氣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Mean±SD)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P決定是否有差異,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階段舒張壓情況 其中基礎值參照組92.64±5.82 mmHg,研究組為93.17±5.91 mmHg,(t=0.389,P=0.699);術前即刻參照組112.64±6.22 mmHg,研究組為91.31±5.31 mmHg,(t=15.865,P=0.000);切皮時參照組109.35±6.38 mmHg,研究組為87.36±5.18 mmHg,(t=16.276,P=0.000);切片30 min后參照組102.36±5.82 mmHg,研究組為86.36±4.43 mmHg,(t=13.306,P=0.000);術后參照組102.47±5.59 mmHg,研究組87.25±4.37 mmHg,(t=13.048,P=0.000)。研究組各時段的舒張壓情況均比參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術后恢復狀況 參照組鎮(zhèn)痛藥的使用率為19(51.35%),研究組為8(21.62%),(χ2=19.071,P=0.000);術后排氣時間參照組41.36±3.49 h,研究組35.16±3.15 h,(t=8.022,P=0.000);術后下床時間參照組38.16±4.56 h,研究組29.67±6.17 h,(t=6.731,P=0.000)。研究組患者使用鎮(zhèn)痛藥藥物的人數更少,且術后排氣、下床時間相較于參照組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應激反應是因人體受到強烈的刺激而產生的以交感神經與丘腦下部-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功能加強為主要特征的非特異性防御反應[3]。應激是心理因素與疾病連續(x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颊呖只诺那闆r可減低痛閥耐受力,從而在術中和術后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本文在術前為患者提供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手術的注意事項等、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以及引導患者加以松弛訓練等心理干預,從而調整患者術前不良情緒水平。實驗結果可知,研究組各時段的舒張壓情況均比參照組低,使用鎮(zhèn)痛藥藥物的人數更少,且術后排氣、下床時間相較于參照組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心理干預有效降低患者術前應激反應,加速患者術后康復進程。
總而言之,心理干預可顯著緩解患者恐慌等負面情緒,降低應激反應水平,從而增強患者術后對疼痛的耐受力,促進患者康復。